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性善恶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人性善恶与因果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1期  作者:鍾久祥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人生智慧 人性善恶 因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树,结什么果;这是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历代高僧大德、哲人学士,对人性善恶与因果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阐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下善因,必得福果,种恶因必得恶果,大量事实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佛家讲因果,是劝人行善积德,佛门讲「修行」,就是「修心」,因为万法唯心造,心存善念,必种善因,种下善因,必得福果,天理昭昭,好人必有好报,请看下列例证:瑞邑乡贤周庆公邦道,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为官清心,克己奉公,拜当代高僧

  • 文章人性争议问题解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謝恆德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人性善恶 说文解字 人性教育 食色性也 养心修炼

    各有各的意识,想象不同,各持己见,因而发生争议。不容易拿出眞凭实据来,自然难以取得共识,争议问题也就难以解决了。人性善恶问题的争议,在学术界争议了两千多年,就是最好的实例。「性」,是什么东西?「人性」又是什么东西?大家各有意见,各有认知。因为牠们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实质的东西。各人意念中想象,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家难有共识,自然容易发生纷争。争议发生后,因无实物佐证,只能以「理性」的推论,作为辨识的办法。谁能一言九鼎,为大家所推崇,或可息争。若是各持己见

  • 文章人性善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75-03-31
    关键字: 人性 善恶 进化论 孙中山 荀子

    原则者,则以人性中所遗留之兽性,未能悉行化除,夫学术思想之成立,必有其时代背景,孟荀二人同处于战国动乱,羣雄争长而率兽食人之时代,而孟子约早五十年,其时齐鲁之絃歌犹盛,六国尙能合纵以抗秦,虽礼崩乐坏,而百家争鸣,其说率皆尙道德、重仁义,此孟子所以谓人性善也。迨荀子之时,周室已亡,六国连横以事秦,秦执楚怀王而楚灭鲁,白起坑降卒四十万,暴秦肆虐,正义泯灭殆尽,此荀子所以谓人性恶也。孟荀二人以所见之时代背景稍异,故立论之时代依据亦异,因而对人性善恶之主张有所不同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