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作工艺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談楓涇“丁蹄”

    来源期刊:《浦東》 69、70  作者:竹叟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丁蹄 获奖 地方美食 制作工艺 传统产品

    提起金山縣楓涇鎭特產“丁蹄”,那股香噴噴,酥悠悠,鮮糯糯的味道,可誘人食慾,助人酒興哩!難怪“丁蹄”一問世,就蜚聲中外。早在淸朝光緖年間,楓涇“丁蹄”就暢銷滬杭各地,幷跨出國門遠銷南洋、歐美等市場。宣統二年(一九〇九)楓涇“丁蹄”獲南洋勸業會銀質奬。一九三五年又獲德國萊比錫萬國博覽會的金質奬章。可見楓涇“丁蹄”早已博得眾“美食家”的讚譽了。那麼,楓涇“丁蹄”原爲哪家的產品?是楓涇鎭上老字號——丁義興首創。這家酒店爲丁氏昆仲開設於淸咸豐年間。當時地處滬杭通...

  • 文章九江名優物產——蘿蔔粑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萝卜粑 地方特产 制作工艺 早点

    清時姑塘往來貿易船隻甚多,商賈雲集,人口稠密,市井繁盛,街上賣米粑舖店不下十家。當地餐飲商家十分精明,他們製作的蘿葡粑,博彩眾家之長,料精工細,味美可口。夢蔔粑的原料是中稻米、新鮮嫩蘿蔔、精鹽、豬油、醬油、辣椒粉、味精;製作方法是:將中稻米淘洗乾淨,涼乾磨成粉進行乾炒成淺黃色,再用沸水沖攪拌成能堆起來狀(不能稀成泥,也不可見有乾粉狀物),倒在案板上涼開待不燙手時用雙手搓動使其柔和即可。蘿蔔餡是將新鮮蘿蔔切成三—四毫米見方丁狀,大火燒鍋加入菜油乾炒,加入豬...

  • 文章高郵的麒麟燈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9期  作者:長坤  出版时间:1978-03-10
    关键字: 麒麟灯制作工艺 灯队人选 唱歌表演 灯队比赛 刷红工作

    抗戰初期,我曾隨部隊,駐防高郵縣屬的樊川、三垜等地,歡度了兩個春節,也看到了很多娛樂活動,像送財神、跳加官、舞龍、舞獅等等,都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唯有麒麟燈一上場,那載歌載舞的,形態逼眞的鏡頭,就把我的目光,像磁石般吸住,再也無法移開了!我從麒麟燈的外形上,看出紮製的眞工夫,並不在於牠的嘴巴,可以活動,司以呑吐玉書;牠貴子頭上的絹傘,可以拿開,可以新舊更替;以及作底架的板櫈,隱藏得恰到好處,那些容易做的技巧上。而是在於牠的頭,似麋而肉角,頸扁圓而不削,背微...

  • 文章九江桂花茶餅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崔若林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九江 桂花茶饼 地方特产 制作工艺 客商

    九江姑塘地處長江與鄱陽湖的會合處,爲天然魚港和避風良港,宋時江洲的茶葉、大米等物資,大都從這裡進出,「四方高旅畢集,日夜接踵而至。」當時,有一姓陳的南康(今星子)人,求鎭上開茶館,爲了招攬茶客,他用麵粉、茶油、飴糖、桂花、芝麻等原料製成一種香甜酥脆、入口松爽的小餅作茶點,很受茶客歡迎,這就是最初的茶餅。相傳蘇東坡路過江洲,曾嘗過姑塘茶餅,並吟咏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明、清時期,隨著商賈貿易的日益繁榮,陳家茶館又增開了糕點作坊,對茶餅作專門生...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