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学同学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鰲中憶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湯增琪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中学教育 中学教师 中学同学 往事回忆

    外号叫「长颈鹿」,有一年他应同学之要求,舍音乐而教京戏,教了二段,分别是「坐宫」及「法门寺」,但仍然以简谱形态呈现,可谓中西合璧、趣味盎然。再叙述一些片段回忆:一、平时用餐只有一桌是老师,另外数十桌都是学生,而老师的菜肴当然好得多,而有些同学等老师散席立刻以高速度一拥而上,如同打冲锋,今日回味,直是好笑。二、学费是收谷子,不收现金,我家住东礄,是萍鄕的西南,距鳌中有八十五华里,开土车子推三〇〇斤赶路,生怕赶不上,而且中途有个上株岭,上山下山极为艰难,此种滋味徒呼负负

  • 文章賴日輝先生略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李樹勳  出版时间:1985-10-15
    关键字: 赖日辉 中学同学 黄埔军校 抗日战争 牺牲

    赖日辉先生,字光亮;竹笮鄕官竹园人氏,少怀大志,聪敏过人,是笔者中学同班同组同学;金兰之交,民十八年春邀余及罗芹兄步行赴南昌求读;日辉读工专,罗芹与余读法专,不料家鄕陷匪,学费中断,民二十一年毅然与温济民、罗芹二兄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八期习步科,毕业后任排、连长;正値中日战炽,日寇以海陆空军进攻南京之际,日辉与济民相晤,激昂而言曰:「誓尽忠职守,报効国家。」(此语是济民兄亲告笔者)该时日辉兄临危受命,率部防守京畿之「通济桥」,不幸在是役激烈战况中壮烈

  • 文章我们相聚在伊利湖上——记员林实中美东区同学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麥高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员林实验中学 同学聚会 伊利湖 往事回忆

    岱海(Delhi)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小鎭,一九八二年七月三日的晚上七点钟左右,这个平静小鎭中心忽然响起一阵中国歌声,它的歌词是:「同甘苦,共患难,我们都吃大锅饭……」不但加拿大人没听过这种歌声,甚至那些唱歌的人也心情激动,忽然想起来自己已经快三十年没唱过这支歌了。唱完以后大家的心情竟久久不能平静。这首歌是员林实验中学的开饭歌,唱歌的地点是岱海市中心的一家餐馆,唱歌的人是员林实中的毕业生,这一天是员林实中美洲东区同学会集合聚餐的日子,员林实中的校友从

  • 文章河南省战区中学作育英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6期  作者:黄務成 出版时间:1980-06-25
    关键字: 河南省战区中学 求学往事 同学情

    光阴过得眞快,转瞬将近四十个寒暑了,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这群离鄕背井的游子,辗转自沦陷区来到诸葛亮故居的南阳——河南省战区中学求学,接受豫籍老敎育家,现任立法委员杜希夷字华谷校长的敎导,于漫天烽火中弦歌不辍,眞是难能可贵!「战中」的诞生,已去世湘籍立法委员,时任职河南敎育厅厅长鲁公荡平功不可没,「战中」在多难兴邦抗战军兴中成长,首任校长乃鲁氏兼任,鲁公系留法的,专攻音乐,对音乐造诣精湛,由他作曲编制的有「早歌」、「晚歌」多只,非常有意义,而又动听,在战时

  • 文章悠悠韩江水 翩翩翰墨情 记「麻中同学」亮相鹏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長鳴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同学聚会 大麻中学 书画艺展 周长忽 乡情乡谊

    五十年代的麻中校友泰国的刘助桥、钟爱祥,香港的廖奕龙、广州的何洵里,佛山的丘庆生、深圳的邓拱华等四十余位同学均飞车云集。继六年前周长忽在该馆办展时一样,一方面捧场祝贺,另方面雅聚叙旧。这次到的多是五九、六零届的校友,不少是半个世纪未见的,一见面,彼此一副笑脸,四目相对,努力在搜寻中学时期的记忆,把名字与那纯真的面谱对号,最后一拍手掌,紧紧的握手,大笑一声,「呵,对啦,是您…」那份童真呈现在各自的脸上,刹时增添的皱纹是欢欣的,不是那沧桑岁月留下的烙印。而是

  • 文章灌中同学台北聚会 满心欢喜一堂温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董福蔭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灌云中学 同学聚会 故乡风貌

    就读这全县唯一的中学,知道读书不容易,大家勤奋学习,相互切磋,其乐融融。就在学期末考试前几天,我病倒了,使我又辍学了。民国三十六年秋天,正式考上灌中,这是我在灌中的第三度一年级!値得一提得是校长朱仲琴,公称朱大先生,兼代本班公民课,他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敎育家,是一位精通诗词歌赋的大诗人。他上课从不带课本敎材,但却把课程讲述得活灵活现,讲课时还经常穿揷一些笑料,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人会在课堂上打瞌睡,因此深获同学敬仰,至今大家还怀念他。民国三十七年暑假

  • 文章灌云县中同学欢聚拾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董福蔭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灌云中学 同学聚会 参会人员

    五点钟出门,风雨无阻,到附近的政大校园园区登山健行,循环山步道绕行一圈,约两个小时的路程,走完之后,顿感通体舒畅,神淸气爽,同学们有兴趣,不妨试试。自同学会成立以来,每次聚会都会敦邀「海州大老」杨荫植先生莅会指导,但今年他没有来,因他与夫人在爱女陪同下到金门观光旅游去了。其实杨老此去金门另有目的,据了解,他是为了寻找一位同鄕老友施璧盛(本名:钱同生)先生过去的光荣事蹟。施璧盛先生曾服务「台南酒厂」,生平酷爱杯中物,因此对于「酒」中学问颇多硏究,因而硏发出

  • 文章尊師重道 敬贈禮品 畢業半世紀 宜中老校友重聚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1期  作者:丘嚴培宜蘭  出版时间:2005-07-25
    关键字: 宜兰中学 同学会 同窗情谊 聚会 老校友

    注:毕业五十年的宜兰高中校友昨天回母校开同学会,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左)代表同学致赠礼物给老师高永祖(中)、杨治宋(右)。联合报记者姜炫焕/摄影)中华民国七月三十一日中国时报记者丘严培/宜兰报导毕业五十年,多已成白发老翁,有了孙辈子女。宜兰中学初中第六届、高中第七届毕业生,卅日在母校举办同学会,前陆委会主委张京育等人与同学再度相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分外珍惜长达半世纪的同窗情谊。张京育与前宜兰扶轮社长陈兰生、礁溪国小校长退休的韩长照等人,为宜兰中学初中

  • 文章為美好人生而歌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4期  作者:鄧志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五华中学百年校庆 返乡参访 同学情谊

    注:五华中学百年校庆旅台校友组团返乡参访与老同学合影留念)人生路漫漫,岁月不留情,度过奋发向上的青春,迎来采菊东篱的晚霞,愿我们为美好人生而歌!东升旭日,光照大地,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是展翅翱翔的雄鹰,海阔天高任驰飞!青春似火,热血如潮,任重道远,使命崇高,兴我中华,不负青春时光好!夕阳辉洒,红霞满天,清风拂面,身心怡然,极目南天,绿水青山,云卷云舒,思绪万千!忆当年满怀豪情上征途,报国为民意志坚,风吹雨打不言苦,披荆斩棘勇向前,迎难而上迈大步,敬业奉献

  • 文章漫談灌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李鐵肩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灌云县中学 学校历史 著名校长 旅台同学会

    烽烟又起,灌中许多同学又在台湾聚会,眞是他鄕遇故知,昔日同学,再见面更加亲切。因此成立了灌中旅台同学会。三十四年以后的灌中校长,有朱仲琴、孙佳讯、孙逸民、辛子屛、孙荻秋、苑燕宾、祝景祥、孟庆礼等。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灌中更名为板浦初中。四十七年(一九五八),改建为完全中学,更名为灌云板浦中学,亦曾设师范科,发展为二十六班,有学生一千四百余人,共培养毕业生二万人左右。现在台湾有个灌中同学会,在台的同学可不少啊!大概分为抗战前灌中同学,现龄都在八十岁左右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