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荀子思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荀子思想的浪漫探索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荀子 荀子思想 儒家

    一、前言:儒学之主要目的是实践「内圣外王」之道。其方法简言之为「从政与教学」。孔、孟、荀均为儒家之三大儒,他们之思想理路尽管不同,但其共同理想都是一致的。这一共同理想就是:「以周文为型范,而重建一新秩序」。儒学自孔子以后流派约分为八,但其中学说理论有系统,有依归者,只有孟子与荀子思想明显有迹可循。孟子直承孔子,而荀子后孟子百余年却承传的是周、孔之思想。且与孟学并。有学者认为荀子之出为儒家之纷岐。其实不然。荀子思想之出由其时代背景观之,卖为儒学思想随时

  • 文章荀子思想的实践理性(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荀子思想 理性实践 荀子学说

    安身立命。这是『行』的问题。」换言之,哲学思想亦即人文思想,在「知行合一」的理性实践中,不只是求得眞实世界的安定繁荣进步;而且对于个人也在引导人生去过理性近情的生活,使人修身以意诚,安身而立命。荀子学说是可以实践的哲学思想。学者陈大齐说:「荀子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导致了三种基本态度:一是人为主义;二为理智主义;三为实用主义。故合而言之,荀子学说可称为实用的理智的人为主义。」可见荀子思想具有浓厚的可以实践的人文色彩。荀子身处春秋战国乱世,周文「礼坏乐崩」,学者人言

  • 文章荀子思想的实践理性(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馬雲龍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荀子 新儒家思想 古代哲学

    诋毁。几于视同洪水猛兽。清儒精读荀子,渐摆脱前人的偏见而为之辩诬,但其所重于荀子者,仅以其崇尙礼义。实则荀子学说的价値不仅存于崇尙礼义。他如关于自然,关于心理,关于论辩思维,均有其精辟独到的见解,以现代之眼光来衡量,亦是値得珍惜的。」其荀子思想的价値生命,后辈学者实应发扬光大。笔者认为: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善者伪也。」之说,从中华文化与儒学思想的观点,并无不妥。尽管史学家钱穆批评荀子之见「实太窄狭」。「但孟子并未说人心所固有者全是善。」可见人性之有恶是固然

  • 文章中國文化中「仁」字含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论仁 孔子 孟子 思想文化 荀子 韩非子 庄子

    生长、结实。所以仁人,会常维持善心。总述,孟子重人性本善,有善心即仁人,仁人可事亲,可睦邻安居,可保终生幸福,事业顺遂。三、荀子之谈仁㈠志广隆仁:荀子曰:「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杨倞注释:「仁爱之心厚,故思者广,言务于远大济物也。」常言人穷志不短,就是勉人具有远大志向,以拯济万物为职责,此即把仁推崇至最高之意。㈡仁人敬人:荀子曰:「仁者,必敬人。」礼记曲礼曰:「毋不敬。」不要不尊敬人物,可见敬字之重要。荀子又曰:「敬人之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

  • 文章荀卿嘉言錄(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8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7-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思想 天人合一 天论道论思想 语录

    我国先哲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多有阐明,认天地为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天为人类的主宰,天有运行之道,无形之神,生人,之德,养人之义,健行永恒,广大光明,至高无上,故人应敬天畏天,奉天行道。而荀子则不然,独张异帜,认为天是自然界一种物质,只有自然法则,没有知识意志,不能降恶作福,主要决定在于人事,提倡人定胜天,主张征服自然,故应先尽人事,建立人极,就能参天地,赞化育,故曰:「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玆将荀子有关天论道论思想,择录于后:十二、天

  • 文章荀卿嘉言錄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7期  作者:原德汪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荀子 人物生平 人物思想 人物言论 人定胜天

    失万物之情。汪按:荀子「人定胜天」的主张与「征服自然」的思想,为建立人极的最好说明。与现代科学精神相符,实为儒家的生力军。惜后世学者,囿于成见,未能发扬光大,以致湮没不彰,实为中国学术界之重大损失。徐世大先生在所著「周易阐微」曾说:周易是晋人所作,寓晋人思想,无敬天畏天语,要造天囘天。荀子「从天命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颇能发挥易经乾刚健行精神,惜汉晋以后无人能继续发挥,以致科学日趋衰落,积弱不振,至为可惜!造化弄人,万事皆须自主;天地大块,还要任我鑪

  • 文章晋人荀子的学说与后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1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荀子 性善恶问题 天道与人事问题 思想文化 学术理论

    荀子名况,周时赵人,时人尊称荀卿,周武王灭商,大封诸侯、中有荀国,今山西省新绛县西有荀城,即其遗址,居是地者,即以为姓,后荀氏南衍蒲州,而荀卿即生于山西省蒲州府之永济县,古代地域,时久有变,司马迁作孟荀列传,未加详考,仅以赵人书之,盖以此耳,而赵与韩魏三国,实即春秋时晋国六卿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卿,至战国时,晋国已亡,韩、赵、魏始分封而独立成国,故孟子书: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天下莫强焉,叟子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云云,自承源渊所自也。爰

  • 文章荀學淵源及其對漢代學術的影響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人物概况 荀子 哲学思想 学术渊源 学术要义 学术影响

    一、荀子其人其书荀子名况,战国时赵人(今山西省安泽县根据齐鲁出版,敏泽著《中国美学思想史》。)在世时,活动于赵、齐、楚等地区,年老后,死于楚国。史记孟荀列传:「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于齐…三为祭酒。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著书万言而卒。(蒋伯潜和梁启超言荀子卒年约九十五岁)因葬兰陵。」荀子之书,在汉初有三百二十二篇。汉朝刘向去其重复,定为三十二篇,名之曰「孙卿新书」。唐朝杨倞作注释时,把孙卿新书改为

  • 文章山西名賢荀卿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荀子 出身生平 政治生涯 思想成就 儒学经典

    游于齐,入秦仕楚,其行事托始于赵惠文王,楚顷襄王,终春申君之死,前后凡六十年。太史公作孟荀列传,谓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怀,序列着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太史公致佩敬于荀子,殆深得荀子之眞实者矣。荀卿在齐,曾三为祭酒,祭酒如汉之太学,有国子监祭酒,实以大夫而兼管教事之谓。礼,食必祭先,飮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当祭,后因以为官名。我国素以敬天祀先为宗教,于天神地祇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