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交易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鬥蛐蛐

    来源期刊:《浦東》 第55期  作者:秋聲 出版时间:1989-01-15
    关键字: 蟋蟀 斗蛐蛐 虫谜 市场交易 喂养方法

    投入交易,价钱按品级划分,相差颇为悬殊。一只乌黑发亮、形态威武的「铁弹子」,售价人民币四百元;「花顶淡紫」售价三百五十元;「紫壳白牙」値三百元;「蝴蝶须」値二百五十元。其他稍有看头的蟋蟀,售价十元至一百元不等。售价在一至十元的蟋蟀,没有品级;至于一元以下的蟋蟀,是卖给小孩玩的。报导说,尽管虫价很高,但不愁没有顾客。据说有一农民,曾以高达一千元的价格,卖出一只屡战屡胜的「大头书三色」。报导分析,造成上海出现「蟋蟀热」的成因,一是潮流时兴。据了解,上海市民从老人

  • 文章趕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道義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史店集 赶集回忆 农贸市场 蔬菜交易

    雙休日趕了回史店集。每天上、下班路經縣農貿市場,買菜、打醬油、醋十分方便,因而史店集不趕了。當年趕慣了史店集。這次來算是「復習」吧。過華山鎭往西北六公里,從豐徐公路上下去往北半里路便是依然保持當年古樸之風的蘇北小集——史店集。站在集南頭向北看,飯舖、農機修理、農資門市部、菜市各列一方,盡收眼底。想買點青菜,自然步入青菜市。這裡沒有「時鮮菜,足斤兩,價格低,請品嘗」的廣告吆喝,討價還價的聲音雖此起彼伏、時斷時續,但并不顯得嘈雜。「自家種的芹菜,一塊錢三斤。...

  • 文章秋韻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柯崢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 花卉 美文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深秋时节,枫叶红得像一团团炽烈的火焰,正是上山游玩的好时节,然而朋友却打来电话,约我去花鄕鄢陵看花。我心里想,浓秋时节,一览无余的大平原上,霜叶飞舞落英遍地,有什么好看的?然而朋友却坚持说,中原地区花木园艺交易博览会正在这里开得热闹,你要不来可别后悔呀!于是,我们就驱军向花鄕驰去。仿佛在不经意间,车窗的缝隙里飘进来一丝淡淡的花香,犹如一段幽幽的曲子的旋律在耳边萦回,隐隐约约,时断时续。车子越往前走,这股香味变得越浓,仿佛那乐曲的旋律

  • 文章「華交會」上的新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5期  作者:黃道薀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九三中国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 自营出口权 民族风格工艺 交易会新秀

    一九九二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具有自营出口权的常熟县(市)对外贸易公司后,当年外贸收购额即超过拾亿圆人民币,被誉为苏南五虎之首,参加一九九三年三月五日,在上海召开的「九三中国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初次在会上亮相,前后半个月的贸易期,成交额达贰佰万美元,其中尤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工艺小摆件商品,深受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湾客商们的喜爱,在交易中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贸交易渠道,为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奠定基石,成为「华交会」上的新秀。注:五虎指常熟、张家港

  • 文章舊社會純厚的民風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83-08-15
    关键字: 善良风俗 旧社会习惯 婚俗 商业交易 乐善

    此文係杜鄕長生前所交來,第廿六期未及刋載,詎刋出後,已不爲先生所能見。歉疚彌深。(編者)

  • 文章北港的牛墟與河南的牲口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牛墟 北港 牲口市 河南省 交易 民俗文化 炎黄子孙 一脉相承

    要点而已。实不足以饱眼福,如想一窥全豹,非到现场一察究竟不可。我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情期待着时机的来临,说时迟来时快,上月初笔者赴北港擧办学生水彩写生比赛时,乘隙参观了颇负胜名的牛墟,难能可贵的据说这是今日台湾仅存的一处。远望成群结队的牛只,被拴在一根根两头系在大木椿的长绳上,倒也十分壮观!就好像郾城县漯河南门外的牛行街一样,令人一阵遐思。牛墟主要功能,则为满足农友们买新卖旧,或更换上的方便而设。交易方式,先看长相,如色盲、摆脚、癞皮等外貌不扬,再便宜也

  • 文章往日我国农村的交易方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奚明遠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农村 农村交易方式 交通运输 流动商贩 集市 杂货店 货币

    在我们那一带长工的待遇不高,每年只有十担谷子,所以家父也容许我们的长工以此种方法增加收入。市集中买卖米麦豆类的地方叫米行,平时就搭建棚架以遮阳挡雨。到了集期,米行主人就在地上摆设了数十个空大箩,挑米来卖的人,就自行将袋子中的米倒入大箩中,等候买主。买主看中某一箩中的货色后,则由米行主人开价,卖主在旁不作声。讲妥多少钱一斗之后,米行主人用斗及升来量米,大约一担米左右,最后剩下不到一升的米,作为米行主人的酬劳。除了米行之外,其余的买卖方式,皆与目前的地摊交易无异

  • 文章沈家俊基督敎婚禮隆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1期  出版时间:1992-03-05
    关键字: 基督教婚礼 卫理城中教会 证券交易所 东吴大学 成功大学

    青年同鄕会员沈家俊,于本年一月十八日下午一时卅分,与屛东籍陈静芳小姐结婚。因新郎新娘均为虔诚的基督敎徒,所以婚礼在台北市卫理城中敎会举行。沈家俊获东吴大学经济硏究所硕士学位,现就职证券交易所。新娘陈静芳,屛东人,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硏究所会计硕士,现在为某美商驻台湾机构的经理,并在成功大学担任讲师。参加婚礼的除双方家长亲属外,其余都是新人高中、大学、硏究所的师长同学,和服务单位的长官同事好友,衣冠楚楚,济济一堂,甚为热闹。婚礼程序,事前硏究拟定,漂亮美丽的仪

  • 文章徐可亭先生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85期  作者:文守仁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徐堪 四川高等警官学堂 袁世凯 上海交易所监理官 币制改革

    谢持、邹鲁俱留北方,组织党部,联络靑年,先生亦参与其事。十三年冬,先生入农商部任商品陈列所长,迄于十六年初。 国父逝世后**之西山会议,即就所址屡次集会。凡此十余年间,先生历经艰险,操心危,虑患深,而所以发皇之者,尙必有待也。国民政府既建都南京,先生南下,供职财政部者先后凡十有五年。初奉派为上海交易所监理官,未即就职。旋改任金融管理局副局长,管理上海金融。十七年初,宋子文氏继孙科氏任财政部长,其年三月,改金融管理局为钱币司,初由陈行任司长,先生副之。陈氏常

  • 文章半半園记

    来源期刊:《監利文献》 第3期  作者:鄒郎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半半园 土地庙迁移 父喜新闻 抗日小报 兆丰桥讽富商 军情交易所 园记抗战 在台建园

    的原委是:县城北门通往杨家湾有一座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兆丰桥」,石板桥因为年久失修而告坍塌,所以我父建议富甲全县的刘会长重修。刘会长依从左右谋士策画,定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他们从汉口请来一个二流的汉戏班子,配合本地的一个花鼓戏班子,在天府庙登台演唱;卖门票,计画以门票收入,作为修桥费用。那知在烽火漫天,人心惶惶之下,演唱结果,售票收入,除却了戏院开销,根本入不敷出。刘会长因此便埋怨我父不该提出修桥建议。他的话中有:「你看!搞得大家吃得到又穿不到[2],弄得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