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京剧团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陸京劇團公演觀後隨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丁世權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京剧团 借东风 群借华

    前一陣子台灣飆起了一陣國劇風,大陸的北京京劇院與中國京劇院組合了全班精銳,先後來台演出,北京京劇院打的是早年名伶嫡裔的旗號,諸如梅葆玖、梅葆玥、葉少蘭、譚元壽、張傳津、裘少戎等,都是戲迷們所耳熟能詳,渴望一見的藝人。中國京劇院接著渡海而來,由袁世海、杜近芳領軍,帶來了梅譚馬荀各派的中青代傳人,組成了將近百人的大劇團前來獻藝。這兩支劇團在傳播媒體宣傳配合之下到南北各地演出,風靡了各地國劇同好。雖然事後褒貶不一,但觀衆基於愛護心理,還是掌聲多於批評。筆者近年...

  • 文章振興國劇芻議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馬景銘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京剧 名伶 京剧团 电视 演出

    京戲能被定名爲國劇,足見國家對它的重視;同時有賴三軍前輩大力的提倡和扶持,才有大鵬、陸光、濟光、明駝劇校團隊的創立以及復興劇校、文化大學和國立藝專等校的國劇科系的設置,使得國劇圈人才輩出,香火綿延。當然溯自顧正秋、張正芬及胡少安等的組班來臺獻演以及很多票界知名人士的業餘參與和奉獻,才使我們的民族音樂—國劇,在今日的海外生根滋長,都功不可沒。然而,近年來無庸諱言,國劇形勢日趨式微;最明顯的,電視上每天都有流行歌曲,却每週勉強的只有一次國劇節目的播出,理由是...

  • 文章甘肃京剧团访台 演出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原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8、49期  作者:李玉成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甘肃京剧团访台 《夏王悲歌》 《原野》 京剧介绍

    各大传媒竞相报导,佳评如潮;专家学者口碑称赞,造成轰动新闻甘肃京剧团应中正文化中心邀请,于九六年五月,来台演出。五月九日至十二日,一连四天,在国家剧院演出新编历史剧「夏王悲歌」,五月十三、十四两天,演出京剧现代剧「原野」,颇受观众赞赏,虽然卖座并未爆满,但却引起台北戏剧界的热烈讨论,和传媒的重视报导,一时顿成轰动宝岛的文艺活动要闻。有「西部京剧」之称的「夏王悲歌」,曾获一九九四年大陆「文华奖」新剧目等四项奖,是当年大陆最受瞩目的创新京剧作品,描述西夏王

  • 文章訪名旦·話鄕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访名旦 人物事迹 江苏京剧团

    在大陆与北京剧团同享盛名的「江苏京剧团」,此次应台北汎美艺术中心之邀,于今(八十四)年六月十六日来台,并自十九日起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连续演出七天九个场次的精选戏目,获得台北观众一致赞赏。江苏京剧团此应邀来台公演,随行团员均系一时之选,如演过一千五百多场「红娘」的当家花旦宋长荣;演盗王坟、打瓜园等武丑戏的叶江翔;演雁荡山、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大武生戏的周天;演天女散花的旦角李洁等皆是。而在二级演员中,更是卧虎藏龙,须生范以程、艺宗余,是京派名家之后,如演望江亭

  • 文章夏王悲歌、原野帶來新京劇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黄秀錦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夏王悲歌》 李元昊 京剧现代戏 甘肃京剧团 戏曲创新

    大陆甘肃省京剧团带来西部京剧「夏王悲歌」和「原野」,虽然卖座没有爆满,但是却引起国内戏剧界的讨论,因为这两出戏都不是传统京戏,「夏王悲歌」是融入现代戏剧场艺术的创新京剧,「原野」更是著民初服装的「京剧现代戏」。「夏王悲歌」是具有京戏科班底子,又有现代剧场经验的女导演陈薪伊执导,因此京剧的唱做唸打在戏里充分的获得表现,并不会因为迁就舞台设计而削弱。而陈薪伊利用舞台空场配合少数平台,让演员有高低左右的走位,戏剧进行中再配合灯光、烟雾效果,相当贴切的营造剧场

  • 文章我知道的京戲鬚生哈元章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9期  作者:常錫楨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哈元章 京剧 京戏须生 《四郎探母》 北京京剧团来台

    的学生,所以那一段时间常欣赏小大鹏和哈元章的演出。像他跟戴绮霞和唱的「四进士」、跟章遏云合唱的「游龙戏凤」、跟赵原合唱的「战宛城」、跟张正芬合唱的「四郎探母」、跟马元亮合唱的「青风亭」我都听过,后来听他跟徐露唱的戏那就太多了。一九九三年四月北京著名京剧家梅葆玖和张学津组京剧团第二度来台,作第一次交流演出。两岸富连成科班师兄弟相约假台北市松江路一家蒙古烤肉餐厅会面餐叙,我有幸应邀参与盛会。那晩宾客除了梅葆玖(梅兰芳之子)、张学津(张君秋之子)两位外,还有叶少兰

  • 文章賀藝人吳江燕女士演出成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李望蘇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吴江燕 文艺世家 《扈家庄》 拜访名师 京昆两擅 梅兰芳京剧团

    吴江燕女士,系沭阳县虞溪人,一九四九年生于文艺世家,七岁从师学艺,十二岁即登台演出「扈家庄」,颇获好评,自有信心,成年后,从魏莲芳老师专攻梅派戏,后又拜李如茹、童芷苓等名家为师,终于艺兼梅荀,京昆两擅。因她基本练功扎实,扮相雍容华贵,嗓音圆润宽亮,做工细腻,深受观众喜爱。她最近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举办个人专场演出之后,平步靑云,一飞冲天,被聘为北京梅兰芳京剧团主要演员,宣布为梅兰芳艺术大师传人。在专场演出中,她一人主演了梅尙程荀不同流派的戏,深得行家

  • 文章跨海演新戲·彼岸聽鄉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南京市京剧团 王善平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南京市京剧团 访台联谊 《胭脂河》演出 邀请同乡

    兩岸傳真我所在的南京市京劇圑創作的古裝京劇「胭脂河」,在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碩果累累,成績輝煌。除了獲得京劇節大獎——金獎之外,還獲得了十個單項獎,我個人也有幸忝居表演獎之列,一時美譽似錦,佳評如潮。然而,儘管有如此的本錢和實力,我團此次赴台卻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個人更是人臨深淵,如履薄冰。台灣的戲迷和觀衆,認不認大陸的新編戲?認不認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秀」?懷抱著一顆忐忑的心,我踏上了寶島,走上了舞台。隨著劇情的展開,靠著觀衆的鼓勵,我從剛上台時的拘...

  • 文章一生一旦·享譽菊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燕兮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王善平 张建强 南京市京剧团 访台联谊 戏剧演出 生平事略

    注:图为王善平(右)、张建强(左)伉俪,应本刊之邀,在台北「鼎富楼餐厅」小聚时的留影。(辛子芳/摄影))出生海州新浦,拥有「国家级演员」荣衔的王善平女士及其夫婿张建强先生,应台湾一艺术机构之邀,随「南京市京剧团」于今(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先后演出传统名剧《四郞探母》及新编历史古装剧《胭脂河》两出共四场,由于剧情刻画入微,演技精湛脱俗,赢得不少掌声与佳评。首度来台献艺的王善平伉俪,原想藉来台演出之便,四处拜会一下旅台海州鄕亲

  • 文章京劇的守望者——習志淦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曹康林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京剧 徐九经升官记 襄阳米颠 母亲抚养 京剧团 现代戏创作 药王庙传奇 剧团到台湾 京剧阿Q 剧本创作

    文化革命」刚刚开始,工宣队进驻戏校,要抽二十个人搞一个演出小分队,习志淦就成为二十人之一。他的第一个作品是反映「阶级斗争」的《一块银元》。接着他又创作了反映一群知识青年坐着贫下中农的马车奔向广阔天地的表演唱《一辆马车》,在全国流传。由于在小分队创作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习志淦从戏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湖北省京剧团当编剧。一九七九年,「革命样板戏」开始销声匿迹,传统戏卷土重来。如何创作现代戏,这是编剧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时,省京剧团的导演余笑予和谢鲁创作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