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平轶事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西大學文學院院長張貫三軼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李文林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张贯三 生平轶事 个人回忆

    山西大學文學院長張貫三先生是平陸縣人,出身舉人,曾在令德堂深造。先生因隰州辦學聞名而聘入山大(最初月薪四十銀元),時間約在一九〇七年(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八年,學校派先生赴北京法政講習所學習,一九一〇年結業,獲法政優等文憑,回晉後,因宣傳革命,爲巡撫恩所疑,不得已離校避難,其間在開南高等學堂(後來的河南大學)史地教員二年。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年)先生重返山大,任教務主任。張貫三先生是那種典型的剛正不阿、寧折不彎的人,對上對下,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他跟趙戴文...

  • 文章閻敬銘退休軼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劉毓秀 張其祥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阎敬铭 生平轶事 兼政爱民

    閻敬銘是清朝末年廉吏名相。陝西朝邑人,退休後居住在山西虞鄕縣王官別墅。常到各地體察民情,在當地留下膾灸人口的軼事。平遙縣城北門外有個大坡,地方官在大坡處設卡收費。一天,閻敬銘乘馬車行至平遙縣城北門大坡,被地收稅站人員攔擋。閻敬銘說:「馬著實沒勁了,到坡頂再繳費」,上了坡,即招見平遙縣長,閻敬銘問:「你們設卡,上邊(上級)同意了沒有?」地方官搖頭。閻敬銘說:「旣然上邊沒同意,就不該收費。地方官理屈詞窮,立即撤清收稅站卡。此後平遙縣城北門大坡處收費卡便撤銷了...

  • 文章妙聯拾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1、132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88-02-16
    关键字: 解缙 历史资料 妙联巧对 生平轶事

    没有了竹子,解缙再也不须天天扫竹叶,仅仅运用十四个字,便消除环境汚染的烦恼。同时也表现了他才智与学问的敏捷渊博。至于他的生平轶事,民间传闻殊多,有口皆碑,传记刋载亦甚常见,可说名满天下,史不绝书,眞是世所罕有之才子。文人雅士,舞文弄墨,挖空心思,妙联巧对,特录数则,以供玩味:㈠踢倒磊桥三块石。打开出路两重山上联中的「磊」字是三个「石」字,所以最后三字为「三块石」;下联中的「出」字是两个「山」字,所以后三字是「两重山」。㈡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上联中「此

  • 文章簡介清代山東同鄉任名灣提督的劉鴻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康津生  出版时间:2000-03-20
    关键字: 刘鸿翱 台湾提督 生平轶事 任时政绩 古文研究

    淸朝道光十二年,擔任台灣道兼總提督台澎學政的劉鴻翺舉人(一七七八—一八四九年)字蜚英,號次白,山東省濰縣城里人,鴻翺出生於書香門第。一八〇七年(嘉慶十二年)考取舉人,一八〇九年(嘉慶十四年)考中進士,鴻翺官中書,間日入內閣,閑時常以文字自娛,他讀書不務考據,求古人義理所在,喜古文辭,嗜讀「左傳」成癖,所作論辦、序記、傳、志、文筆精妙,歸安姚文田評論他的文章「得天地眞氣」歐蘇復出矣。一八一八年(嘉慶二十三年)鴻翺典試湖北,所取多飽學之士。一八二六年(道光六...

  • 文章紀信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纪信 生平轶事 鸿门宴 以身尽忠 纪信祠

    紀信,秦時隴西成紀人。公元前二〇六年,劉、項鴻門宴會時,紀信已在沛公軍營,與樊噲、夏候嬰、靳疆等齊名,都曾保衛護送過劉邦。公元前二〇五年,信隨漢王劉邦軍據守滎陽,官職將軍。不久西楚霸王項羽率軍大舉進攻,兵臨熒陽城下,兩軍對壘一年有餘,楚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是時漢軍在滎陽城南建築通道,向西北直通秦時所建敖倉,并派重兵駐守。依靠敖倉存糧,源源不斷地供給滎陽守軍,與楚軍堅持戰鬥。項羽採納范增建議,派兵「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軍心惶惶,形勢危急。於是劉邦要求...

  • 文章平常老人狄君武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25期  作者:李猷  出版时间:1983-02-15
    关键字: 狄膺 家世背景 生平轶事 主要作品

    狄君武先生逝世十多年了,近來時時想念這位老人,那麼恬靜,那麼從容,平平常常,實實在在,而那種雅人深致的意思,帶著一點輕鬆幽默的言辭,人家說他是裝的,我說他是坦露他的本性,劉太希先生爲他一本小册子作序,引了一首前人的詩句:「不衫不履見精神,亂頭粗服最傾城,看似平常極奇逸,成如容易卻艱辛。」雖然是形容他的文字,也可以說是形容他的人生,因爲他的一生,雖然外表看來是非常淸逸灑脫,但其內涵也是很淒苦艱辛的。(他家庭未同來台,身體不好,有孑然之感。)因爲太希先生有這...

  • 文章一代學人陳柱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生平轶事 国学大师 投笔从戎 诗词选编 著作介绍

    陳柱,字柱尊,廣西北流蘿村人,自稱蘿村山人,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詩人,學者,早歲曾留學日本,後來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並先後師事錫山唐文治,侯官陳石遺,容縣蘇寓庸,唐文治字蔚芝,前淸進士,民國後,創辦無錫國專首任校長,陳石遺乃近代名詩人,此皆爲我國著名學者,柱尊曾講學於無錫國學專修館(無錫國學專修科學校的前身),上海曁南,光華、大厦等大學,任交通大學中文系主任且達十八年之久,至民國三十三年因腦溢血,病故於上海住所,時年五十四歲。柱尊生於民國前九年,年十...

  • 文章蒙志將軍傳略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潘柱材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生平轶事 骁勇善战 军阀混战 英勇抗日 保卫金华 积劳成疾

    师范、法政各学校学生参加者,极为踊跃,因经费及枪械所限,仅组织一队,共计一百二十八人[2],由梁润轩任队长,陆小同学分任班长,黄绍竑亦为班长之一,参加队员有白崇禧、伍廷飏、夏威、兪作栢、梁瀚嵩、吕焕炎、梁朝玑、吕演新等,蒙志亦为队员之一。学生军成立后,经过一星期训练,即随军出发,并归赵统领炎午指挥。不久,南北和议吿成,民国元年一月,湖北方面的广西北伐军及学生军奉令调南京。广西北伐军随后出发者尙有两部:一为陈裕时统率的邕、龙两标(每标约等于一团),自西江乘船至

  • 文章道敎理論的宏揚者——劉一明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金耀東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刘一明 生平轶事 道教思想 道学著作

    道敎是中國固有的宗敎。金大定七年(公元一一六七年)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今牟平)創立全眞道,其徒邱處機爲元太祖成吉思汗所器重,於是全眞敎派盛極一時。以後道敎正式分爲正一、全眞的大敎派。從修練方法上分,北方道敎偏重於丹鼎,南方道敎偏重於符籙。清朝中葉道士劉一明棲居隴右興隆山,練功課徒、募化建寺、著書立說。他的大量著作不僅闡釋了歷代道、佛經典著述,而且發展了張伯端及魏伯陽的道敎理論,豐富了道敎思想和道敎文化,還爲全眞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以致在今天,仍然成爲人...

  • 文章大埔才女范荑香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陳丹心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范荑香 人物事略 诗文佳作 生平轶事 晚年诗作

    范荑香是著名的客家女詩人,原名菑菽,又字清修,原籍廣東省大埔縣三河鎮梓里村,晚年定居於梅縣白土堡圭潭鄉(今梅縣市梅江區東升鄉的聖人寨)。她生於清朝嘉慶乙丑年(公元一八〇五年),一生飽嚐甜酸苦辣滋味,歷經了才女、寡婦和尼姑三個坎坷的歷程。終年八十五歲,曾為後人留下《化碧集》一冊。范荑香誕生於書香之家,童年時生活尚稱優裕。先祖連續四代舉人出身,極為罕見。高祖父范元凱,參加省城鄉試考中舉人。曾祖父范覲光,歲貢生,是由府州縣推荐到京師國子監學習的舉人。祖父范彪,...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