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南语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台语与闽南语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语言 台语 闽南语 学术研究

    血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为构成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条件。台语是指通行于台湾的语言,即指占全岛绝大多数人口的福佬人的语言,也就是指的闽南语闽南语是通行于闽南一带的语言,那是包括泉州语、漳州语、厦门语以及逸出在粤地潮州、汕头的语言。约四百年前,世界移民潮兴起,在西方则有英国淸敎徒跨越大洋,移民美洲;在东方则有闽南泉州、漳州两地的人跨越海峡,移民台湾。于是移民的母语遂随着移民流播到海外。海外的新天地因着风土的殊异,造成移民新的性格,新的习俗与观念。自然

  • 文章方言風波?台語、閩南話評議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0期  作者:悖理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方言风波 台语 闽南语

    日前立法院发生「方言风波」,吵出不少问题。有一件副产品,便是大众传播界在敍述这个事件时,或用『台语』,或用『闽南话』称之。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前称『台语』,后称『闽南话』,用词之混乱,亟待澄清。对于大多数的河佬人来说,他们认为自身是台湾人,讲的当然是『台湾话』。事实上,在廿多年前,政府大力推行国语运动之际,禁止的方言也以『台语』名之。其后或因畏于『地方分离意识』的形成,或因为符合实际的情形,『台语』在官方用语的词汇,便成国『闽南语』。事实上,使用『闽南话

  • 文章说错了的闽南语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3期  作者:蔡景福 出版时间:1982-11-01
    关键字: 闽南语 方言 学者论述

    蔡景福先生筆名亞薇,原籍福建晉江,現任職臺北僑資金融機構。菲律賓遠東大學歷史學碩士,西班牙安多拉穆德素瑪國際大學榮譽歷史學博士。曾任大學敎授、報社主筆、中學校長、僑團秘書長。馬可仕總統曾頒贈「菲華傑出詩人」奬章,中國文藝協會亦頒贈「海外文藝工作」奬章,並獲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文藝創作」奬金。已出版之著作有「六載中菲夢幻間」、「故國的召喚」、「椰子成熟的時候」、「情詩三十首」等八種。最近發表了「藝文剔誤瑣談」一文,其中有關於閩南話之說錯者一段,特予摘錄於次,...

  • 文章说国语?说闽南语?语言,能分化,更能统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郭賽華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语言 闽南语 选举 陈水扁

    清大外语系副教授郭赛华在选战中落败的台北市长陈水扁,于最近几天的大规模感恩晚会中均表示,今后将敞开胸怀,多听听外省人的心声和想法。只要稍微细心一点,我们当可发现,有别于以往类似的场合,如今陈市长在面对群众时几乎全程使用国语。身为长期观察并研究台湾社会语言现象的语言学家和「第二代外省人」,笔者对于陈市长选后语言使用的转变予以高度的肯定。陈市长是这次三位市长候选人中,惟一一位国语、闽南语均纯熟流利、能运用自如者。选战期间,常见他在各种竞选活动中,配合

  • 文章閩南語詞考源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闽南语 词语考源 方言

    当今之世,闽南语言,仍在传播,闽南字音,则渐少人读。如要将闽南语的源流转变一谈,此时尙有人会心晓悟,互相发明,久而久之,则一般闽南系人士,亦将莫名其妙。只一些偏爱者感兴趣,如今之学者,讲小学究音韵,去下冷门的功夫而已。何则,现在台湾有许多外省人士,日与本地人接触,齐傅楚咻,习与俱化,自然而然兼通台语。至于少壮辈以及儿童,在学校皆读国语,闽南音无由学习,自不能读,只凭听闻所及,却不准确。因字音与话音不尽相同,其中有音无字者,正是我辈探索对象。就说话中认为有

  • 文章談硏閩南方言漢字寫法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方言 土语 闽南语 文字 文明

    语言:用口头表情达意的话。方言:地方的土语。文字:人类用来表示观念,代表语言的符号。土语(土音);流行在一地方的语言。韵:语音中包含原音的后半音。调:音的高低。声调:腔调。闽南语亦称「河洛话」,就其语言名称历史渊源来探硏:河洛乃吾中华民族发祥地带,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南岸和洛阳一带)。流行在河洛地方的语言(土语)就称为河洛话。由于中原一带发生战乱以及天灾地变的关系,遂向南方开始作好几次的民族大移动,终于大部份的河洛人定居在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和漳州府一带

  • 文章奧步?「㑃(拗)步」一詞由來的探索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5期  作者:王希文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奥步 闽南语语汇 㑃(拗)步 记音词

    徒然暴露其浅薄无知,也为正道之士所不齿。然则「奥步」的「奥」,显然不能从其本义或引申义理解。我们知道「奥步」本来是个闽南语语汇,即使说国语的时候遇着,也要改用闽南语发音才地道。事实上,在台湾的语言环境里,常可见到国语和闽南语混杂使用的现象,这在必须强调「本土化」的竞选造势协会里尤其明显,而这也同时激发了人们的语汇创意,「冻蒜」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冻蒜」就是国语「当选」的闽南语记音,当人们用闽南语高喊「当选」之时,文字记录者为了准确还原现场状况

  • 文章闽南语正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2期  作者:林衡道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闽南语 语音语言流变 闽南语与闽南话的区别 子虚乌有的台湾话 国语与方言

    来说,就是闽语,实在是当之无愧。但是,也有人为了跟福建省会福州的方言加以区别,而把漳泉方言叫做闽南话,文言称为闽南语。福州既然是福建的省会,自古以来,福州人以居天下的中央而自许,并将漳泉方言称做「下府话」或者「下路话」;以福州为中心,闽北的延平、建瓯为上府,又叫做上路,相对的,闽南的漳泉就是下府、下路。淸代时期,台湾曾经是福建省的一个府,所以那时候,台湾也是属于下府、下路。到了淸末五口通商之后,漳泉两府的人无论渡海到南洋去,或是和外国人通商交易,均以厦门为

  • 文章從「牽手」説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鐵英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推行国语运动 音韵训诂 台湾闽南语

    闽南语剧,而一天之内,全部综艺节目,只能唱出二首闽南语歌曲。事实上,追本溯源谈台语的话,可以发现,台语本系吾中华民族最早期的语言。台语叫做「福佬话」,意为福建人说的话;但据考证古音韵学,「福佬」仍只是「河洛」的错误谐音,台语眞正的来源,是「河洛话」,河指河南,洛指洛阳,乃是古时中原一带使用的语言。据了解:台语系自福建传来,取自漳、泉两地的语言,而漳、泉两地用语,又系自河南传来;其语言南移的原因,系晋、宋两朝,因乱世人民南迁避乱,聚集福建闽南,形成了闽南话。因此

  • 文章述說台灣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语言艺术 闽南语 语言的锤炼 诗词歌赋

    远离中原,偏居海隅的台湾人谈诗词,谈汉语,够不够格?是不是捞过界?我很肯定的说,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只有会说台语(闽南语)的人,才有能力,才够资格谈诗词,因为闽南话才是纯正的汉语;现在通行于台湾地区的国语以及大陆地区的普通话,是胡汉混合的「变种新汉语」,不是眞正的汉语,所以没有办法完全解读「汉文化的艺术结晶」诗、词之类的韵文;以致唐诗三百首中有一百二十首,千家诗中有五十一首,变一韵为两韵或多韵,闽南话则可一韵到底,完全解读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