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传承人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州吟诵」主要传承人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71期  出版时间:2008-12-20
    关键字: 常州吟诵 传承 羊淇 丁彦士 邬醒国

    丁彦士——一九一一年生,少年时就读于前清秀才施博沾先生门下,壮年随常州名士施啸岑先生游学,习得古典诗词吟诵艺术。任中小学教师四五年。著有《夕阳吟草》。羊淇——一九二四年生,自幼师从父亲羊牧之学习吟诵,曾任中学校长、常工院党委副书记,著有《菱溪诗稿》《菱溪文稿》《历代诗咏常州》《常州新咏》等。邹醒国——一九二六年生,就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时,师从胡三元先生教导学习吟诵,在省常中工作时曾就教于羊牧之、陆汝挺等诸位前辈。张剑儒——一九二六年生,先后就读于觅小

  • 文章花兒創作的若干體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0、81期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中国西部传统民歌 传承和发展 个人建议

    摘录自罗耀南 青海花儿论集花儿是中国西部的传统民歌,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花儿是民间口头文化,是广大劳动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是对当时社会特征和历史轨蹟的反映。花儿是一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以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旋律来满足们的文化生活。她又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便产生符合时代精神和们审美情趣的新花儿,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成为传统花儿。现在的传统花儿,就是当年的新花儿,现在创作

  • 文章纸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0期  作者:若谷 出版时间:2014-01-10
    关键字: 伟大发明 人生 文化的传承 文件

    纸为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生活的改进,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它也是现代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根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是他发明了纸。惟于二十世纪初的攷古发掘发现,公元前的西汉初期,我国已有造纸术,动摇了蔡伦发明的说法。如一九三三年在新疆的罗布泊汉峰隧遗址;一九五七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一九七三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都先后发现不同纸类。惟蔡伦虽然不是第一个发明的,但他却改进了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凡树枝,破布等,都可以利用造纸

  • 文章慧民詩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慧民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盂兰盆节 人物回忆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世称扬,独步全球万代昌;古圣先贤遗智慧,令后学挹芬芳。郑音朱紫欺朝稷,大雅温淳化俗方;万勿自轻神岳秀,唯期我辈振纲常。盂兰盆盂兰敎孝世相沿,九品莲华独占先;为救母悬囚十地,设斋共诵梁皇篇。萱草忘忧五月萱花似彩霞,迎风绿萼满新芽;生儿育女持家务,已逝靑春不怨嗟。自古慈颜垂懿范,于今淑训显光华;孤灯伴我吟新赋,献与堂前福寿嘉。

  • 文章大传——应有的期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朱文英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小品文 人生感悟 人物感怀 文化传承

    期待在心理上,本来是指「行为所可能产生之结果」而言,这该是比较狭义的定义。而广义的解释,该指每个对自己应有的希望,即是个应努力的方向。在今日繁华、进步的类社会中,类思想、观念要能获得一致,畅通即需靠传播来作媒介,而如何利用传播媒介,做最适当而有效的传播,是今日从事大众传播者所必需担负的责任,尤其大众传播事业乃是一种文学的、科学的与技术的汇合体,它的进步与否,也直接牵动一国的文明,且能使得社会更创新,无形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们心理上的接近

  • 文章滕王閣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作者:鍾陽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社会新貌 宝阁重光 寄情古贤 人文传承 为国祈福

    旭升东亚,凤翥南昌。水激赣抚,岳眺燕黄[1]。秉丰饶之宝域,济炫漫之菁阆[2]。承中原霖露之沃泽,芳风迤迤;领赣鄱文之丰沛,浩脉汤汤。染千秋华夏之史卷,垂万里江山以郁芳。戈马倥偬,首义以启社稷之基业;鼎革焕然,小道复开民族以鸿昌[3]。遂使瑞香[4]长绽,宝阁重光焉。于是登琼宇而临云霄,披帘帷而览奇禧。瑞昭苏圃,曲乎柳岸之弯弓;韶焕楼台,[5]映呼碧波之琼屿。象湖可寻古道之仙踪,金塔[6]永镇上郡乎宝玺。至其湖收云锦,观仙鹤之仪庭;蕨舞芳风,眺兰室[7

  • 文章传承文化·开启未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劉龍舒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文化传承 私人书信 连横 中华文化 人物事略

    南昌 刘龙舒偶阅新志,得读到二十年代一个台湾学的书缄。两岸隔绝久,有空谷足音之感。展读一过,古道照。这大道正是浸透了中华传统文化文精神,是应加以珍惜和宝贵的。原文如后:溥泉先生:申江一晤,怅惆而归,隔海久缺笺候。今者南北统一,偃武修文,党国前途,发扬蹈厉,属在下风,能不欣慰。儿子震东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科,现在台湾从事报务。弟以宗邦建设,新政施行,命赴首都。奔投门下,如蒙大义,矜此孑遗,俾得凭依,以供令使,帱载之德,感且不朽。且弟仅此子,雅不欲其

  • 文章屛東内埔昌黎祠重建落成大典紀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2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81-12-30
    关键字: 昌黎祠重建 观礼纪实 传承文化 团结同乡 教化人心

    内埔昌黎祠,奉祀韩文公愈(字退之,河南孟县,西元七六八—八二四年),为台湾省唯一文化庙宇。该祠由广东韩江流域潮安移民的客族,于早期来台时,感念文公为潮州刺史,置鄕校,兴敎育,悉力开发岭东荒野之区,政绩卓著,鄕尊奉为岭南师表。(本刋十三卷二期有文介绍)。时在淸嘉庆八年(西元一七九六年)由昭武都尉钟麟江领导六堆客家士,建昌黎祠于内埔,聘请名师,开班讲学,振兴儒道,文风蔚起,为台湾开创时期培育才贡献甚大。此祠迄今一百八十余年,规模虽然不大,但庙貌巍峨

  • 文章戴氏家譜勉詞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4期  作者:戴仲玉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植根寻源 传承家风 忠心报国 勤俭治事 亲睦族中 孝友家人 自勉共勉

    我们知道树有根,水有源,根烂源失,则树木枯竭,水流不远,此乃必然之道理。要树长得茂盛,就要讲求水土保持,做好植根寻源工作。我们上代提倡孝道,今则重视下代;大家费尽苦心培育儿女,如果忽略了根源,无异身敎儿女否定自己。今天社会结构变迁,或可不必讲求祖先传统的孝道形式,但必须以爱护儿女的耐心孝敬父母,此点心态如不能平衡,代代相承,今后老年父母均将被弃为废物,人人自危,又何必自食恶果?故追根索源,怀念祖德,是我们每个的责任。我本此心意,编此家谱,希望秉承历代

  • 文章間齋記趣(續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明硯香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四书五经 文化传承 私塾生活 人物回忆

    、「生财有道」等等,原来皆源自「学、庸、论、孟」这几本老掉牙的书籍里面,由此可知,最新的东西,反而是最老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把这些成语汇集记录下来,想来也是漫有意思的事。如:心不在焉、逃之夭夭、心广体胖、有始有终、切磋琢磨、没世不忘、生财有道、豁然贯通、无所不用其极等等,皆出自(大学)。如:半涂而废、无声无臭、怨天尤、隐恶扬善、择善固执、并行不悖、见微知著、明哲保身等等,皆出自(中庸)。如:道听涂说、惠而不废、欲罢不能、不念旧恶、功亏一篑、既往不咎、愚不可及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