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汉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汉太尉杨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杨震 东汉太尉 东汉名臣

    卿大夫之服象也,其三者应三台也。自此升矣!今有堂址,泉渠,均在阌乡县。阌底鎭西南。杨震教授生徒二十余年,不应州郡聘礼,以其品格高超不出仕。众人皆为之婉惜!安帝时大将军邓骘,闻杨震之贤,乃征为幕府,时震年已逾五十岁矣。累迁至荆州刺史,东荣太守,赴任途中,道径昌邑县,县令王密夜访以金十斤餽赠,震起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曰:暮夜无知,震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退。因王密是荆州茂才,茂才就是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讳,东汉时称秀才为茂才

  • 文章進貢荔枝 不始自楊貴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进贡荔枝 杨贵妃 东汉和帝 纳谏停贡

    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馐,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由此段正史所载,始知远从南海,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早自东汉即有此事,只不过进贡目的,是荐奉太庙的祭祀之用,而非专为满足某一人的口腹之欲。但残害民众的举措,则如出一辙也。所幸,汉和帝刘肇尙属英明,在接到地方父母官的奏章后,立即废止,史书予以称道。反观唐玄宗李隆基的荒谬举措,能不愧乎?最后,附带谈谈《后汉书》的注解,现存惟一的《后汉书

  • 文章把守好廉潔第一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杨震 廉政建设 东汉历史

    近期看到一篇拒绝贿赂、把守廉洁第一关的短文。记叙了我国东汉时期名叫杨震的拒贿事例。杨曾任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今山东东部)县,昌邑县令王密,恰巧是杨在荆州任上向朝廷推荐的官员。因而王非常热情地招待,深夜,王怀揣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推辞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大意是我是你的老朋友,知道你的为人,才向朝廷推荐你,你今天难道不知我吗?)王说:「暮夜无人知者。」杨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愧而出。因而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画像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和「画像石」,顾名思画。画像砖盛行于东汉,在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表现形式有: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相互结合;或用模型印制,或直接雕刻在砖上的,有的则施加色彩。画像石的图像·故事画像石起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公元前二〇六—公元二二〇年),表现形式可分凸出线条和块面阳刻,以及线条凹进的阴刻两类。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方巨大的画像砖,刻着凤凰花纹,是十分大型的汉砖,内中有孔,便于砖砖连接。波士顿美术馆有一组画像砖,作五人交谈状,是东汉物,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

  • 文章漢隸

    来源期刊:《連聲》 第3期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吴振彬 千字文隶书 东汉曹全碑临本

    吴振彬乡长喜爱书法,平日勤于练习,对隶书成就不凡,曾经先后出版「千字文隶书」曁「东汉曹全碑临本」,销路甚畅,字体秀丽,别有风格,获得一般爱好者之赞赏。

  • 文章东汉的文学家庭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張震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东汉文学 班氏家族 史料记载

    谈起东汉的文学家庭,当首推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们,在文学上辉煌的成就,可以和西汉司马父子先后媲美。班氏父子兄妹的成功,和太史公司马迁所走的路径是完全相同的,司马迁的成功得力于一部史记,班氏父子兄妹的成功,得力于一部汉书,不论在文学的领域中,或史学的评价上,史记和汉书,都是等量齐观、同为后人所重视的伟大史册。班氏父子兄妹撰著汉书的原因和经过,说来话长,当王莽簒汉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一位原籍陕西咸阳(汉安陵)出身名门才华卓绝嗜好读书的班彪(父班稚,汉哀帝时

  • 文章紹興的禹王遺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期  作者:筱臣 出版时间:1968-05-25
    关键字: 大禹传说 大禹陵 东汉袁康传 禹王庙

    焉,命曰会稽。「越绝书」(东汉袁康传)书上也有所载:「及其王也,巡狩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实铨衡,平斗斛,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可见当时葬禹是很节约的。据考古学家说,最早禹陵叫禹冡,自从汉朝开始,才把皇帝的墓称为「陵」,所以禹陵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如今陵墓上,屹立一巨石,镌以「大禹陵」三字,是明朝一个绍兴知府南大吉的手笔,陵墓南临淸澈如镜的若耶溪。禹王庙在大禹陵旁,建于梁大同十一年(公元

  • 文章大埔是漢樂之鄕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如劍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大埔县 汉乐 民间文化艺术 广东汉剧 发展历史

    粵劇、粵曲、粵菜爲廣東三寶,粵樂、潮樂、漢樂並稱廣東三樂。漢樂(劇)源自中原,在客家地區廣受歡迎,大埔漢劇(樂)在中國藝苑中,獨樹一幟,被譽爲「南國牡丹」,亦譽爲「漢樂之鄉」。

  • 文章門吏庾乘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7期  作者:君山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门吏 庾乘 东汉时期 鄢陵县衙 郭泰

    东汉时期,颍川鄢陵县的衙门里,有一位看门的门官,公务不忙也不闲,终日里耳听门前的车马喧闹,眼观那些红男绿女游走于街市,眨眼之间,便看尽了衙门前的风景。他在做官的老爷眼里很卑微,但在老百姓眼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好歹也是在衙门行走、吃公家饭的主儿。这个不起眼的门吏就是庾乘。身份虽然卑微,可他做事却十分勤勉,奉公守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循规蹈矩,兢兢业业,算是个有心计的小人物。在县衙署前値守,迎来送往的官员,公堂诉讼的富绅们

  • 文章天馬(銅奔馬)軼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0、41期  作者:張澎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马踏飞燕 天马超龙雀 铜奔马 出土经过 东汉文物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 铜奔马铜奔马是一九六九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东汉墓中出土的,距今约一千六百多年(公元二二—二二〇年)。马通高三四·五厘米,身长45厘米,作昂首嘶鸣、飞奔前进状。为了显示奔马的飞驰,作者大胆想像,别具匠心地使支撑马身全部重量的右后足,放在一只飞鸟身上,其他三足腾空,既表达了「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乌的躯体,扩大了着地的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穂定,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意境,表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这一杰作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