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访古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澳门碑刻访古录之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8卷 第1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8-03-30
    关键字: 澳门 碑刻访古录 历史集萃

    (二三)西元一九三三年中葡童子軍宣誓效法葡詩人賈梅士碑誌該碑位澳門白鴿巢花園內賈梅士紀念像前,現存。文云:「賈梅士先生,葡國大詩家也,於一五五六年間,來澳隱居斯洞,創著誌史,辭華豐瞻,格調翻新,於改造葡文,厥功獨偉,世界學者推爲名著,而思想之高尙,愛國之熱情,時復流露於字裏行間。至其任俠爲懷,扶助幼弱,又歷可徵。諸行事至足欽敬。今者,本澳中葡童子軍成立,爰以人類友愛的同情,及尊崇學術之本旨,聯詣是間,以表敬禮;幷於洞前擧行童子軍宣誓。竊願法先生之風雅文釆...

  • 文章獨留青塚向黃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6期  作者:王重光 出版时间:2001-07-10
    关键字: 《敕勒歌》 昭君墓 昭君出塞 《詠怀古》 《昭君村》 《汉宫秋》 《明妃曲》 《内蒙访古

    的统一国家,人们对于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昭君墓前有一通高大的汉白玉诗碑,上书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儢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气势不凡的诗作,一扫历代文人的陈见,热烈赞美昭君的远见卓识和千秋功业。已故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一书中写道:「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蹟是永远不会被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

  • 文章兩次盛會見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4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江西省书院研究会 京九铁路 贯通庆典 寻访古迹 交通建设

    等博物馆负责人,曁江西省知名学者、专家以及湖南岳麓书院、福建省博物馆代表远道专程到会祝贺,共七十余人。在开幕与闭会式上,吉安地巿党政领导莅临祝贺并讲话,会期三天,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并安排参观「文天祥纪念馆」、「古吉州瓷窑」、「白鹭洲书院」与「青原山净居寺」等地,寻踪访古,姚公骞会长在闭幕词后朗诵贺联:事业足千秋 白鹿导前迎白鹭忠贞播万里 丹楹启后育丹心㈡京九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庆典在九江举行「九江日报」(1995年11月17日)头版出号红字大标题:「京九铁路

  • 文章澳门碑刻访古录之三澳门同善堂内纪念碑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蕭國健 出版时间:1987-12-30
    关键字: 澳门碑刻访古录 碑记 澳门同善堂 堂内纪念碑

    (本文作者:蕭國健先生現香港珠海大學研究所敎授,兼本刊社務委員香港分社主任,著述甚富)

  • 文章琉球访古咏怀八首并纪事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楊仲揆 出版时间:1979-10-15
    关键字: 琉球文化 文献考证 琉球访古咏怀八首 中琉关系 学术研究

    摄影留念。(李与黄同为四川人)。淸末,日本呑并琉球,我国国势日衰,无力援琉,琉球为日本所并,从此与中国再无官式往来,亦极少文化往来。我到琉球时正在美军托管之下,等于已经预定交给日本。看到五六百年间中国前哲的遗迹手泽,太半毁灭,不禁神伤。旅琉期间,因为工作轻松,每逢周六及周日,即驱车出游,遍访古迹。或静坐图书馆、文库等。搜阅古人遗著及琉球文献,以与所见互相印证。亦颇有乐趣。窃思,自淸末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赵新于光甲奉使册封琉球以后,中国即再无册封使赴琉,亦无文人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