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观后感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觀「五鳳嶺」豫劇紀事抒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五凤岭》 豫剧 观后感 诗词

    民國六十九年(庚申)新春,台北市河南同鄕會擧行春節團拜大會於中山堂中正廳,少長咸集,座無虛席。會中並邀海軍陸戰隊豫劇隊演出「五鳳嶺」豫劇助興,劇情曲折感人,意義深長。觀後率成小句五則,以誌顚末,併抒感懷。其一貞觀之治史揚名,大典掄才集士英。寒畯微儒資斧匱,李懷玉得致公卿。其二武藝驚人常秀蘭,校場比鬥殺邪奸。幸逢魯國公親保,贖罪之身刑恕寬。其三天下初平善用兵,五鳳嶺上對壘營。文才武職封元帥,討逆王師事遠征。其四洛陽才女吳鳳英,萬里尋夫重愛情。紅粉金戈揮戰下...

  • 文章朐陽詩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朐陽客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朐阳诗草 感怀 观后感

    一、感懷東西街道長條石,條石中間一道溝,舊式獨輪車載貨,歷年磨擦自來成。糖球小販沿街叫,獨有音腔他處無!木棍一端裹稻草,竹籤插滿山裡紅。五香燻肉古樓旁,大料費家眞在行,遠近聞名費大料,盈門食客一掃光。東城舊宅對南山,馬耳雙峰氣不凡!雨過雲飛繞山過,仙人船現亂雲間。兒時景色常相憶,轉瞬時光數十秋,八十老翁懷舊夢!感時思舊淚重流!二、舍侄楠兒寄來重孫及重孫女小照其名叫「東海」及「蒙蒙」觀後有感東海濛濛雨,南山習習風,西郊路寬廣!東郭達連雲!東郭達連雲,隴海鐵...

  • 文章楚文化不只美在歷史深處從精美的文物器具裡不難想見當時楚國安逸富裕的盛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42期  作者:黄錦珍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楚文化 楚文化特展观后感

    相信大家都聽過「食指大動」,或是孫叔敖打死雙頭蛇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嗎?這些都是發生在楚國的歷史故事喔!大家以前都唸過的老莊思想、楚辭、九歌、離騷等大作,也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產物。在這次的展覽中,民衆可以看到當時楚國人所使用的生活器具、兵器、車馬具,或是對神鬼的愛戀與信仰。楚文化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文化,其中以青銅器生產、漆器、絲織、樂器、木工技藝、官式建築爲主要特色。從楚辭的文字中,我們可以想像楚國當時富裕安逸的生活,有錢人住的房子是又高又深,窗...

  • 文章「畢卡索晝展」觀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程石泉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毕加索 画展 观后感 西方艺术创作

    到了紐約第二天,英格葆便電話催我去看畢卡索晝展。她說這可能是空前絕後的大晝展,同時也是現代畫中最偉大畫師作品的展覽,我非去看一看不可。我心中在估量三年不見的英格葆,可能變得離奇了。一個來自西德漢堡世家的少女,醉心於東方藝術硏究的大學生,忽然中於畢卡索的畫,使我不禁感到美國在文藝界的歪風,正在與時俱增,絲毫沒有改途易轍的徵兆,不禁使我膽顫心驚。於是我毅然決然約好英格葆共用牛餐,餐後便去「現代藝術博物舘」看畫展。我們一共花了四個鐘頭,上上下下把那個博物舘三層...

  • 文章訪閻錫山台北故居有感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阎锡山台北故居 观后感 诗词

    遷都大任告垂成,息影菁山萬慮平;震旦陸沉千古痛,太原城陷萬民驚;蝸居窯洞思三晉,蟄久台員夢兩京;最是臨危殉難士,長留餘恨永堪旌。按民國卅八年冬,閻公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擘畫督導國民政府由渝遷台,任務完成後立即隱退,於菁山建三口窯洞,蟄居修身著述,此閻公故居現已爲台北市政府列爲古跡,將整理後開放供民衆參觀。

  • 文章豫劇《梁祝緣》唱功多唱腔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豫剧 《梁祝緣》观后感 唱功多唱腔高

    在「新象」今年擧辦的國際藝術節中外節目中,除明華園的歌仔戲曲外,只有豫劇「梁祝緣」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戲,由「豫劇皇后」王海玲和朱海珊分飾英台、梁山伯。除年長一輩喜歡地方戲的觀衆外,年輕一代對我國的地方戲曲是極爲陌生,甚至有些排斥,但在金鐘奬頒奬晚會上,由王海玲和方芳搭檔的一段地方戲是當晚節目最討俏的一段,王海玲的「上花轎」身段和看的人目瞪口呆的「絞刀」,令全場觀衆和電視機前的觀衆津津有味,使從未接觸過豫劇者深感興趣。以這種精簡而趣味的混合方式推展地方戲...

  • 文章王修功瓷藝作品觀後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4、35期  作者:黄祖蔭  出版时间:1990-09-01
    关键字: 王修功 陶瓷艺术 王修功陶瓷展 观后感

    二十九年前,我國故宮國寶應邀赴美國巡廻展覽,英國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id陶瓷專家,一九三五年中國古藝術品倫敦展覽的主要策劃人)聞訊,再三連絡,不惜衰年扶疾,萬里迢迢飛往紐約,以老得發抖的手撫摸了一下宋汝窯粉青華奉尊,然後稱心如意的宣布:今生可以說毋負泰爲中國瓷器專家之名了。我對陶瓷藝術是絕對的門外漢,在國立歷史博物舘主辦「王修功陶瓷展」結束的那天(六月十二日),我特地去觀賞了一個上午,不禁對陶瓷藝術萌發了歡喜贊嘆,生爲瓷國子民的我,要到花甲之年,才...

  • 文章觀梁全威畫作,談老威的畫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1期  出版时间:2006-01-28
    关键字: 梁全威 油画画作 观后感

    觀梁全威畫作有感侗族對生活在台灣的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又令人好奇的一個大陸少數民族。透過故舊顏芳姿的引薦下,見到了她託付終身的伴侶——侗族畫家梁全威。在清華大學的人文社會學院,看到了梁全威的作品,從他的畫作中,我感受到超乎他年齡的文化反思所帶來的沉重壓力與對環境變遷所展現的無奈。貴州從江的山水與侗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孕育了梁全威易感的心靈與厚實的藝術底蘊。四川美院的洗禮和國外藝術家風格的啟發,使他跳脫一般藝術創作者所慣於表現的少數民族歌舞與生活方式寫實紀錄...

  • 文章遊明十三陵後感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石碧清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明十三陵 观后感 历史资料

    文·石碧清十幾年前,兩岸開放探親與旅遊,筆者和社區內五十餘位鄰居及友好,組團赴中國大陸桂林、西安、北京、南京、上海、杭州作七日遊。回來後,在記憶中,曾寫了一篇遊記,不知為什麼?後來卻忘了蒐編入我撰的【露絀集】中。是否交到文獻社,編入廣西文獻中,也忘了。如今想起來,欲作彌補,卻無能為力了。但為什麼又撰寫【明十三陵遊記】呢!因對其印象較深刻也。為什麼叫明十三陵?因明朝有十三位皇帝之靈寢,共葬於一地,故名。又為什麼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之多,卻只有十三位共葬於一地呢...

  • 文章觀曾后希女公子畫展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劉梧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曾后希 画展观后感 感慨赞词

    劉梧先生,字特之,湘潭人,國立西北聯大外交系,國立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軍事委員會外事局秘書,派駐美軍總部總聯絡官及馬歇爾特使官邸聯絡官,國防部總務局副局長,公路局總務處長,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主任秘書,煤調會副主任員委,土地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等職,現任臺灣產物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及私立輔仁大學敎授,中英文均有甚深造詣。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