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黄花岗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國父黃花岡大革命的時代意義(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孙中山 时代意义 黄花岗起义

    林家鴻,廣東揭陽人。一九四九年生。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政戰學校政研所法學碩士,歷任國防後勤要職及第二〇二兵工廠各式火砲彈所長,第二〇五各式槍砲武器彈藥兵工廠上校副廠長,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指導,並任教中華、光武等大專院校。現任桂莊中山文化基金執行長、達鎰企業副總經理、台北廣東同鄉會理事、青年及國父遺教主委。

  • 文章黃花岡之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2、63期  作者:于右任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于右任 凭吊先烈 时代责任

    監察院長于右任廿八日以「黃花岡之憶」為題,在監察院說:「五十年前的今天,黃花岡七士二烈士為中華民族寫下了最輝煌最壯烈的一頁」,「也可以說黃花岡之役,已經揭開了中華民國開國的序幕」。于院長回憶五十年前三月廿九日黃花岡之役,舉義的地點雖定在廣州,舉義的計劃則及于長江各省,原想廣州一得,便由黃克強先生統軍出湖南趨湖北,趙伯先先生統軍出江西直趨南京會師北伐,所以在此役舉義之前,同盟會曾策動全國革命黨人,以完成此一革命行動。年逾八十高齡的于右任,是老同盟會員,他說...

  • 文章黃花岡烈士中的廣東人和華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黄花岗烈士 广东人 华侨 革命资料

    黃花岡烈士中的特點:——粵籍者五十一位,佔絕大多數。其中有三十位是海外華僑,佔全體烈士人數中三分之一强;粵籍烈士中,花縣籍者十八位,花縣徐姓佔十之九。黃花岡烈士革命起義殉國事實,史書記載甚多,不必贅陳。茲節錄鄒魯先生「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以見槪略。——「民國紀元前一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黃興率領革命同志起義於廣州,攻兩廣總督署不克,死者駢羅………諸烈士遺骸,四月初三日,(按:指辛亥四月初三日。)淸吏始令善堂檢拾,以次移於諮議局前,多折臂破腦,血肉糢糊...

  • 文章中國國民黨應重振革命精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1期  作者:黃大受  出版时间:1983-01-02
    关键字: 历史资料 革命精神 黄花岗 学者观点

    中的同志温带雄率领队伍,想参加革命军;因事前无联络,结果双方误击,损失重大。少数的革命军,因众寡不敌,遂被包围,只有一部份突围脱险。这次大起义,又告失败。当时阵亡者四十七人,被执就义者三十八人,受重伤及家而殁者一人共八十六人。诸烈士遗体,到四月初三日,淸吏才命善堂收拾,移到咨议局前空地,都是血肉模糊,折臂破脑。党人潘达微,因其身份未公开,特为奔走营葬;复得善堂赠地位于广州北郊白云山麓,原名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四月初四日,潘达微督工移骸,得七十二具,分四排安葬

  • 文章國父黃花岡大革命的時代意義(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林家鴻 出版时间:2013-07-31
    关键字: 孙中山 时代意义 兴中会 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注:林家鴻先生在演講「國父黃花岡大革命的時代意義」時神情奕奕)壹、國父革命運動的緣起滿清王朝宣宗道光廿二年(西元一八四二年)中英鴉片戰爭失敗,訂定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文宗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〇午)英法聯軍戰役,滿清再敗,訂定北京條約,割讓了九龍;德宗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讓出了澳門屬葡萄牙永久管理經營;列強覬覦廣東企圖明顯;然因廣東早於漢代即海運開通,文明開化甚早,民族的開拓性及創造與自主性甚強,保護鄉梓社稷的民族意識普植基層十分堅定,外人頗難得...

  • 文章追懷先烈·永念忠魂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2012-04-30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七十二烈士 周年纪念 革命

    本期欣逢一〇一年「三•二九」青年節,特轉載七十五年三月卅一日出版之第十六卷第一期 「廣東文獻」季刊,王杰謀先生所寫:「追懷先烈•永念忠魂」大作,以激勵當代青年為國家民族再奮起,完成先烈們未完志業。—編者識

  • 文章踵武黄花岗先烈精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吳詠九  出版时间:2000-03-30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七十二烈士 革命精神

    在中国近代史中,最光辉、最壮烈、最为感奋人心的一页,殆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史蹟莫属。这群抱定以天下为己任,视后死为耻辱的国民革命先烈,其舍身取义,为国捐躯的英勇抉择,自兹而后,遂成为炎黄胄裔立身行事的典范模式,与光荣奋斗之南鍼,及完竟不朽人生之标准鹄的。七十二烈士在八十九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会合同志,高举义旗,所发动的第十次国民革命行动,虽未完全成功,但其所抱定的「以死来感动四万万人」的目的则达成了。他们壮烈成仁的事蹟,不但立时激发了当时全国志士仁人

  • 文章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考實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費廣生 出版时间:1973-03-01
    关键字: 黄花岗起义 七十二烈士 人物考实

    硏究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烈士之傳記是去年春開始的。這件事的困難有似大海撈針,我雖然發動了幾百位同好去尋覓史料,而他們均因無所獲而放棄了搜訪的念頭。因此,卽令得到很少的傳記資料,亦宜沾沾自喜了。通常以爲廣州之役殉難的烈士只七十二人,故有七十二烈士之稱。那七十二人呢?通常以民國十二年勒石建立的黃花岡烈士墓碑上的七十二人爲七十二烈士。可是,分明葬在黃花岡的七十二烈士的眞實姓名並不全在碑上。民國十年鄒魯先生撰了黃花岡烈士事略一文,請 總理賜序, 總理在序文中指出這事...

  • 文章從墨蹟中體認到的黃克強先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羅家倫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人物追忆 黄花岗起义 黄兴 书信研读

    黃克强先生名興,最初名軫,字厪午,後改克强,於民國紀元前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卽西元一八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生於湖南善化縣,二十歲考取秀才,以後進過兩湖書院。在兩湖總督張之洞提倡「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時候,這個半新半舊的學術機關,在長江一帶頗有號召的力量,聚集過一批有志的青年。克强先生曾赴日本留學,交接了許多在日留學的志士。民元前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年)俄國背約不肯把侵入東三省軍隊撤退,並提出新要求,於是留學界起了抗俄運動,他和同志們組織義勇隊於東京。在那...

  • 文章紀念一個偉大的起點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6、77期  作者:徐新生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一百周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孙中山

    但他所设计的党旗没有鲜血,只有大爱无私,心地一片光明的青天白日。我曾到广州黄花岗,凭吊七十二烈士。在纪念碑的背面,刻有七十二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职业。我看到好多烈士的职业是基督教传教士,令我非常惊讶。当时基督教传入中国不久,信徒非常非常少,怎么在烈士中,占了那么高的比例。没想到耶稣大爱无私的牺牲精神,竟也打动了烈士的心,创造出国民革命的伟大成就。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