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人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代長安百萬人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唐代 长安城 人口 历史资料

    十万。如果把这个数当作四十万人来计算,也许其中的十万人,可以视为长安附近各地的人,而其他的三十万人,或者可以视为长安居的总数之半。假如这个推测与历史真相相差不远,在唐初的七世纪中期,长安的人口总数,可能在六十万左右。韩愈是中唐时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在德宗贞元十九年(西元八〇三)所写的一篇题为「权停今年选举状」的文章中,对唐代长安人口总数的了解,是很有关系的。韩愈所说的选举办的进士考暂停一次。韩愈在这篇文章里指出两件事,第一,长安每一户的人口,都不少于十人。假如长安

  • 文章往古之江西文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人口概况 文风 历史人物

    南京官话为主,唯赣南接连百粤,居民多操粤语,赣东接近闽浙,其百姓之语言,亦因地域关系,多习闽浙话语,形成江西人在一县中,即有多种不同的腔调,故绰号称江西人为坛罐仔,因每搞一坛罐的声音,都难以相同;所以有此诨名。而县与县间的语音,更难一致了。江西人富有进取精神,远在明代初年,即大量向滇、黔两省移民。今日之云南贵州居民,以江西移往者,为最多,故滇黔之大部份居民语调,亦颇似南京官话,又由于江西人向外移民风气极盛,在明朝的江西人口,直线下降,这种下降的形势,是受了政治移民

  • 文章亂世英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劉登連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瑞金县 历史史料 胡琏 国共内战时期 人口分布

    多年了,从青涩的少年、壮年,如今已步入老年,究竟在台湾有多少瑞金人并无一个准确的数目,仅仅是大家口耳相传,彼此连络所得之数。由于鄕亲们散居全省分布各地,连络不易,统计精确人口更难,这只是个槪略所得的结果。五十年前的瑞金县共有三十个鄕鎭,在这个统计数字中看到了每个鄕鎭都有鄕亲们来到宝岛—台湾,现在将仅得的各鄕鎭、人数分布约略报告如下:象湖鎭一一二人、万田鄕六十人、九堡鄕六十人、黄伯鄕五十一人、云集鄕三十八人、凌霄鄕三十一人、黄安鄕三十一人、凤岗鄕二十八人、六俊鄕

  • 文章江西历史文化名鎭棠阴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宜黃台辦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棠阴镇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人口 文物古迹

    江南三处最负盛名的夏布生产、经营集镇。据史书记载,当时棠阴镇有三·六万人烟(户),人口达十二万之多,故当时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称。【古建筑群】棠阴现今依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塔、古桥、古牌坊等,共计一百多处。其建筑古色古香,建筑艺术韵味无穷。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二〇〇三年七月,棠阴镇被江西省政府立为首批省级历史名镇,古建筑群为省级保护单位。建筑形成棠阴镇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促进了夏布生产制造业

  • 文章瑞昌縣簡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朱垂鍸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瑞昌 地理地貌 历史沿革 人口概述 经济 社会风俗 中华文化

    地区,如江水暴涨时,多因江隄溃决成灾。县治偏于邑之东隅(东距九江县之辖境仅五华里),为全县政治中心,南鄕之范家埠、王家埠、横港,西鄕之乌石街、洪下源、柯乐源及洪一洪二两大鄕治,北鄕之双下桥、三眼桥、码头鎭,均为各该鄕鎭之政治文化中心,亦为商业贸迁之集散地。人口槪述吾邑民风保守,安土重迁,多宗族聚居以成村落,历代相承,永为世业,据考邑中巨族,多系明初自皖鄂迁来,恒具六百年以上之历史,如以三十年为一世,亦均传及二十余代,惟国人对户籍数字向无精确之统计,有之,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