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程颐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程颐(伊川)学说概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黃公偉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程颐 伊川 洛学

    伊川學説的淵源程頣字正叔,明道之弟(一〇三三——一一〇七),世稱「小程子」,亦洛學翹楚人物。據宋史程頣傳云:河南人,明道之弟也。」(道學傳)。全謝山云:「小程子,學者初稱廣平先生,後居伊陽,始稱伊川」。(伊川學案)其學出自濂濂安定,而多取於胡瑗與明道不同。年十八上書仁宗,勸黜世俗之論,以王道爲中心。及游太學,胡瑗試以「顏子所學何事」,覽正叔所作,大爲稱賞,處以學職。同學中,呂希哲欽佩其學,卽以師禮事之。哲宗朝司馬光荐爲西京國子監敎授,未就,旋擢爲崇政殿說...

  • 文章宋河南二程子學略說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8期  作者:謝新瑞 出版时间:1970-08-01
    关键字: 理学 程颢 程颐 历史考究

    宋世學術,繼漢唐訓詁詞章之後而一鉅變。蓋宋人於心性義理之學,獨有衆多之發明,學者暢爲議論,皆博大精微,多有可觀者,治之者旣精,傳之者亦廣,上下唱和,相擕致力,終有宋一代,歷二百五十載,大儒輩出,風起雲湧,遂蔚爲壯觀。量其成就,渡越往昔,而流風所及,影響後世學術,亦深且遠矣。推溯理學之起,唐代韓愈、李翺已爲前驅。迄宋,首開序幕者,則當推胡瑗與孫復二先生。全祖望曰:「宋世學術之盛,安定(胡瑗)泰山(孫復)爲其先河。」又曰:「宋仁之世,安定先生起於南,泰山先生...

  • 文章北宋理學家:河南二程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曾春海 出版时间:1988-04-30
    关键字: 理学 程颢 程颐 河南先贤

    的,吾人若能修得融通物我、人己之别,臻于浑然一体之化境,活出眞正的道德我,则将是最自由,也是最愉悦的人生了。㈡程门立雪的程颐程頣(伊川,一〇三三—一一〇七)是程颢的弟弟,宋元学案的作者黄百家说:「大程德性宽宏,规模阔广,以光风霁月为怀。二程气质刚方,文理密察,以削壁孤峯为体。其道虽同,而造德各有所殊。」程氏母亲好读书,在相夫敎子方面,二程父若有怒,必为之宽解;若诸子有过则不掩,她曾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程頣日后回忆说:「頣兄弟平生于飮食

  • 文章二程夫子傳略及其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程樹立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理学 程颢 程颐 人物传记

    曰「明道先生」,故世称明道先生。元封河南伯,明、淸封豫国公。二夫子程颐字正叔号伊川,明道之弟,幼尝游太学,胡瑗异其文,处以学职,既而四方之士,从游者日众,嘉祐四年擧进士,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哲宗初,擢崇政殿说书,以天下自任,议论褒贬,无所顾避,同朝之士有以文章名世者如苏东坡之流,疾之如讐,与其党类巧为谤诋,绍圣间以党论放归田里,送涪州编管,徽宗即位徙峡州。其学本于诚,立于穷理,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著易传春秋传以传于世。卒年七十五岁。諡正公,后封伊川伯,明

  • 文章程伊川教育思想之研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8期  作者:四種德 出版时间:1972-08-25
    关键字: 程颐 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 理念研究

    捌、讀書的方法致知格物的方法,伊川先生曾提出處事、論古、讀書三種口號。但他最注重的應是讀書。因此,筆者特把他的讀書方法介紹如左:①瞭解文義 讀書第一要瞭解字句的意義。伊川先生說:「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後可求其意,未有文義不曉而能見意者也。」要瞭解文義,須看上下文而加鑒別。所以說:「不可以相類泥其義,不爾,則字字相梗。當觀其文勢上下之意。如克實之美與詩之美不同」。第二要瞭解文意,須設身處地去推想。所以他說:「凡瞭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見其理。理只是人理,甚...

  • 文章程伊川教育思想之研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田種德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程颐 教育理念 研究论文

    緒言程伊川和其兄明道,在大體上雖屬同一哲學系統,但其性情却不甚一致。朱熹說:「明道渾然天成,伊川工夫造極,明道之言,發明理致,善開發人,伊川之言,卽事明理,尤耐玩味。然明道之言,一見便好,久看愈好,故非久於探索者不能識其味」。大抵明道之性情溫柔敦厚,其敎育思想偏於寬柔以敎,所以學生親之如慈母,如朱公掞從明道在汝南讀書,囘家對人說:「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足見其人格如時雨春風,令人鼓舞奮發,自向於善。所以伊川爲其兄作行狀時亦說:「視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陽...

  • 文章有關二程瑣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程元龍 出版时间:1970-01-01
    关键字: 程颢 程颐 理学 人物事略

    日昨在某民敎舘逢蔣同鄕吿以:韓先生已將韓文公里籍加以考證,兄可將有關程夫子事宜亦作一報吿以饗同鄕云云,在彼固爲高情雅意,在吾却羞愧無地,愚不但對理學毫無所知,且亦不學無術,如此不肖子孫,何敢厚顔,惟其高言旣出,如不略陳片語,更覺辜負雅意,無已,僅將舊日之瑣些見聞數點列陳於後,以資塞責。「宋朝理學之地位」:宋史云:「文王周公旣沒,孔子有德無位,旣不能使是道之用漸被斯世,退而與其徙定禮樂、明憲章、删詩、修春秋、讚易象、討論墳典、期使三五聖人之道昭明於無窮,故...

  • 文章二程 概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孟令俊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程颢 程颐 人物履历 思想研究

    居洛阳讲学。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神宗手批任扶沟县知县,两年后罢官回洛,著书讲学。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任汝州监酒务。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被召任宗正寺丞,以疾未行,六月病卒,终年54岁,死葬祖坟蔡家沟,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改葬伊阙太中公墓旁。程颐(公元1033—1107年),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与其兄同称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家,洛学的创始人之一。幼年好学,少年与兄程颢从师周敦颐先生。庆历六年(公元1047年),随

  • 文章大中至中的由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2期  作者:黃永武  出版时间:2008-01-30
    关键字: 程颐 《伊川易传》 朱熹 文化教育 大中至中

    大中正至」是渊源于北宋程颐《伊川易传》的二段话,见于:㈠《易经》恒卦九二:「能恒久于中,则不失正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未必中也。」㈡《易经》坤卦彖传:「干既称大,故坤称至,至义差缓,不若大之盛也。」程子认为正未必一定是中,中则一定是正,所以中比正重一级;干是大哉乾元,坤是至哉坤元,所以至比大缓一级。中比正重,大比至盛,便以大形容中,以至形容正,才成为「大中至正」。后来朱熹的《周易本义》一本其说,所以「大中至正」成了程子、朱子的核心思想。北宋江纬向徽

  • 文章雙鳳長歸斷好音——讀裴高才著《二程夫子》感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涂懷章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程颐 陈灏 裴高才 明贤传记 著述

    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一个伟大的时期——大宋王朝(公元十至十一世纪)。尤其是北宋时期从湖北黄陂走出的两位旷世大儒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兄弟,一跃成为理学体系最早的缔造者。虽然他们自称直绍孔孟,但理学已经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入了佛教与道教的某些思想观点,经过吸收、消化,形成了儒家的新体系,故称新儒学。尽管穿过了千年的时间隧道,理学仍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是,至今仍有不少人以为二程是河南人,殊不知,他们是地地道道的黄陂人。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