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平追忆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鍾皎光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追思籌委會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钟皎光 生平 追忆

    鍾皎光先生字高光,祖籍廣東梅縣,誕生於民國紀元前五年(一九〇七)農曆五月十九日。祖父紹昌公,祖母湯太夫人。紹昌公繼承先人基業,在原籍經商,頗多發揚。嗣以地方頻年戰亂,經營環境陡變,遂致家道中落。父親康鋆公乃赴南洋謀生,長二兩兄先後追隨前往。母親黃太夫人炳秀溫良恭儉,淑慎仁慈,留籍主持家務。先生以稟賦異於常人,獲許捨商就學,開始其以革新教育,科學報國之職志,六十年間,未稍間息。先生於民國二年秋始業啟蒙,入宏中小學。六年秋進入梅縣縣立高小。九年秋升讀廣東省立...

  • 文章羅香林教授事略——為紀念羅教授逝世廿週年而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何廣棪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罗香林 教授 生平 追忆

    羅教授諱香林,字元一,號乙堂,廣東省興寧縣人。清光緒卅三年(一九〇七)丁末十月十九日(陰曆九月十三日)生於鄉。其先世居江西省寧都縣。宋季有諱君姿公者以窮經稽古,起家循州學正,值元兵南下,道梗不歸,乃定居興寧東門外之俠坡鄉,至教授而二十一傳焉。歷世耕讀為業,而多以文學顯。王父諱榮輝公,性豪放任俠,能解人厄困,說者謂其後嗣必大也。父諱師楊,字幼山,奮志攻學,以古文辭及史學教授嶺表,學者稱希山先生。時值中法、中日兩役相繼敗,國勢阽危,希山公慣專制之積弊,乃以革...

  • 文章教學師承記(下)——紀念崔載陽教授百齡冥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梁兆康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崔载阳 教授 生平 追忆

    既窮理性研求 復富情感觸發民國三十一年夏,兆康幸與永熀兄留師範研究所服務,職稱是研究員。崔載陽院長報准在所設立兩室。一是教育博物室,注重教育文獻物品之搜集典藏,由永熀主持;一是三民主義教育研究室,注重三民主義思想貫徹於教育理論與實際之研究,由兆康主持。我感到責任重大,必須在老師指導下繼續過去的結果,而發展期成。我剛撰成的《教師組織比較研究》論文中,原來就有基於政治思想背景來作比較,批判其長短得失,而歸結到三民主義國家的組織形態。現在研究領域,卻在發展到整...

  • 文章悼念我偉大的母親——莊張仁蘭女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荘迺秀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张仁兰 追忆母亲 生平事略

    首先感謝天父上帝賜予人類都有一個母親。幸運的,我也有個賢德溫良恭儉讓的好母親。時光飛逝,一年容易又中秋,但我的母親今年卻要缺席了,因爲她已被接回天上那更美好的永恆家鄕了!回顧母親的一生恰似詩歌奇異恩典歌詞所言。母親是民國五年出生在江蘇省沭陽縣萬匹鄕,先外祖父張鴻賓飽讀詩書,爲人正直,義氣仁慈,育有二男二女:仁梅、仁海、仁蘭、仁濟,庭訓甚嚴,當過多年鄕長,爲地方造福,爲鄕民調解紛爭與困難,嘉評如許,深得民心。先外祖的大姐(姑母)下嫁於鄰近赫赫有名的莊圍莊氏...

  • 文章張培光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申慶璧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张培光 出身望族 生平事略 追忆故人

    先生諱培光字志眞別號質齋,已廢而不用。僑居香港後,卽以字行。原籍昆明市,寓所在金碧路,護國路口,民國紀元前十五年四月十日生。先氏爲昆明望族,曾祖父諱仁業農,祖父海如公,爲武進士,乃從軍。父雲川公爲淸秀才,改經商,至先生仍以農爲本,在昆明、澂江、宜良間,有良田三百餘畝。民前四年入昆明第三模範小學堂。民國元年升雲南省立第一中學堂。於民國四年畢業後,任昆明縣立金馬寺小學敎員。翌年負笈北平,考入國立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化學系肄業,於民國九年畢業。自北平學成還鄕,服務...

  • 文章杜為先生行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杜为 人物生平 人物著作 追忆悼念

    而诱导学生,则有如时雨之化。此乃因其秉持中和三德及书生本色使然也。先生平居,自奉俭约,淡泊明志,颇得孔颜乐趣及抱道在躬,不忮不求之高度修养。先生于民国二十年在太原与江安淑媛袁亚珍女士结褵,梁孟相庄,允称佳偶。但先生身任公职,奔走四方,不遑安处,于三十八年初夏,随政府由南京播迁粤垣,行色匆匆、未及携带眷属而是年冬初,政府又由粤迁渝、旋迁蓉城、再迁台北,先生忙于公务,在乱离中,更不能照顾家小。于是袁氏夫人及子女各一,均陷大陆以至音讯不通,存亡莫卜。今幸吉人天相

  • 文章楊斯盛先生言行記

    来源期刊:《浦東》 第7期  出版时间:1977-01-15
    关键字: 杨斯盛 人物生平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追思悼文

    呜呼!先生逝矣。世人所震惊而崇拜之者,徒以毁家立学故。而不知生平嘉言善行,多卓卓可传于世。即其立学也,自创议逮成立,其间层累曲折,弥见苦心硕画。其对校诸生,挚爱之虽其子弟不若。盖先生于敎育,于凡公益事业,雅具热心宏愿,初非浪掷金钱博隆誉者。炎培朝夕侍先生,又被命经理先生所手创之浦东中学。虽不文乎,安可无所记述,以示校诸生,且播诸世,俾咸有所风乎。先生字锦春,斯盛其名。川沙之靑墩鎭人。早失父母,无力读书,乃业圬。年十三,至上海,浮沉十余年。善为人解纷难

  • 文章追忆……晚清秀才父亲——邱石芳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邱紹堯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邱石芳 人物追忆 生平事迹 追思悼文 教书治学

    诚堪世人景仰也。当晚父亲仍未息怒,想到日寇侵略我国土,残害我同胞,不禁恨从中来,乃执笔赋诗一首曰:虫声唧唧夜迢迢,假寐中庭睫未交。国难几时能补救,家资平日屡萧条。神州沦陷岂可忍,睡狮惊醒斗顽妖。勇歼倭寇雪国耻,还我河山色更娇。吾父生平喜爱舞文弄墨,一九五九年,灌云县水利局长陆道山,获知父亲是晚清秀才,隽誉卓著,乃专程到舍下拜访父亲,二人会面,由于皆爱诗文,言谈十分契合,临别时,陆局长特以点心、香烟等伴手礼相赠,父亲有感而发,即兴挥笔书就两联回赠,联曰:联一

  • 文章沭陽教育界之先駆者——吳鐵秋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吴铁秋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人物生平 追思悼文

    高等法院,判决:罚徐家财产创办仿兰女子小学,以资纪念作结。为此事,沭阳成为传颂「吴铁锹(秋)挖徐家墓(嘉茂)」之由来。铁秋先生从事敎育工作六十多年,除购置三千多册书籍,献给县文化馆外,家中一无所有,清贫如洗,过著清苦生活。所以一九六三年二月九日,在他八十九岁高龄逝世时,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送了很多挽联,其中有三副足可表达他之一生和为人,兹录之如下:其一一世公正率直,竭忠尽智为革命;生平好学俭朴,懿德嘉行留后人。其二六十年笔耨舌耕,治学不富;万千卷编残书破,敎子有成

  • 文章張松年先生簡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张松年 人物回忆 往事追忆 人物生平 追思悼文

    張松年先生,連雲港市雲台區朝陽鄕新縣街人,生於光緖二十八年(公元一九〇二年)三月十日。家父起名張正筠。少長隨父張百川老人讀「四書」、「五經」。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秋,入新縣蔚雲學堂學習。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先生十四歲,轉入灌雲縣第三高級小學(設在新縣)。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先生正讀高小二年級,因成績出眾,家兄張贊堯將其更名張榮堯,考入江蘇省立第十一中學,(設在海州城內)。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先生中學畢業。考入中國公學大學部。第二年,離開中...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