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滩区内之寺庙,前已将圩内所有情形记述略尽,兹续将其他寺庙分布情形,就吾所知槪述于后。八滩区内之寺庙,大多分布于淤黄河两岸,其在八滩鎭西北西南者,均无任何印象在我之记忆中,深望有所知闻同鄕,提出记述文字,以存往日风貌于将来。自出八滩鎭东门至海口之寺庙,因知之较详,特分别说明。出八滩东门约二三里,位于老堤之南有大王庙一座,系沿淤黄河两岸寺庙之最大者,大门朝东,直对有厢房一列,似为二楼建筑,在其偏南方,有大白菓树一棵,十岁左右孩子,须四五人方可合抱,吾鄕大树
-
放药附弹倒入鎗管中,当倒药时,手指已搯好发火帽,药弹放入后,摘下尾部,即按砲台子上,移鎗右手,擧手即发,第三枪亦如此,此种装药安帽技巧,人不难学,难在不用瞄准,随手即发,即中所击目标,此一眞实旧事,并非神话,而满淸政府官员乃能随意将重罪犯开脱,乃今思之,眞令人难解也。前文八滩围子由邑人于公捐筑,据说围内面积,较当时县城面积为大,作四方形,设东西南北四门,门与门相对,亦有东西南北四街,一进围门,须走一小段弯曲泥土街道,方进至砖舖街道,路面中间有两条条石并列
-
八滩境内,原为海域。南宋绍熙五年(公元一一九四年),黄河决堤,夺淮入海。脱缰的河水夹带的泥沙不断淤积增厚,潮汐时涨时落,露出水面的水脊成滩。星转斗移,春去冬来,渐渐形成莽莽百里滩涂。大约在明朝末期,山西、浙江等省及附近的盐城、北沙等地,先后有赵、杨、孙等八姓迁徙至废黄河三角洲,从事割草砍苇、围堤煮盐、织网赶海等业,八家同居一草滩。当时四周已有于家、喻家、蔺家等七滩,因而把新建的村庄称为八滩。八滩最初隶属苇荡右营。至乾隆年间,清政府为运出八滩产的芦苇,特地
-
废黄河南岸,离大海边二十余里处有一个镇市叫八滩。这个镇市虽然只有二百多年历史,却因为水陆交通发达,生意特别繁荣,在这里定居经商的多为外地移居的富户。北街中段有一所高墙大院,四合天井,青砖灰瓦,风火山墙,临街五开间门面,实板门外还有一圈丈余高的围墙,经营南北杂货,批发、零售。此店主人姓刘,乃系江西籍富商,店号「裕和」从店门向后一进四堂大院,最后一进三间是堆放杂用家具的草房,天井内堆放陈年柴草。有一年夏天,刘裕和小老板从江南购货回家,因从东坎到八滩的通衢大通
-
-
阜宁县立八滩小学(现滨海八滩小学)为旧邑第三高级小学(简称三高)传统师资优良,敎学有方,当年升学录取率,时越二高,九十年来毕业校友数千人,缘基础敎育良好,立足海内外,成名建功者不乏其人;母校自逊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始建竞正学堂,嗣民国更为现名,历经变革,不断扩展进步,在校师生已近二千人,今年(一九九五)九月建校九秩大庆,及图书馆,阅览室落成典礼,合并举行,名誉校长杨铸新(原名鼎铭),现任校长王永祥两先生,函致老校友周将军书庠先生,并向在台诸校友致意
-
因续写八滩梦华,更翻阅前期所作,由「八滩围内之唯一桥梁」一语,引起对八滩及区境内之桥梁之联想,特追述之。通济河自南门西畔穿围墙入围内,断西大街沿北街西侧向北门伸延,南围墙留一大缺口,并无桥梁。至于西大街,则架一木桥,以完成西大街之通行。桥不甚高,其两边似有扶手,其桥面系以圆木排比而成,并未铇平,更未加油漆染色,质朴实用而已。八滩围子,外有壕沟,南围外即系通济河,所有四门出入,皆有桥梁一便通行,西门北门之桥梁,因无河水流经,似以土塡壕沟以便通行即可,其中
-
故乡—老阜宁,绿化美得耀眼,美得亮丽;无论你到那里,每条公路全为绿色走廊;特别是射阳至滨海的徐南公路,长约七十余公里,东坎至振东的坎振公里,长约五十余公里,是最富盛名的绿色隧道—一株株碧绿绿的意杨树,巍然纵立,绿荫蔽空,一直蔓延连接到天边。故乡—八滩镇,没有青山,却有绿水—南八滩河、中八滩河、北八滩河,像三条蛟龙似的围绕着小城。我独伫在八滩桥,俯首望去,绿水悠悠,绿野茫茫;满眼的绿,绿遍大地,绿满天涯。夕阳方西下,暮云千里色,几道虹彩从天而降,跨越八滩
-
我与泽民兄是八滩小学同班同学,毕业那年,正是对日抗战初期,握别之后,劳燕分飞,各奔前程。经过漫长的战乱岁月,我们都成为职业军人,随政府撤退到台湾。他在北,我在南,民国四十年间,我去台北受训,他知道了邀约我礼拜天去他家聚晤便餐。那时军人待遇很低,有家眷者更为困苦。我推辞不去,借口要翻字典,整理笔记,但是却不过他的盛情,弄了满桌菜肴,我先以为他可能在家乡带来的钱财还未花完,后来才知道寅吃卯粮,东挪西扯,那天午餐,竟把一只生蛋老母鸭也杀了,我很不过意,以后他
-
母校八滩小学,今届九十周年,名誉校长杨铸新学长,特致函周书庠学长,邀约在台校友,今秋返母校参加校庆,并为新建敎学楼主持落成典礼。书庠先生年事已高,嘱其介弟书府学长,组成三人祝贺团,于十一月中旬启行。书府学长位尊爵显,是当然团长,姚泽民学长陆军上校退役,屈就副座,在下追随左右,悉听差遣,另团长夫人张乃梅女士偕侄媳汪丝莹,随同出发。母校源远流长—创始于逊清道光三十一年(一九〇五)地方开明绅仕王以昭(人称东海圣人)发起兴办「竞正学堂」,校址设在八滩鎭东街三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