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玄奘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7-01-25
    关键字: 玄奘 出版 同乡 演出

    圣僧玄奘大师传圆香著 定价精一八〇元平一六〇元预约六六年一月一五日止 预约精一四〇元平一二〇元出书六六年一月三一日 一〇八一九六刘国香帐户唐玄奘大师,是世界史上的巨人,中国史上的圣哲,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凡我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他的生平。本传卅余万言,取材最丰,有正史的严谨,有小说的情节,有散文的逸趣,有传奇的故事,这是玄奘大师第一部完整的语体文传记,人人可读,人人应读。并附有大师西游古今地名对照表。地址:板桥南雅南路二段稚晖巷一弄六四号。经销处:建宏

  • 文章中原零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玄奘 出版 奖学金 警局

    圣僧玄奘大师传徴求预约唐玄奘大师,是世界史上的巨人,中国史上的圣哲,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凡我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他的生平。本传三十余万言,取材最丰,敍述最详,有正史的严谨,有小说的情节,有散文的逸趣,有传奇的故事,这是玄奘大师第一部完整的语体文传记,人人可读,人人应读。本传附有大师西游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五K高级印书纸精印,五百多页,于一月底出版。定价新台币精装一八〇元平装一六〇元。预约精装一四〇元平装一二〇元(国外另加邮费)。邮政划拨储金:一〇八一九六

  • 文章庆祝玄奘大师的意义专刋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悟明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佛学 学者观点 人物贡献

    玄奘大师是我国伟大的高僧之一,但是他的成就不但是中国佛敎史上最难得的高僧。对国家道德文化敎育、社会风气亦有特殊的贡献。而且在世界学术上亦是最受人崇敬赞叹的高僧学人。同时在许多学人的著作中,称他为最伟大的、新派的翻译家、最伟大的旅行家,最伟大的留学生,最伟大的语言家(精通印度九十多种方言),并受到中央日报×学人称为大智、大仁、大勇的「万古完人」。亦得到 蒋先总统介石先生敬为「国之瓌宝」、「民族英雄」。而他这些称呼,当然是名符其实的。而他自印度回国,当时受到

  • 文章兴教寺——唐僧玄奘的葬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7-10-15
    关键字: 興教寺 唐僧玄奘 天竺佛法

    唐僧玄奘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公元六三〇年左右),起程赴天竺(印度),学习佛学,在印度整整留学了十五年,一直到贞观十九年才囘到长安来,以后便专心翻译经文;又过了十几年,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六六四年)正月玄奘逝世了,便葬在郊外浐河东岸的白鹿原。后来改迁到隔城四十几里的少陵原上。兴敎寺也是从这时敕建的。那时玲宫梵宇,壮丽巍峨,为樊川上各大名寺之冠。现在这一古刹仍旧存在,出了西安市南关四十里,便先抵达「杜曲」,这一段有长途汽车可乘,还有几里鄕村小路,步行很方便

  • 文章唐代長安百萬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莊申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吴承恩 唐玄奘 唐太宗 韩愈 长安城 慈恩寺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唐僧玄奘是这部神怪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实玄奘并不需要吴承恩为他宣传。就在唐代初年,他往返中印而取经回国的事蹟,恐怕已经是家喩户晓的。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正月下旬,玄奘回到当时的国都长安。据「续高僧传」里的记载,当玄奘还没进入长安,只到达长安西郊的时候,为欢迎他的归来闻风而至的人,已有数十万。如果把这个数字当作四十万人来计算,也许其中的十万人,可以视为长安附近各地的人,而其他的三十万人,或者可以视为长安居民的总数之半。假如

  • 文章中華文化之發源地——西北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張德粹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黄帝 尧帝 李渊 郭子仪 唐玄奘 建国功勋

    七七六年,郭公年满八十岁时,自请退休,唐代宗未许,仍命其主管西北边疆军政大事,后俟德宗继位时,方允许其辞去官职,尊封为『尙父』。德宗建中二年六月,此位功勋伟大年高德劭的『尙父』乃安然辞世升天,享年八十五岁。大众闻讯,多伤心痛哭,德宗帝与文武百官均集合悲泣送葬,最后赐諡『忠武』,前已封汾阳郡王,故大众多称其为郭汾阳或称郭令公。总之,郭公一生道德修养完善,建国安邦,功勋伟大,应算我国历史上最受崇敬人物之一。圣僧玄奘坚苦耐劳数十年,尽力收求佛经并译著传导,促进佛敎

  • 文章萬古完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誓還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玄奘 完人 中国文化 人物行谊

    以力服人。玄奘大师一生,充分表现中国文化精神,丝毫不带「超人」意味。如名之为「万古超人」,未免不妥。玄奘大师地下有知,想也不愿接受!夫中国文化作人目标:儒家由士而君子,由君子而贤人,由贤人而圣人;佛家由比丘而罗汉,由罗汉而菩萨,由菩萨而佛佗;其旨都想作一完人,丝毫无超人意图。所以如一定想给玄奘大师加一尊号,名之为「万古完人」也可,「万古超人」则使不得。所谓完人也者,朱熹曾有很好的解释:「一言而风化攸关,而移风易俗。一擧而民生利益,济困扶危。学问辨博,识度精微

  • 文章一个伟大的留学僧玄奘(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幻生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玄奘 生平概述 西行求法 通晓三藏

    印度戒日王朝之主——戒日王(Siladitya),为当时印度各邦之盟主,统一全印,他是一位虔诚笃信的佛敎徒,当他听到玄奘的声名遍满全印,特地礼请玄奘法师到钵罗伽耶(现在阿拉哈巴Allahabad一带),与小乘佛敎学者论辩,玄奘写成一部一千六百颂的「破恶见论」,驳斥小乘学者的「破大乘论」,发挥大乘佛敎的精义,显示大乘学的特胜,使小乘学者无以反击。他的这部论典,赢得戒日王的激赏与赞佩,流行全印,而为小乘佛敎学者及其他哲学家所畏服。后来,玄奘快要囘国之前,又应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之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㈠前言玄奘大师是我国佛敎史上留学之宗匠,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之探险家。其毕生献身于沟通中印文化。留学印度十有九年,囘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不仅开我国佛敎译经史上新纪录,即在世界学术史上亦少有其匹。这种不畏艰苦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及伟大学术贡献,实値得国人永远怀念与仰敬!他对我国历史文化,既有如此辉煌伟绩的贡献,实有向国人介绍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辉煌史绩一、国内求学时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师,俗称唐僧。姓陈名袆,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

  • 文章唐代玄奘大师与其唯识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黃公偉 出版时间:1989-07-01
    关键字: 玄奘 取经 唯识论 法相学 人物贡献

    一、前言佛法(Buddhism)兴自天竺(印度)而大成于中华。其间,经后汉魏晋之「输入期」,六朝之「译经期」,古德名师来华弘法,高僧圣徒西行求道者,不可胜述。惟前秦鸠摩罗什(Kumarajiva)首以般若思想择于中土,初唐玄奘法师继以法相学理移植华夏,开中国佛法亘古未有之盛业,先后嫓美。据「高僧续传」及「三藏法师传」所载,隋唐之际中国佛法,由六朝之佛道交融,进而为圣敎之建设。当时十方大德,沙门四众,羣起为续前代之译著,致力于佛法体性之宣扬。蔚为一代之学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