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农业研究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农业硏究发展有杰出成就万雄荣获省府颁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6期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农业研究 万雄 农渔牧产销会议 农业试验所

    台湾省政府主席邱创焕,于十一月廿三日在台湾省农渔牧产销会议上颁发奖金给九项农业硏究发展有杰出成就的二十九位硏究人员。武进同鄕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所长万雄与该所副硏究员吕宗佳、助理硏究员卢煌胜、助理何千里,因单交玉米品种「台农三五一号」育成获最高荣誉,获颁奖金三十万元。此一玉米品种七十三年已推广一万二千余公顷,增加农民收益二亿元。

  • 文章故乡拾穗(六一)农业槪况——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3期  出版时间:1978-12-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肥料 农学 研究

    祇有请农业专家来解答了。总之肥料取之于动植者之粪便与豆渣等之类为有机肥料,取之于鑛物或动植物已经烧炙成灰而失其有机性者为无机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孰优孰劣,因余非学农者,不得而知,如鄕长中对此有硏究者,能予启示,当极表欢迎也。

  • 文章李先聞先生及其在科學上的成就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李先闻 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研究 农业改良 稻种杂交

    十多年来,他在国内所作的研究,那眞是「了不起的贡献」,不仅国内的人这样说,国际生物学界的人也都这样的承认。致力农业改良研究李博士常常说:在学校我学的是遗传学,到了美国求学时,我的想法很多,想学园艺、也想做文学家,更打算在体育方面打点天下出来。最后,他还是将所学应用在农业研究上。他说:「我学的虽是理论,平常也觉得理论第一,不过,当国家有所需要的时候,就该把所学贡献给国家。」他对国家所作的第一个大贡献,是对台湾蔗糖品种的改进。这是个二十多年前的老故事。初来台湾的时候

  • 文章趙連芳博士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胡開仁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人物履历 投身军旅 研究农业 赵庭芳

    院,专攻遗传学与细胞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水稻遗传研究」论文二篇,刊美国遗传学杂志,深受重视。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夏又入康乃尔大学继续硏究细胞学半年,并参观各大学试验场,推广部等,以了解美国之农林学术设施。翌年夏初复往欧洲游历,专门考察农业及生物学术硏究机关,以为改进我国农林事业之借鉴。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先生返国,首应南京私立金陵大学之聘,教授作物学。翌年改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任农学院教授兼稻作技师并兼农艺学系主任,专授稻作学,作物育种学等。先生教学

  • 文章浙江省稻麥硏究改進事業施政記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农业 稻麦研究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农林总场,首创设稻麦改良场于余姚县之五夫,选辟场地从事稻谷品种之选育;同年十月,另在杭州市西湖岳坟附近租地进行小麦品种选育;二十年一月农林局裁撤,农林总场直隶于建设厅,其所属之稻麦改良场改称稻麦推广区,并于是年四月在杭县拱宸桥辟旱地及水田百余亩以供稻作试验,七月,农林总场改组为省立农业改良场,稻麦推广区仍隶之;二十一年十一月,成立农业改良总场,总绾全省农林蚕桑业务,所有各农、林、蚕桑机构悉隶属于该总场,稻麦推广区则改称稻麦场,余姚五夫之场地供为稻麦育种区,复

  • 文章從鵝到鵝湖之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程兆熊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鹅湖 文化中心 学术研究 王羲之 农业专科学校 李光地

    鹅湖在我国自东晋以来,历唐、宋、明诸朝,均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文化中心,而朱熹与陆象山的鹅湖之会则更是我国学术界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我国学人陈荣捷敎授在其专学研究中发觉许多书籍中对有关鹅湖种种记载是不详,或是有误(如辞海即将鹅湖的地理位置弄错),近日特将其疑义及认为値得追寻的史实写信给在国内的程兆熊博士,请程博士释疑。程博士研究人生哲学,是台湾有名的敎授,早年曾在鹅湖办学,居住该地甚久,对鹅湖史实胜蹟都很熟悉,因于回复陈先生两度来函之后,更就「鹅

  • 文章牛作善先生行狀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5-02-15
    关键字: 牛作善 农业经济 政经研究 抗日战争 贩卖香烟 石油公司 追思故人

    牛作善先生,字百祥。江苏省淮安县人。生于民前十一年十月十八日。世居淮安东北鄕王家口。其先世为宋微子封宋时大司寇之牛父。贤能正直,遗爱在民。后裔代有贤良,俱载史册。先生封翁邦士先生,仁德广布,为一鄕所仰望。生有五子,长元善、次从善、三扬善、先生行四、五践初,人称牛氏五杰。先生幼年,聪颕好学。六岁时入家塾,读遍四书五经,旁及诸子百家。与弟践初,同为才华不羣、为一鄕靑少年之冠。十九岁考取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先生体认中华,以农立国。欲求富强,应先从发展现代化农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