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由来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省府梅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蘭安樂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梅山 阎锡山 历史由来 进山会议

    梅山,位於太原市府東街西口山西省政府西北隅。明、清時爲巡撫衙門放煤的地方,因煤多似小山,故稱「煤山」。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辛亥革命太原首義成功,被推爲大都督的閻錫山改撫院爲督軍府,又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在煤山處積土疊石,建造園林,遂成山景園,並取《詩經·子罕篇》「譬如爲山」、「進吾往也」中的「進」「山」二字,合之稱爲「進山」,有「前進登高」之意。山上建造一鐘樓,稱「進山樓」,俗稱鐘樓。太原市民習慣用「煤山」的諧音,稱之爲「梅山」(其實無梅),沿續...

  • 文章「寒食」「清明」不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少左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寒食节 清明节 历史由来 传说故事 祭祖

    今年清明節,海峽兩岸祭掃黃陵盛況空前,是日海內外一萬多人參加了陝西橋山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陵的祭奠儀式。參加這項儀式的,包括了台灣去的社團和個人八十七歲鄧文儀率領的黃浦四海同心會成員,是人數最多的一個團;新聞報導高山族同胞吳文明說:“我代表海峽彼岸四十六萬高山族同胞恭祭始祖,向大陸同胞順致問候,願祖國早日大同,威震世界。”台灣,同日也舉行了遙祭黃陵;省文獻會爲文化傳承,特別發表清明節由來與意義的說明,並就台灣地方縣志,介紹了福建、台灣諸羅、彰化清明節的習俗。...

  • 文章劍門天下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剑门关 历史由来 山路 景色 军事要塞

    山陝多山,峻嶺連雲,而劍門關聳立在兩省間,綿亙一百多公里,峭壁聳天,飛鳥難渡,尤其險峻。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陝西屬秦國,四川屬蜀國,就由於崇山阻隔,無路可通,使秦染指於蜀的野心,爲之棘手。據說秦惠王得知蜀王好色,不惜許嫁女兒於蜀,蜀王大悅,派遣五名力士率衆開山闢路以迎。到了劍鬥附近,山崩石裂,士卒均死於難,後來又從亂石中闢設棧道,這就是「五丁開山」的傳說。詩人李白在詠「蜀道難」詩中說:「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當時的險狀也就可以想見了...

  • 文章辛亥開國典章補述國號·國旗·國歌·國都·國父之尊稱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民国国家象征 历史由来 孙中山

    壹、國號國父早於清光緒廿年(一九八四年六月),於「上李鴻章書」中曾云:「自古教養之,莫備於中華……」,可能是國父提出「中華」一詞之始。同年十一月在檀香山成立之興中會,於其章程中首云:「本會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爲宗。」而成立香港興中會時皆遵檀香山興中會前例宣誓入會。在誓辭中將「恢復中國」改爲「恢復中華」,僅更易一字。此後國父在其題字中常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詞。俟正式以「中華民國」一詞爲國號之構想時,是國父於清光緒三十一年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號召留學...

  • 文章飲譽中外的鳥道雄關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張文獻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乡野趣闻 历史由来 故乡风貌 自然景观 鸟道雄关

    鳥道雄關,位於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原名蒙化縣)首府文華鎭東北面高山的隆慶關丫口,它距城鎭中心約二十公里,海拔二七〇〇米,是雲南通往緬甸的絲綢古道,也是滇西通往楚雄、鎭南(今南華)、祥雲、彌渡經過巍山去昌寧、順寧(今鳳慶)、雲縣、景東、緬寧(今臨滄)雙江、耿馬、芒市(今潞西)、鎭康、龍陵、騰沖(原騰越)等邊境地帶的重要驛道必經的隘口。一九五〇年以前,這條驛道的過往馬幫,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個隘口以及東西兩面的驛道石階上至今仍留下足跡斑斑的馬蹄窩,有...

  • 文章「屏東西勢六堆忠義祠史略」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期  作者:藍萼洲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忠义祠 序跋 历史由来 爱国事迹

    屛東有臺灣米倉之稱,所產稻米,特別優美,日據時代,說日皇的御用米,就是指定要屛東出產的蓬萊米。其他農作物也非常繁盛,這種平疇千里,是那些人開疆闢土,篳路藍褸創始的呢?這裏有一座屛東西勢六堆忠義祠,裏面祀奉許多義士先烈,第一座牌位,大書特書著,明粤東來臺開基創業諸義士先烈神位,跟着便是隨明鄭來臺及淸康熙間迄臺灣光復的三百年間忠勇犠牲的義烈諸神位,故陳副總統辭修先生生前頒賜的祠聯:上聯「誰使蠻煙瘴雨,化爲廿露和風,締造艱難,篳路先傳開國史」的,也有很充分說明...

  • 文章「天下無橋長此橋」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平桥历史由来 安平桥结构介绍 安平桥新貌

    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鎭的著名古跡「安平橋」,是中國現存最長的古石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稱號。安平古橋建自南宋紹興年間,長達五里,故俗稱「五里橋」,又因在安海鎭西部,又稱「五過西橋」。據「晉江縣安海誌」載,宋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年)趙令衿知泉州府,趙乃宋宗室,爲德昭玄孫,時受排斥外遷出知泉州。他親主持建橋事宜,於當年十一月動工,「經始之日,人咸勸趨,卽石於山,依村於麓,費緡錢二萬有奇,越明年而畢。其長八百十有一丈,其廣一丈有六尺,疏爲水道者三百六十有二...

  • 文章尋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蔡麗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晋江寻根 旅游随笔 晋江祠堂 历史由来 蔡氏祠堂 种蛎固基

    晉江祠堂二○一○年的端午節,我與同鄉同學蔡貞民到泉州和晉江玩了幾天,好開心。晉江尋根是我很早就想去的地方,每個人對祖先都會有愼終追遠的心。只是我們祖厝晉江非旅遊景點,我一直無伴沒有前往,這次有好友同行,總算達成心願。那天,我們興致勃勃從泉州到晉江,一路問蔡厝方向,坐了計程車沒找著,再問,又坐三輪車,總算看到蔡庴的路標,三輪車到斜坡陡峭,上不去,我們自己步行,平日我們有運動的習慣,這坡度對我們不難。行行覆行行,走了一小時終於問知蔡家祠堂的方向。整個蔡厝社區...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舞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漯河的由來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康熙字典》收集的最多,是四•七萬餘字。但不管它們有多少萬,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形態:形狀、音名、意義。這個漯字也不例外。漯字從什麼時間發生的,怎麼個讀法、什麼意義,我想作爲漯河人很有必要探究一番。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我們的老鄉許愼著的《說文解字》,這部書的出世離我們已經有一千七八百年了。在這部書裡,漯字的原型是「濕」。據清朝人王筠撰的《說文解宇句讀》解釋,「濕」或作漯。新出版的《漢語大字典》說漯是從濕簡化而來。還可以解釋爲潮濕...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