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术共返回49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王书府与蛋雕艺术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4、45期  作者:王永勝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蛋雕艺术 王书府 艺术成就

    王书府,一九六一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为天水市一中高级敎师。他在敎学之余,酷爱蛋雕及书法艺术。多年来,精心雕刻不同禽蛋艺术品百余件。其中人物群像中有国内外领袖人物,有历史文化名人、科学家;有传统吉祥图案,如百寿图、寿字图、牡丹图等;文学作品人物如红楼梦人物、唐诗人物等;中国古代文物图如商周玉饰、汉代石车马、汉代瓦当纹、甘肃文物马踏飞燕、天水风光麦积山;名人字画如于右任书法、齐白石草虫、徐悲鸿奔马等,以及其他山水风光等,件件作品无不精美,令人赞叹,堪称

  • 文章嶺南箏王的傳人—藍新德先生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藍寬慎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蓝新德 古筝艺术 艺术成就 艺术著作 传统艺术文化

    演奏员。1979年,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古筝研究生,是广东唯一考生,虽成绩突出,因故未能如愿。但却被中央音乐学院曹正教授,慧眼识中,得到殊遇,破格收录为校外研究生。此后,蓝新德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技艺突飞猛进。进修期间,他经常拜访、虚心请教北京、上海等地客家古筝老前辈,收集、研究有关古筝、汉乐的史料,得到不少老艺人秘传衣钵古筝理论,其著述有深厚基础。蓝新德数十年孜孜不倦专心钻研究中国民族传统古筝艺术,他的成就得到了音乐界的肯定,被誉称为“惠州古筝第一人”,不愧为“岭南

  • 文章文裝俠義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唐皇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文章 词学 艺术

    文章千古事,着笔岂容轻,试读名家作,艰辛锤炼功。」北人豪迈,事每大而化之,鲜涉舞文弄墨细节,风习使然也。夫词章之学,先圣列有专科,其本身即是一种艺术,蕴蓄眞善之美;传诵永言,博人激赏,濳移默化,风行草偃之功,人类赖以进步。且更为载道之工具,凡至德义理之修为,恒不再传而淹没者,苟非载以文籍,何得播扬而光大之哉。上古之民,淳朴简约,彼一时也。迨战国多士,异说繁端,孟轲起而奋辩,人或讥之,故有:「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之叹。孟氏辞锋之犀利畅达,兼美善以阐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8期  作者:倩文 出版时间:1980-08-25
    关键字: 说话艺术 “祸从口出” 感悟

    味,这是因为未经过大脑深思熟虑的话,是不容易给人深刻印象的。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很有道理的。朱自淸也曾说过:「说话是一件费神的事,能少说或不说以及少说或不说的时候,沉默实在是长寿之道。」因此有的时候沉默也是代替说话的最好方法。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讲求「说话的艺术」,藉著说话来沟通人与人间的关系,藉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古至今,「话」一直维系着人与人间的情感,因此不可不重视之。

  • 文章南山書薈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2期  作者:陳邁子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艺术 文化传统

    同鄕李友祥先生於十二月一日應台灣省立博物舘之邀,擧行第二次個人書法展覽,歡迎旅台同鄕參觀指敎!編者附誌

  • 文章懷園小楷集編後記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03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书法 小字 小楷 艺术

    中国文字特殊的形体与特殊的书写工具,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之美,因此也显得中国文字更为可爱。一个稍具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不仅能领略此种美感,而且会以能写一手好字为荣。所以字写的好不仅是读书人的能力,也是知识分子的表征。中国书法之美有两方面,一是结体之美,二是笔触之美。前者为篆、隶、行、草、楷各体均有其特具的美感;后者视不同的用笔与运笔而呈现不同风貌之美感。而能表现此种美感,则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年累月勤练,方有此种能耐。现代工商社会凡事讲求效率,书写工具日趋

  • 文章粵劇與粵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1993-03-31
    关键字: 粤剧 粤曲 传统艺术

    陳運通,客家人,一流錄音傳播公司董事長,福斯關係企業、世界客屬總會顧問、中美音樂協會董事,漢唐樂府、中國琴箏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國樂家書法家兼作家。一九四四年獲全國音樂比賽二胡獨奏冠軍。為一九九三年「文藝獎章」得主。歷任高級警官、中華國樂會常務理事,太極拳專刊主編,灌製唱片十餘張,其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並經常應邀在國內外表演,望重藝壇。

  • 文章敦煌石窟的艺术宝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郭晉俠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敦煌石窟 千佛洞 雕刻艺术 彩绘艺术

    艺术宝藏的敦煌石窟,沿着鸣沙山的石壁开凿而成,又称为莫高窟。这里面蕴藏着我国古代最珍贵的文化,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宫。远在大秦符氏建元二年(公元三六六年),有一位乐樽和尙,经过呜沙山下,正値夕阳西下,阳光照在三危山的石壁上,反射出千万道金光,山上的岩石,仿佛是一尊巨大的佛像。于是这一位大和尙发下心愿,在山上开凿石窟,使其成为佛敎圣地。这就是敦煌石窟的来源。二千佛洞的开凿,是偶然中开始的;千佛洞的发现,也是在偶然中发现的。相传在淸光緖二十六年(公元一九〇〇年

  • 文章发扬秦腔艺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8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86-10-31
    关键字: 秦腔艺术 民间艺术 秦腔剧团 演出剧目 剧团人员

    秦腔之艺术成就,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至今盛行不衰,将近四亿我国同胞,均以此为唯一休闲活动,影响深远,自不待言,目前在台湾在一些热心同鄕倡导下,每年均有多次精彩演出,且靑少年新人陆续加入,演技日新又新,令人感奋,目前活动情形大致如下:秦腔剧团在陕西同鄕会支持下,为恭祝先总统 蒋公百年诞辰,预定十二月中旬演出剧目有大拜寿中之「打金枝」由王银丽、王莺华、葛德芬、姜玛琍演出,另有「斩秦英」由常中蓉、王银丽、张素琴、周陆麟演出

  • 文章秦腔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秦腔戏剧 地方艺术 民俗艺术 诗词

    一华夏文化西向东,秦腔原为戏曲宗,陕台相隔千万里,岁岁年年扬秦声。二西北五省两地方,文化艺术千百项,民间技艺尙传统,四亿同胞喜秦腔。三秦音高亢气如虹,激昂声振山林中,北国多出豪侠士,实系戏曲敎化功。四秦腔艺术传宝岛,青年学子纷来学,王宝钏与陈世美,剧情感人技艺高。五演唱秦腔有剧团,勤习亦组自乐班,每年均在舞台演,发扬文化艺灿然。六爱国爱鄕此心同,每当秦腔演出中,同鄕相互争相吿,鄕音感人显眞情。

共499条记录 1/5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