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家姓》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有趣地名(續230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3期  作者:鄧厚基 出版时间:2013-11-15
    关键字: 地名 集锦 百家姓

    九、新百家姓(「李王张」姓排前三名,其中超过1000万人口的姓氏有22个)据金陵晚报李沧区(鲁青岛巿)张家口巿(冀)陈巴尔虎旗(内)黄石巿(鄂)周口店巿(豫)徐州巿(苏)朱仙镇(豫开封巿)胡集镇(鲁滨州巿)林州巿(豫)高安巿(赣)郑州巿(豫)宋河镇(鄂京山县)唐山巿(冀)曹县(鲁)邓州巿(豫)冯三镇(黔开阳县)程坊乡(赣修水县)彭泽县(赣)袁渡镇(赣丰城巿)董公寺镇(黔遵义巿)苏州巿(苏)吕梁县(晋)蒋巷镇(赣南昌县)杜集区(皖淮北巿)沈阳巿(辽)王台镇

  • 文章姓氏書寫瑣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姓氏 书写 百家姓探源》 社会文化

    邱」为丘,但有些地方未恢复,以后出现两种写法。讲来有趣,有的一家人父姓丘,儿子姓邱。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是萧姓。《现代汉语辞典》载:「萧」俗作肖;《辞海》云:「肖」通「消」;《百家姓探源》载:肖氏即萧氏。古无肖字,今人将萧字俗写作肖字。可能基于肖通萧,加上肖字的书写更为方便,目前从上到下普遍使用「肖」代替「萧」,而且有约定俗成之势。但有人又认为「肖」是「萧」的俗字,而不愿使用,所以在各种书刊和电话号簿中,又出现两种写法。个别人只寻求书写之方便,没有考虑姓源之

  • 文章(悼念鄉親)徐景洛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8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95-10-03
    关键字: 徐景洛 百家姓 三字经 同乡会

    景洛先生,祖籍河南省延津县城里人,生于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十三日,父秉衡公,为城厢名儒,望重一方,母孙氏系出名门,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任恤可风,望重邻闾,景洛先生上无兄姊下无弟,只有一位景兰妹,家道富有,书香门第,先生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经史,嗣入延津县立一小及孔章学校,成绩优异,升入河北省立中学,毕业后,适逢抗战军兴,日寇由华北南侵,先生经中央特派员李光诏(李春堂)率豫北知识爱国青年暗渡黄河到郑州、中牟、洛阳各地继续求学或从军,景洛

  • 文章御制姓氏考 另一本少为人知的百家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百家姓 文抄 历史资料

    人皆有姓,在我国古代,姓与氏是分开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至三代以后,姓氏始合而为一。以前幼童入塾进学,有一本必读的启蒙之书—「百家姓」。民国二十八年初春,在抗日战争的烽烟中,一般学校,泰半停办,乃入私塾就学。塾师是一位逊淸的不第秀才,笔者在向「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行三叩首的大礼之后,先生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百家姓。现有的百家姓,相传是宋代所订定,千百年来,仅此一本。但依稀记得在塾中时,老师曾说过,在淸朝康熙皇帝御制一本百家姓,现今不传。多年后阅淸人

  • 文章百家姓》中一些句子在海属方言引用中变义小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徐秉揚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方言文化 百家姓 资料搜集

    百家姓》相传为宋初人所作,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到南宋时就已把它作为童蒙教育的必读教材。因此在中国城乡《百家姓》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我长期生活在海属农村,亲见一些文盲老农也能背上几句。正因如此,所以在我们海属地区,《百家姓》中某些句子因其字音或字意与某些成语、俗语意义相近,所以常被人有意无意地作为表情达意的成语、俗语运用。相沿日久,甚至好像形成约定俗成的了。例如说有人不懂道理,不知深浅,便会说:「这人连『高夏蔡田』都不知道。」说人脸黑或说饼烧糊

  • 文章魏畢易三姓祖先同根之探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1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百家姓 魏姓来源 相关历史 三姓祖先

    我国「百家姓」一书,编成于宋代,因为当年皇室为赵家,所以第一个字,就是「赵」。魏姓排行第十二,所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是也。魏氏并不算大姓,多聚族而居。作者原籍河北省满城县,本县姓魏的村庄有两个,一个是北固店,一个是南固店,相距十里。其他各省,亦都有姓魏的,台湾姓魏的,都是来自广东与福建,且多属「客家」,客家的祖先,在中原。春秋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都城,在大梁,就是河南开封。我曾在河南省某地,看到一家魏氏

  • 文章畸人惲丁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7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73-06-15
    关键字: 百家姓 恽氏 恽丁戊 寿山村

    百家姓中,从头到尾,找不出一个恽字来;据传说:恽氏的祖先,在汉朝时候,为了一封书信,逆了帝王的意旨,犯上滔天大罪;在专制时代,凡逆了帝王,不但要满门斩首,并要诛灭九族。为了避免灭族之祸,祗能远走高飞于他鄕,故始改今姓恽氏。恽氏在家鄕是大族,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此姓;而恽氏于淸一代,人才辈出,如古文学家,有阳湖派首领之称的恽敬,擧世闻名,与四王颉颃于画坛的恽寿平,三鼎甲中,有传胪恽毓嘉等,不但名显于家鄕,抑是迩遐闻名于全国。恽氏世居南门外上店鎭附近寿山

  • 文章百家姓」补遗192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1期  作者:紀景和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百家姓 王世贞 《万姓统谱》 各地怪姓 《明缙绅奇姓》

    偶讀明人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十九〈皇明奇事述〉第四的〈明縉紳奇姓〉一條,看到被王世貞輯人書中的明人奇姓,竟有六百餘姓之多,實在使我大爲驚奇,亦因此而對這些奇姓大感興趣。據原書作者寫在〈明縉紳奇姓〉一條前的簡短緣起可知,王世貞之所以要輯錄這些「奇姓」,主要是因爲他看到當時人凌迪知所編輯的《萬姓統譜》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雖稱卷帙浩繁而蒐羅鴻博,其中仍不免有所罣漏。因此根據歷年以來從《縉紳錄》中所發見的「奇姓」,略加輯錄以資補充,結果就纂成了這...

  • 文章新「百家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百家姓 姓氏 文化 民族凝聚力 文化遗产

    人的标识,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宗、同乡,就会倍感亲切。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要寻找自己的根,而且在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联系,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历时两年调查,完成《中国姓氏统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四一〇〇个排序的「百家姓」。李、王、张仍居三甲,三大姓氏总人口未达亿,李姓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王姓占百分之七点二,张姓

  • 文章宗族譜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李立奇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春节 族谱 祭文 百家姓 东阳县志 方志

    大小尊卑,父兄们会吿知各肖像的辈序和房派,记得有位太公的额上有一刀痕,孩子们以为这位太公难看,提出询问,长辈们立即解说:这是秉字的太公,他幼时是童生,被长毛(指太平天国洪秀全)杀殇;至于太公衣着服饰不一,长辈们亦会立即解释,这是明朝时穿着,那是清朝时的服制,其他有趣事很多,恕不赘述。以上三事,在童年时代是似懂非懂,非懂又似懂,眞可谓之「懵懂」)及至五十、六十年代,先后阅读书店三种版本的「百家姓」,日本文学博士泷川电太郎著「记会壑考证」,清道光八年版「东阳县志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