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莫高窟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无情沙 滚滚而来 莫高窟 岌岌可危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莫高窟 风沙侵害 保护措施

    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麓的敦煌莫高窟,不但是中国的国宝,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古代文化宝库;然而,长期以来,莫高窟一直饱受风沙侵蚀,且有被风沙吞噬的危险!目前中共已在莫高窟建起永久性的保护措施——三百六十四个石窟新装了铝合金门窗、九十四个对外开放的石窟装上了壁画玻璃屛风,冀能减低敦煌石窟日益严重的「风害」!敦煌莫高窟经年风沙不断,其中尤以春、秋两季强风所带来的风沙最多,有时一天就有十几立方公尺,一年即高达几千立方公尺之多。目前,整个的莫高窟已被无情的风沙包围,而

  • 文章敦煌 藝術淺識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9期  作者:吳道文 出版时间:2004-01-20
    关键字: 敦煌 敦煌艺术 莫高窟 发展历史

    这里所指的敦煌艺术,系指甘萧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它始建于西元三六六年,中经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及西夏,至西元一二二七年蒙古灭西夏为止,历时八六一年;共计洞窟四九二座,壁画四五、〇〇〇余平方呎,彩塑二、四〇〇尊。是一个浩瀚的艺术宝库。从一个传奇的故事说起东晋之世,中国正处于纷乱的年代,杀伐不已,从魏晋至南北朝,战争延续了几个世纪,真是兵燹成灾,生灵涂炭,不仅庶民遭到任意杀戮,即使是作为社会中坚的知识份子也不能幸免,正如晋书《阮籍

  • 文章莫高窟随想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向明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莫高窟 感想随笔 石窟介绍

    一我們都是低頭走進那些洞窟的不是有罪不是洞門太低而是頭抬不起那一窟一窟的歷史驕傲壓得我們像一隻隻窟底的螻蟻光是九十六號窟裡那尊大佛的小腳趾都讓我們攀爬得一路喘不過氣二那些石壁上的飛天菩薩都沒有飛而那姿態早已逸出天之無極端詳了半天始才悟及衹有守身楊枝淨水般曼妙靈動才可超越任何有形無形的藩籬即使這高天厚地的石壁我們這些粗線條的所謂詩人呵!頂多像一個個守洞的呆頭羅漢而且是北周時代的(轉載自89.8.30.中央日報十三版)(李世勳鄉長提供)襁褓之内(注:8×14×6cm 收藏:...

  • 文章莫高窟艺术宝库千年内不虞埋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敦煌莫高窟 艺术宝库 莫高窟顶沙丘移动 兰州沙漠研究所

    本报香港新闻中心记者苏煜钦十一日电】「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硏究所,从一九八九年与美国盖蒂保护硏究所合作研究敦煌莫高窟顶沙丘移动规律,提出莫高窟在千年内都不会被沙山埋没的理论,一反六十年代所提莫高窟将面临沙山东移而埋没的说法。敦煌莫高窟在中国大陆石窟群中,保存著四至十四世纪精美壁画和彩塑,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因此有世界艺术画廊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之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着极崇高的地位,可惜近年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影响,石窟及壁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对窟顶

  • 文章金秋絲路簡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高本釗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饶宗颐 敦煌学研究 《丝路之旅》 中秋佳节 莫高窟

    十米,虽有强风,但泉中从不落流沙,泉水始终碧波澄澈,淸明如镜;故此,历代儒、佛、道敎争相释义;然而现在亭台楼塔已复旧观,加以一泉碧水,仍然淸明如镜,甘如琼浆,有一种返朴归眞、童心复明的快感,永得安稳快乐。继参观巍巍的白马塔,为纪念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供人凭吊,挺拔壮观。来到鲁克沁鎭西—柳中故城城垣,今只是土堆而已,走马看花,路过续行。值得流连忘返的博物馆—莫高窟到达莫高窟,参观新建敦煌石窟博物馆,也好回顾敦煌发掘全部历史和文物古迹,先就主要洞窟文化背景加以

  • 文章敦煌半日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2期  作者:谷賢 出版时间:2008-08-01
    关键字: 敦煌旅游 莫高窟 敦煌学 鸣沙山 滑沙

    了住房登记,妻便去周边走走,发现长途汽车站旁,有一家旅行社,立即谈妥午后去敦煌莫高窟,傍晚去鸣沙山、月牙泉,稍事休息用餐后,便坐旅行社的中巴车往莫高窟。到了莫高窟口,还要走一段路,门前是绿荫成林,建设得很美,我们的门票自理,到了入口处,有四、五位看顾,我与萧兄亮了老人年龄的证件,他们请我们到服务中心,送交证件给窗口人员,他们入内请示而后登记,便告诉我们可以进去,并退还证件,我们再到入口处说明已登记允许,便被放行进入。(九寨沟我获一张老人免票票证,萧兄系得优待票

  • 文章敦煌藝術與敦煌壁畫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期  作者:沈以正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 地理环境 莫高窟 佛传故事

    各名寺的稿本,军人和行商为了祈求旅途的平安,往往祈福许愿捐款兴造,人手匠力,在金钱的支援下,许多洞窟和佛龛造像先后完成。历朝民间礼佛崇拜的风气蔚为风尙,使得敦煌壁画不像云冈艺术只盛于北魏文成帝后一百一十余年,龙门止迄于唐代,却能经历魏、南北朝、唐、宋、以至淸代,久而弥坚,也使敦煌艺术成为我国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艺术宝库。三、莫高窟的兴建敦煌壁画艺术广义来说,除了敦煌的莫高窟以外,还包括安西县南一百四十里的楡林窟、小千佛洞,以及敦煌县西南的西千佛洞,就以张大千

  • 文章絲劇的出現是個爆炸——敦煌藝術劇院演出絲路花雨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2期  作者:林勝興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敦煌艺术剧院 《丝路花雨》 民族舞剧 莫高窟 曹禺

    林胜兴/采访报导原名为「甘肃歌舞团」的「甘肃敦煌艺术剧院」,是由原来的西北民族学院歌舞团、甘肃歌剧团舞蹈队以兰州电影制片厂乐团,在一九六一年合并组成的。三十多年来,这个表演团体坚持累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素材,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风格音乐、舞蹈、戏剧,成为其立足于甘肃且风行于国际的厚实基础。敦煌艺术剧院最脍炙人口的招牌剧是「丝路花雨」,该剧创于七〇年代后期,并非轻易之作,自一九七六年起,该舞剧之编导、作曲、舞者与主要演员,曾先后九次到敦煌莫高窟观摩壁画

  • 文章莫高萬道金光之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6、67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敦煌莫高窟 万道金光之谜 奇特景象 历史资料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统一整体,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完美的立体艺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敦煌有不少谜,莫高窟出现的万道金光就是其中之一。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的清晨或黄昏之时,如果从敦煌城驱车沿安敦公路向东南而行,就会被几十里以外的三危山呈现的奇特景象所吸引。只见这座陡然崛起、劈地摩天的大山之巅,在朝阳或落日余晖的照耀下

  • 文章《絲路花雨》舞蹈源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6、47期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丝路花雨》舞蹈源起 敦煌莫高窟 历史资料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始建窟,以后连绵不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2个。这样完整的艺术宝库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从它保留下来丰富的形象资料中,可以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的硏究,所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上一科■门学问,在当今硏究丝绸之路的热潮中敦煌更成为世界上许多人注目的中■。敦煌莫高窟是佛敎艺术和丝绸之路上的产物,必然带有许多异国情调,■如:印度、东南亚、阿拉伯、埃及、希腊色彩的文化,唐代历史的乐舞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