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38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季萊陽父子三翰林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昌陽遺叟 出版时间:1978-06-20
    关键字: 萊陽 翰林 考证

    山東文獻第三卷第三期第一二八面甄鳳鳴先生之「淸季數高密一門進士及第科舉談」一文中,首述「吾魯萊陽賢友村淸季末葉出過一門父子三翰林,卽王蘭昇曁兩子王熟、王垿、父子三人先後連捷成進士,後點庶吉士,成爲翰林院走廊上美談」云云。旣佩甄君之熟諳掌故,復感王氏之光大門楣。惟三翰林之祖先,係蜆子灣村,非賢友村。賢友村在蜆子灣之南,相距三里,又王熟之「熟」子,乃「塾」字之誤,讀者世居蜆子灣村,與三翰林同宗族,知之頗詳,用特提出糾正。按王社長於明末自泊南遷居蜆子灣爲第一世...

  • 文章平遠早期遷臺同鄕查考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4期  作者:黎義本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平远 迁台同乡 考证

    所得,台湾客家同胞,其祖先早期来自平远者,为数不少,而其来台之时间,像在淸朝雍正、乾隆及嘉庆三个年代之间,距今约二百余年。兹就所知者,胪述如次:一、刘姓:其来台祖先可分为四批,其来台时间,俱在乾隆年间。1.刘巨河之派下,刘子柱迁入今桃园县龟山鄕,后又迁移今新竹县之竹东鎭。2.刘京琏率其子刘戊芳,迁入今桃园县龟山鄕,其后代一部分又分传于今桃园县之中坜市。3.刘怀莞、刘廸拔(为刘氏第十二世孙),由平远县东石鄕(今为泗水鄕)梅子峯村迁入今苗栗县公馆鄕尖山村,来台

  • 文章林語堂與蘇小妹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黃文範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林语堂 苏小妹 考证

    灵秀,尽种一门,多么令人羨杀。偏偏林先生追根究柢,引经据典,考证出苏东坡并没有这么一个妹妹,又还考证出他只有一位堂妹,「这堂兄妹之间,有一段关系……也可以说是倾慕,这不可以吿人的幽恨。」此文更引起了许多好奇。「苏小妹无其人考」一文,语堂先生在「无所不谈全集」中说:「太乙在纽约编天风月刊,我曾作此文,登创刊号,恐知者甚少,近阅报载台北有苏小妹戏,录此以供专栏,非好杀风景,不得已也。」这一篇为应中央通讯社社长马星野先生所邀写的「无所不谈「专栏之一,在民国五十五

  • 文章五国城考证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曹德宣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五国城 位置考证 名称考证

    郭屯。(五)越里吉在富克锦以西之古城。其奥里米,越里笃二部,可从以上之说。至其他三部尙待考证也。五部分设鎭抚,而节度使之驻地,即为五国城,又称为五国头城是也。该地为五国与辽交通要冲,以其统辖五国,故冠以头字于其上也。明一统志(卷八十九)载混同江在开原城千五百里……北流经金故都会宁府,下达五国头城,北东入于海。(此纪事本元一统志)三、五国城所在之五说:(一)啸亭杂录(卷四)载乾隆年间在伯都纳有宋徽宗之画鹃图,及帝晩年日记,与古瓦掘出,其日记为帝于天会十三

  • 文章鄭熊番禺雜記輯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阮廷焯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番禺杂记》 考证 辑本

    考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摄南海主簿郑熊撰,国初人也。莆田借李氏本录之,盖承平时旧书,末有河南少尹藏六字,不知何人也。祕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一)(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樵通志艺文略(地理类)番禺杂录三卷,郑熊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五)(经籍考地理类)番禺杂记一卷。宋史艺文志(卷二)(传记类)郑熊番禺杂记三卷。昌彼得说郛考番禺杂记,题唐郑熊撰。按是书唐志不载,陈振孙云国初人,则此作唐人误。原书元明以来不传,类说尝删节

  • 文章梁啓超學詩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梁启超 遗札 考证 学诗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位偉大人物。無論研究中國近代史,近代政治和學術,都將脫離不開梁啟超這位嚮叮噹人物。從政治方面來說,梁啟超在我國近代史上,代表著一個改革與進步的傳統,這傳統愈到後來,也愈益顯出它的重要和時代意義。再由學術方面來說,梁氏更是致力於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開創性人物,對中國文化的更新與吸收西學,曾發生一種深遠的歷史影響。可以說在我國近百年史上,能從國學轉到西學,再由西學轉回到國學,主張西化而不盲從,尊重傳統而不復古,鑽進鑽...

  • 文章駱賓王墓在崇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8卷 第9期  作者:岱宗 出版时间:1976-09-06
    关键字: 骆宾王 坟墓 崇川 考证

    駱賓王,婺州義烏人。父爲博昌令,七歲能詩。嘗嬉於池上,客指鵝羣令賦詩,應聲:「鵝鵝,曲項向天歌。白翎浮綠水,紅掌蕩淸波。」客驚嘆不已,呼爲神童。及長,天才橫溢,文詞雄偉,詩律精嚴,與王勃、楊烱、盧照鄰,開唐代三百年風雅之盛,世稱初唐四傑。高宗時,官侍御史。時高宗孱不君,武后擅國,賓王覩唐運且密移,數上書言天下大計,武后怒,誣以法,逮繫獄中,作螢火賦以自廣。久之,謫臨海丕。高宗崩,武后持政,廢中宗,立睿宗,復廢睿宗,自立爲帝,改國號爲周。唐宗室李敬業(徐勣...

  • 文章閩人思文大紀今本脱誤糾訂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1期  作者:鄭喜夫  出版时间:1968-03-10
    关键字: 《思文大纪》 考证 纠订

    [2]。朱先生「校钞本思文大纪跋」末段云:「此书在淸乾隆时曾遭禁毁,余所得旧钞本,与痛史本同出一源,大抵出于传钞,故多脱误。其最显而易见者,如隆武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其间七十余日全无纪载,盖已散佚,非原阙也。兹又借得北平图书馆所藏扬州吴氏测海楼旧钞本,与之对勘,则互有短长,为之校正误脱数百字,而所脱七十余日事,则三本相同。惟痛史本则经妄人校改,反多误字,如『驾部职衔』改为『驾前职衔』,『国势人心』改为『国是人心』,诸如此类,皆可笑哂。甚矣,校书

  • 文章談「朱子升配考」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3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80-12-20
    关键字: 朱熹 十哲 升配考证

    年龄最小,且未跟从陈、蔡,故未列入但列入四配。十哲中因颜子已为四配之一,故将子张(颛孙子)递补,仍凑足十人。朱子则与历代名儒及孔子之其他门人均配祀两廊(又称东、西庑)。朱子则于宋理宗淳祐年间从祀孔庙(尹德民先生考证为绍定二年,则甚正确,惟有做淳祐年者,故倂存待查),惟至淸朝,朱注大行,尤在康熙以后,几成朱子天下,故啸亭杂录(淸廷宗室昭琏撰)谓:「仁皇(康熙)夙好程朱,深谈性理,特命朱子,配祀十哲之列,故宋学昌明」,实为升位于十哲之次,非列为十哲也」。在上述抄

  • 文章「剢菜」釋義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剢菜 谚语 词意考证

    陝西文獻四十四期所刋朱介凡先生「說陝西風土諺語」文中:「馬嵬人的好管待,大麥饃饃就剢菜」之諺,引用薛思達先生釋:「剢音川。剢菜,指萬剢菜,去皮也。」此釋似有商榷之處:按剢字應讀彳ㄨㄚ音,爲一動詞字,凡由上向下或由前向後撕剝樹皮、菓皮曰「剢皮」,如剝玉米穗,則曰「剢玉米」。而「剢菜」卽萵苣菜也,鄕俗稱作筍,因此菜在生長期中須時常撕剝去下端之老葉,纔可使莖幹長得粗肥,所以俗名叫作「剢菜」。因而有「萵筍要剢哩,娃娃要打哩。」之諺語。至於該諺中「大麥饃饃就剢菜」...

共388条记录 1/3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