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书家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瑞安藏书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楊作雨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藏书家 玉海楼

    读书人爱书,人之常情。古今中外,哪个读书人没几架几橱的书呢?这些书,又必是个人所钟爱的文明瑰宝和精神伴侣。或买、或借、或抄、日积月累,自然成堆。读书人是最懂得「开巻有益」的,身边手头有这么一堆书,或正襟苦读,或随便翻翻,或掩巻沉思,或枕书而眠,无不其意欣欣,乐在其中。即使如此,仍有「书到用处方恨少」之慨。藏书家则不同。他们几乎把藏书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甚至当作自己的专业。近人称藏书家为「百家中特殊的一家」,想来也不无道理。尝有「黄金散尽为收书」者,这跟

  • 文章宜都楊守敬手抄驚人秘笈——令日本人折服的蒐書本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13期  作者:林景淵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杨守敬 搜书 集书 藏书家

    楊守敬以五年時間搜集數萬册書籍,又協助黎庶昌在日本刻書,也不斷與日本友人交換心得,倘若有較為完整的資料,必定可以編寫出一本精彩的「蒐書記」。楊氏蒐書大約分為三種方式:價購、交換與借閱,其態度之執著和堅持非比尋常,連日本人都被楊氏堅定意志所折服,破例借出「春秋左傳集解」十天,楊守敬於是雇了十個人日夜趕工把全書抄了一份……「三島於今有酉山,海濤東去待西還;愁聞白髮談天寶,望贖文姬返漢關。」——這是王志盦所作「皕宋樓藏書源流考題詞」的詩句。王氏感嘆陸心源藏書流...

  • 文章江西历代藏书家论略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5期  作者:張來芳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江西省 藏书家 造纸业 刻书

    ◎编者按:作者张来芳先生,出生于民国廿八年,现任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敎授,古籍硏究,赣文化硏究所副所长。张先生以精湛的文学修养,点出江西文化史的源远流长,并谱写了江西历代藏书家的历史功绩与兴盛原因,对两岸文化交流,倶有重要的理论价値和实际意义。

  • 文章蜀風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29期  作者:文守仁選輯 出版时间:1965-01-01
    关键字: 王秉恩 藏书家 人物生平 诗选

    王秉恩小傳秉恩,字雪澄,一字息存,晚號荼龕,四川華陽人。少負奇氣。前淸同治十二年癸酉,擧於鄕。南皮張之洞任正考官,及謁見,與語器之,謂曰:子不僅以文章顯。退而語其友喬樹枬曰:吾不喜得擧人,喜得知己也。父令貴州施秉,氏隨官貴州,且參戎幕,敍功將以知縣用。光緒十年,之洞督兩廣,奏調至廣東。時疆吏骫弊,內外艱虞,之洞素以功業自許,慨然思有所爲。氏精力絕人,長於吏事。之洞每有委任,輙洞悉窾竅,雖遇盤根錯節,徐就疏理,而常自裕如。之洞尤倚畀之。方之洞初督兩廣也,庫...

  • 文章无锡藏书家考略(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4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82-08-20
    关键字: 无锡 藏书家 尤袤 安国 秦柱

    唐李邺侯,泌,家富藏书,韩文公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云:「邺侯家多书,插架三千卷」,因而后世称藏书之多为邺架;我无锡历代藏书家之堪称邺架者亦不少,惟经匪共文革以后,不论古今书藉,均已荡然无遗,即藏书家之姓名亦难稽考,本文自宋讫淸列二十六人,皆为吴鄕长在此间台湾羣书中札记得来,洵属可贵,吴鄕长诚有心人也。——编者——

  • 文章湖州人物劉承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沈繩一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刘承干 藏书家 嘉业堂藏书楼 书籍

    的事,是他刻印的书,大多数免费送人之外不算,还有专人负责送书,有人来索,负责邮寄,甚之外国机构来商,照样奉送。×××刘承干亲手创办藏书楼,要子子孙孙传下去,避免唐代藏书家「终归流散」的规律,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嘉业堂藏书楼,全盛时代仅十年而已。因家道中落,开支浩繁,他自己又不善蓄积,因此不得不将宋刊《四史》、《魏鹤山集》、《窦氏联珠集》等,售与宝礼堂;《宋会要》稿本,售与北京图书馆;手抄全部《明实录》,售与中央硏究院,《永乐大典》售与大连满铁图书馆。抗日战起

  • 文章鄉事憶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3期  作者:永華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蒲仲山 生平介绍 诗作 书家妙语 同乡会

    书家妙语成都某公以书名。有信至须作复者,辄以草纸(今之卫生纸也)书数字答之,家人怪其过俭,公曰:「如用好纸,将送往苏裱舖矣!」华阳林思进山腴,前淸进士。历任成大及川大敎授,诗字俱工。诗在唐宋之间,而书则胎息北魏,参以己意,自成一家。初名山癯,面瘦形瘠,自忧不寿;遂改字山腴,自是颔颐渐丰,判若两人矣。尝揽镜自笑曰:「眞所谓名不正则体不顺也。」颐园老人在家为人书扇,子侄环侍,问字效何体?可是颜字?老人曰:「此我字也。」

  • 文章可敬的朱鳴岡先生

    来源期刊:《同安》 第69期  作者:蔡鶴影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朱鸣冈 书家 《舫山碑苑》 《朱鸣冈书画集》

    虽无缘识荆,却从友人处得朱老大作《朱鸣冈题画诗选》,拜读之余,深感朱老虽非诗人,但他把画当诗写,把诗当画绘,随意挥洒,情眞意挚,蕴藏风趣、理趣、情趣和雅趣,眞是「画成有诗,诗成画续」,诗如画,人如诗,从中可以探索出朱老以诗画自娱娱人的心态。我想,如今这社会,能有这样的心态,眞不简单。我和朱老结识,缘于构筑《舫山碑苑》。为了营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氤氲校园文化气氛,我萌发了在菁菁校园里建碑苑的念头,让莘莘学子遨游于名人书家墨海之中,提高美的品尝、美的熏陶能力

  • 文章来台的阜宁书家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5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中国书法 阜宁书家 个人简介 时代变迁

    前言中国人写字,不仅是为了应酬,而且是为了妆饰,将书家所写的字,作为艺术品看待,悬挂在厅堂上,供人欣赏。一个人的身分,往往从其家中所悬挂的对联中辨别出来,客厅里有了对联,才算有书香气氛,通称为书香门第,大都为富有之家。历代逐渐扩展,将字与画与诗,乃至与金石(印章),融为一体。在一张纸上,可以同时欣赏到。凡善书者,大都能画;而善画者亦大都能书;国人一向将书画并称,作品中有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此乃中国艺术之奇观。国人对字的认识,可算到了入迷的境界

  • 文章许指严——民初之名小说家兼书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5期  出版时间:1979-12-15
    关键字: 许指严 小说家 书家 教学 写作事迹

    許指嚴、名國英、字志毅,別署硯耕廬主,又號彈紅閣主,生於淸末,成名於民國初年之上海小說界。指嚴長於書香之家,幼卽聰穎,悟性尤強。初從事敎育界,繼受上海商務印書舘聘,出任編輯,早年商務出版之「中學國文史學講義」,卽爲氏之處男作品。氏祖父某,爲淸季宦海中人物,對宮闈政局隱秘,知甚多,指嚴幼時隨侍在側,所聞較多,其後所撰「南巡秘記」諸書,其資料來源,卽出其先人之講述。許精於文學,無書不讀,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並皆披閱,因學有基礎,故所有撰著,頗見精奧。惟以內容...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