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笔者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寧波的方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舛半生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笔者 概述

    吾甬方言,与众不同,开口便说「阿拉」「阿拉」,这阿拉两个字,几成为「宁波人」的「代名词」了。不论那一省人士,尤其是上海人,听到阿拉两个字,都知道你是宁波人。可说阿拉两个字,是四远驰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的。阿拉就是阿拉,恕笔者不再作详细介绍了。阿拉宁波称四只脚的「猫」,叫作「缦」,这大槪是「猫」「缦」变音的缘故吧?但是用在其他名词里,有时候又叫作「猫」的,例如「煨灶猫」、「猫饭碗」、「猫屙」等等,不是有「缦拉猫屙」这只话吗?这无异「杭州人」说「其儿开茄

  • 文章大油輪上的奇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3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2000-01-20
    关键字: 大油轮 奇遇 船长 笔者 客舱

    船长先用德文再用英文向众宾客致欢迎辞,然后开始用餐,由侍者上「饭前红酒」,然后上一道花式冷盆,侍者左臂放四盘,扭腰急步,川行于动荡舱厅之中,确实有一套功夫。这首道冷盆,好像一朵大鲜花,色彩缤纷,与其说是一道菜,还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来得确切,真是「色」「香」俱全。笔者记得在上海读书时期,曾在上海有名大菜间「老晋隆」,以银洋五元,吃过一客「耶诞夜」最贵大菜(当年学生伙食费每月六元),可以相比外,这次在德国「尼斯里」大邮轮享受如此美餐,不虚香港友人的介绍,因

  • 文章簡介常州博物館(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0期  作者:李楨祥  出版时间:2013-07-25
    关键字: 常州 博物馆 简介 展览 笔者

    刘国钧捐献红木家具陈列展陈稀有珍贵的整套红木家具。同时可以承接各种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临时展览。新馆展出项目之多,非笔者之学识所能形容,仅能举其重大者并参考诸多资料列举如下:壹:龙腾中吴—常州历史文化陈列简介远古的常州曾经是荒无人烟的水鄕泽国,是历代常州人用辛劳和智慧把他开发成富饶美丽的鱼米之鄕,把这里变成了人们丰衣足食的理想家园。同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这里人才荟萃,名士辈出,涌现了季札、萧统、唐荆川、赵翼、盛宣怀、瞿秋白、吴稚晖等一批英才人杰,这里又成了人们仰慕

  • 文章四明山憶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1期  作者:碧波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四明山 笔者 景象 黑龙潭 概述

    民国三十年,笔者供职浙江余姚县政府,日寇陷杭甬沿线各县后,蔡竹屏县长,退至四明山心脏地区黄家庄。其时县府仅存少数干部,僻处山区,无公可办。笔者年少好嬉,终日挖鞭笋,寻松姑,捕野鸡,捉石蛙,感觉处处可玩,事事新奇。四明山主峯华盖山,在羣峯中拔起,状似梯形饭锅盖,故土名实为锅盖山,峻陡直上,高不可仰,据村民相吿:峯顶遍地野生茅栗,香甜远胜板栗,并可眺见百里外之曹峨江。食指游兴不禁为之大动。自山腰船底弯村(仅一户)至峯顶,已无路可通,须央当地人引路。峯巅平广如

  • 文章通勤電車拾趣花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05期  出版时间:2003-07-20
    关键字: 通勤电车 拾趣 花絮 笔者 故事

    △台铁的通勤电车是笔者「偶尔」往返松山—桃园的交通工具之一,偶尔亦自行驾车,搭乘桃园客运,而在车上往往可以捕捉到许多人生百态,趣闻逸事,在此特借本刊一角披露,或许别有一番情趣。△「哇,臭死了,不知道那个缺德鬼居然在密闭的车厢内『瓦斯』漏气,「嗯~」另一人手摀口鼻惊叫:「简直是超级臭,我快休克了!」随即二人夺门而出,换另一节车厢!此二座位一腾出,其它几位站立者即立即抢坐,好像都没闻到「瓦斯味」!此景真应验了—忍人所不能「忍」的功夫!△一位头载鸭舌帽,眼挂

  • 文章大油輪上的奇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2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大油轮 奇遇 笔者 客舱 德国青年

    民国五十年八月,笔者在缅甸仰光受当地商家委托,至日本采办巨型制纸机,在仰光购妥自仰光——香港东京来回机票。先飞香港,与日本机器厂驻港代理作初步接洽,然后再飞东京;经香港方面老友建议,可将机票之香港东京段票,略贴若干费用,换乘战后德国新建巨轮,客货两用『尼斯里』号,享受该轮最新豪华设备,及标榜第一流法国大菜。该轮正好到埠,海报上香港只停四十八小时,直接启航日本横滨,照航运表计算,大后天一早,可以在台湾之东海岸经过,观赏东台湾海岸风光。笔者赴日本办货,并无

  • 文章謝玉岑與九社(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9期  作者:惲茹辛  出版时间:1979-05-15
    关键字: 谢玉岑 九社 笔者 友情 书画

    皆君之力。」谢玉岑丧妻后在上海,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书画友好,为了相互间友谊的增进,及更利于探索书画艺术的创造及发扬,曾发起组织了一个「九社」,九社社友排列的名次,是以年齿为序的。九社社友的姓名是:汤定之、谢公展、张善子、符铁年、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张大千及谢玉岑。关于「九社」的组织,相信为时甚暂,因为知道「九社」这个雅集名称的,亦已不多了。笔者知道九社之名,是见之于「玉岑词人悼感录」中谢公展挽玉岑联后的附注。(见题识)「九社」一词由来,当为脱胎于明末

  • 文章戶籍法修正後的同鄕會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8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户籍法 同乡会 会员 笔者 认定标准

    承认其为同鄕,如有意参加武进同鄕会,仍表欢迎。⒊由大陆来台,确是武进人,但以往未参加武进同鄕会,今有意参加,能提出相关证明或会员之证明,自亦可参加武进同鄕会。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同鄕会有两件事当要更积极的去做:⒈更积极的介绍我们家鄕的史事,使在台的第二代以下能更多知道些家鄕情形。⒉应详为调査并记录每一同鄕的个人资料,如祖居地,家人散居于何处等等,此一部分必祈全体同鄕共同合作,使个人资料具体完备。笔者有一次乘计程车,司机听我一开口,便说「先生是上海人?」我说

  • 文章大油輪上的奇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6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2000-04-20
    关键字: 大油轮 奇遇 客房 笔者 海上小姐

    此乃兴头上上船的第一天,午餐后回舱,发现小客房中有黑线条刻画六帧简笔图画,横排在壁上,每帧之下有一按钮,图后有淡黄灯光,电灯不开亮,则什么也看不见,等到灯光由经理处管制开亮之后,此每块长四吋阔二吋毛玻璃,第一块显示酒瓶酒杯,第二块水果,第三块咖啡杯及饼干,第四块牛奶瓶,第五块书报,第六块特别醒目,竟是画的妙龄女郎,短发,短袖衫,短裙、长腿细腰,笔法虽简,却刻画得十分动人,笔者对此无字按钮图,尽知其意,如按水果钮,不到三分钟,白衣役者,推来水果车,南北各国

  • 文章大油輪上的奇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67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2000-05-20
    关键字: 奇遇 大油轮 笔者 洗衣妇 法式大菜

    再问我:「你换洗的内衣裤在那里?」至此笔者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洗衣妇,只是妙龄而已,这是西德在战后首先打破传统,在邮轮上派值妙龄少女工作人员,只见此女提裙行礼,笑盈盈告退;幸笔者持重,未敢越礼,不然腾笑外邦矣,至第四日离轮前,再按钮召来给赏小费二十美元,她提裙屈膝,千谢万谢互道珍重而别。再回说船上的法式大菜,第一天吃得津津有味,第二天胃中已积满了油腻,至第三天看见炸鸡、炸鱼、番茄浓汤、奶油汤等等,已倒了胃口,乃乘役者阿勃飞鸣上菜之便,告诉他我要吃「粥」。按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