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化石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級國寶中華鱘淪爲盤中珍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6期  作者:徐尚禮 出版时间:2003-01-10
    关键字: 中华鲟 盘中珍馐 活化石

    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历史,有鱼类「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成年中华鲟长达四公尺多,体重超过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中华鲟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产卵洄游时进入长江,上溯数千公里抵达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进行产卵繁殖。因此葛洲坝、三峡大坝建起后成为其繁殖障碍。宜昌中华鲟园内,体形较大者养在池内,中小形养在水族箱内。由于常年接触参观民众,并不惧怕人类。最大者长达两公尺,最小者仅手掌大,幼鲟特别好动,显示

  • 文章化石解开寒武纪谜团」读后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純心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化石解开寒武纪谜团》 读后感 名词说明

    最近选读「化石解开寒武纪谜团」,是在纽约时报刊登,联合报择要刊出十二版,其中两版是中译稿;我在进修英文小说时,老师指定要读此项刊物,我就只好读了。这次我读其文,先读中文,再读英文,并查工具书,年岁大,对于世界之事要不断学习,如中文之题就让我感到迷惑,英文标题是“Fossils Clearup Cambrian Mystory.”只好作延伸阅读,故节略一段如下:摩洛哥化石包括海绵、蠕虫、三叶虫、蛤蜊、蜗牛等软体动物,以及和现生的鹦鹉螺是亲近的生物,另一种

  • 文章愚蠢的錯失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1期  作者:古貴訓  出版时间:1987-02-08
    关键字: 大坪堡 石灰开采 恐龙化石 往事回忆

    地区的同鄕少年朋友——外江梅县人永矢勿忘。大坪堡有个石灰岩,高约两百公尺,耸立在大坪墟的东边,鄕人只说是石窟里,这个「窟」字读若「忽」音,其下有两个洞穴,靠近南边的从下往上可看见蓝天白云,其中满藏钟乳石,晶莹透剔,为蝙蝠藏聚之所,投以巨石,有声铿然如敲击钟鼓。靠近北边的,则纵深数十丈横通南洞,但出口的黄泥壅塞,中空如广厦,高约三丈,上有恐龙化石,依近代眼光加以衡量两洞均当称为国宝,也不失为旅游胜地。在我孩童时期,每当寒暑假天淸气朗的日子,总会成群结队深入洞中追捕

  • 文章歌仙劉三妹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劉謙怡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刘三妹 歌仙 化石传说 歌词选集

    一物索歌,顷刻立就,不失音韵,因是百里内外之能歌者,莫不闻风而来,迭为唱和,或一日,或二日,即罄腹结舌,落败而去,刘三妹仙歌之名,遂由是而益盛。二、刘三妹化石传说当时,有郎宁白鹤鄕一少年书生张伟望者,闻歌仙刘三妹之名,深为仰慕,不辞跋涉,登门叩访,礼尊宾主,言谈举止,皆以歌词表达。因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况复灵犀相通,未能自己,乃相偕上西上之顶,偶坐续歌,其声若出金石,而闻于天。过数日望之,只见其形而不闻其声矣。鄕人曰:「二人竞赛唱歌已久,可请下山」,乃遣数童

  • 文章老哈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2期  作者:宋毓蒲 出版时间:2003-01-30
    关键字: 文字学 考古资料 动物化石 《绪资治通鉴》

    距今约五万年或三万五千年前,在凌源大凌河右岸的鸽子洞,发现三百多件旧石器,二十多种动物化石。又在建平发现扎赉诺尔人。和赤峰北大新井上窑村,发现鹿化石、旧石器等。但在文献上却具体的记录伏羲(土奚)一词,他的传说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就像陶器上的饰纹,必然有其演变的过程。我们寻着他的轨迹逐步追踪下去!远在公元两万年前中国北部枯竭,出现戈壁大沙漠;老哈河受地形影响,形成了今日南河北流的特殊地理景观,伏羲(土奚)蕴藏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老哈河流域,自然有其传承的时空

  • 文章山西古文物的新發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古文物 新发掘 壁画 木化石群 北魏浮雕石棺

    正派人物的「素面」「俊扮」;滑稽和反派人物的「花面」,以及一些性格粗豪的正派人物的性格化的勾脸,比起宋元时期,只有二种基本化装形式,则有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一九八八、三、一三、中央日报海外版(三)山西长治县木化石羣落【本报东京十三日电】据来自太原的报导山西文物工作者最近在山西长子县境内发现一木化石羣落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所罕见。据报导早在一九八三年长子县南陈鄕一农民就在附近的山头上首次发现两株木化石,这次发现的木化石羣落系暴露在地面上的就有三十二棵,它们有的

  • 文章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0期  作者:廣昌縣台聯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广昌孟戏 中国古老剧种 活化石 孟戏文化 《孟姜女送寒衣》

    江西省广昌孟戏是用高腔演唱孟姜女的戏曲,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都以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体全貌,同时传承四五百年的历史,填补了古南戏「孟戏」的空白,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被誉为中国古老剧种的「活化石」。广昌孟戏为中国戏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了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科研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孟戏在江西省广昌县原有三路,现存甘竹赤溪曾家孟戏和大路背刘家孟戏,而舍溪孟戏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然湮灭。中国大陆民间都知道孟姜女

  • 文章太行八百·天下之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羅強智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太行山 楡社化石 周口店猿人遗址 猿人遗骨成谜 太行山公路

    个小时。这条山谷狭长、山峦奇特、河水溶溶、森木遮道,有牛市、有教室、有山中人家,还有人烟绸密的市鎭。中午时分,赶到楡社参观五十万年前动物化石馆。太行山峪榆社化石馆楡社化石馆,是大地震时,把地上的动物埋在地下,而成了化石。是当地农民在耕作挖地时,挖出了很多动物化石。以后人们私自拿走了好多。一九三一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控制挖掘。现在馆内展览的各种动物化石,有一百多种,共计三百多件,均附有说明。距今一百万年至七百万年前,该地有河流湖泊,栖息各种生物。惟馆管理人员

  • 文章南陽的底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董振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南阳概况 人杰地灵 恐龙蛋化石出土 南阳历史 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南阳作家群

    张平子碑》)的一代先宗,死后竟如此草草地归于一捧黄土,悲哉,壮哉!好在之后不久,一座仿古式、占地面积百余亩的「张衡纪念馆」在墓地处拔地而起,寄托了当今南阳人民对这位功勋卓著的天文科圣的无限追思。南阳仿佛是文物、胜迹的集散地,河南省第一个猿人化石——南召猿人化石遗址(南召县),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大关口遗址(方城县),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封侯地——博望故城(方城县)等古遗址上百处。以三国文化和汉文化为代表的故址、石刻、建筑、出土文物更是随处可见,南阳「汉画

  • 文章錢王故里臨安行追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錢南欣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钱王 文化旅游节 钱王大酒店 钱王陵园 钱王祠 活化石 野银杏

    竹子之鄕」、「全国绿化造林先进」等荣誉称号。吴越文化中心,位于功臣山钱王古城,有功臣塔、婆留井、钱玷冢等。天目山于一九九六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它有植物二一六〇种,种物二一五〇种,诸如「活化石」、「野银杏」、「天目铁木」等珍稀植物,称得上百鸟、百树、百草园。瑞晶洞气势磅礴而华贵,为江南溶洞明珠,据悉它发育于五亿年前条带状灰岩之中,石钟乳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洞内三千余朶石花、称为稀世珍宝。青山湖、翠峰如云、碧水如镜,成遍的池杉湖面、行舟其中可称:「树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