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海共返回4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海之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3、4期  作者:耿新亞  出版时间:2007-12-01
    关键字: 东海之韵 歌唱东海

    畫意詩情雅韻中,生香齒頰味無窮。晶光灼灼城中閃,海上清波映日紅。

  • 文章徐复观老师在东海的教书生涯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薛順雄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徐复观 教育 东海大学

    我目前在东海任敎,也是徐复观先生的学生。徐老师在东海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生命史上占着很重的份量,所以我觉得我们把徐老师在东海任敎的事情省略掉是非常可惜的。我非常冒昧,上台来做这个很简短的补充。徐老师差不多在五十岁时到东海任敎。他到东海,心里感到有份责任。我记得徐老师亲自告诉我的话。他说从淸代中期以后一直到大陆的沦陷,中间尽是反复的战乱。中国的民族非常可怜,在这百年战乱里头,我们一直衰退,眞正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自信完全丧失

  • 文章故事一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牟敦泰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东海峪村 民间故事

    敝村「东海峪」,大约有五十余户人家,除了三户外姓,且都是佃户,余皆牟姓。全村分两大支,分住前后街,前淸时期,每年都参加京考、鄕试,先是后街有人中了「举人」,全村庆祝都很高兴,茶余酒后,有人不免闲言闲语,指称:「前街的人脱了裤子都赶不上了。」有些讥讽之意。前街的人一听非常气愤,只有闷不出声,加倍努力,后来果然也「进士及第」。这下扬眉吐气,于是为文:「进士方为士,举人不是人。」骂了回去。从此前后街不合,竟成世仇。不过时代久远了,后辈的人,只知道有这个故事

  • 文章曾约农先生与东海大学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0期  作者:謝鶯興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曾约农 东海大学 往事 追忆

    东海大学图书馆特藏组 谢莺兴曾约农先生,湖南湘鄕县人,生于淸光绪十九年十月十七日(一八九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于民国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享年九十五岁。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获伦敦大学理科学士,伦敦大学矿冶技师。民国七年与堂姐曾宝荪先生创办湖南省私立艺芳女校,兼教务长。民国十二年担任湖南省立湖南大学筹备委员兼教授。民国三十五年任湖南省立农工商三专科学校联合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间任湖南省立克强学院院长。民国

  • 文章一齣二人同爭校長一職的鬧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徐一德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校政问题 民国历史 东海趣闻

    新龙鎭国民小学,地处新浦龙尾河东。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底,上演一出二人同争校长一职的闹剧。是年,八月二十九日,连云市政府委派曹鸿绪前往该校就任校长。孰料,在曹到校之前,东海县政府已委任张钧甫为该校校长,而且张已先到职开展校务,并由新龙鎭聂鎭长派自卫队员四名守护,因而张、曹二位便发生争执,各执己见,据理力争。二人争执的理由,大致是:曹陈述,早在一九三五年江苏省政府就已划定流经新浦市区的龙尾河为连云市与东海县的界址。也就是说,新浦的龙尾河东属连云市

  • 文章母校海師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孔繁秀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回忆母校 东海师大 建校历程

    今年十月,欣逢母校「东海师范」建校百年,回忆笔者于一九四六年春入学,嗣因国体变更,未能卒业,而天各一方。昔日师友,物故不少,白首重逢,弥足珍惜。惟海沭地近邹鲁及孔孟之邦,母校助持校务者,乃窗友之哲嗣,传为佳话,爰呈俚句,敬申贺忱。●浩浩岁月兮流去堂堂,兵荒马乱兮散之四方。散之四方兮吾心欲碎,吾心欲碎兮远离书章。●此日重逢兮且销感伤,少年窗友兮白首同堂。白首同堂兮重温欢笑,重温欢笑兮互庆安康。●花甲既周兮历历难忘,石室攻书兮永忆琅琅。为英为灵兮先贤垂范

  • 文章金木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小知  出版时间:1981-06-01
    关键字: 东海县闻人 传奇故事 时代背景

    金木安,是东海县南鄕南岗一带的人,童年就很聪明,在私塾读书能过目不忘,弱冠「投笔从戎」,在南洋第九鎭学兵营吃过大锅饭,滚过稻草舖,练习一笔很流利的行书字,小八行也能摆得下去,几句「门面」的谈吐,到也不同凡俗。一直在外边「乱闯」「瞎混」、「忙事」「羨官」,据说:什么司令、梯队长、高参、愿问这类武官头衔,混到了不少,就是没听说他在那里安安稳稳做过什么事。海属几县的人,祗要眼睛宽一点、耳朶长一点,提到他即或是没有「挂过面」,但是没有不知道他这三个字的,成了海属

  • 文章海洞門的傳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海洞门 民间传说 砍柴 打鱼 老鱼精 东海

    祝寿,因风雪所阻,驾云不便,故来此休息,谁想遭此横祸,母女俩死于非命。此事恼怒了西海龙王,他联合东海龙王进行疯狂的报复。因这海洞门就通东海,所以海水就水柱般往外冒,连续多日,淹没了海州地带许多人家和田地。那姓于的兄弟俩也不知被海水冲到哪里去了。后来,元朝崇贞年间有一进士叫张一元路过幽芦山(今张宝山)写下了「海洞门」三个大字,并将于财、于栋兄弟俩的名字也刻上了。

  • 文章憶良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義德 女永連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学校 回忆恩师 数学知识

    海州文献九卷一期,有几篇文字报导东海师范,海师是海州最高学府,比起全省的其他师范,毫不逊色,便是因为名师辈出。抗战胜利后,师资阵容稍差点,然而仍然不乏名师。今就记忆所及,分别介绍,有的老师姓名都忘了。希望能有学长记得,吿诉海州文献。我念中三的时候,在师一的数学老师敎了要有二十年的数学,数学敎的眞好,尤其是平面几何。他上平面几何的时候,只带着一本破旧的三S平面几何和两支粉笔,书朝讲台一放,从来也不翻一下。也从不带圆规、丁字尺等画图工具,画图的时候就直接画在

  • 文章詩文迴響 石室春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学校 石曼卿 史料考证

    海州文献第八十八号有杨修之鄕长的大作「记江苏省立东海师范校歌」,其中对「石室攻书」一典出处不详。非为不详,乃时间过久,先生遗忘了。与东海师范近在咫尺的石棚山,位于锦屛山东北麓,因山有巨石,覆压岩上如棚,故名石棚山,一名万花岩,又名锦岩山。石棚山虽小,但自宋代大文学家石曼卿于此读书,大诗人苏东坡登临赋咏,遂名闻遐迩,不朽千古。山上有一景曰:「石室春风」,位于石棚山南侧。一石壁倾斜,上端突出,罩于岩根,形成一个避风雨、遮骄阳的天然石室,石壁上刻有明人的题刻

共43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