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州共返回1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州民俗选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3、4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海州民俗 祭灶 挑荠菜

    ◎「祭灶」琐谈祭灶,是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过年(农历春节)从祭灶开始。中国人一向主张「民以食为天」,灶老爷是「东厨司命」,管「食」,所以历来再穷的人,也同样都要祭灶。海州地区民间祭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王八二十五」的传统说法。即官宦人家的后代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平民百姓的后代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开妓院的是腊月二十五日祭灶。至于这一传统习俗源于何时?何人制定?即无从查考了。此外,赣榆城西张陈庄,他们是腊月二十二日祭灶,相传是其先祖在朝为官遭贬,将被

  • 文章海州「司马六」盛名的由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光祀 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海州京剧戏班 海州音乐会 演出趣事 “司马六”由来

    乡土掌故淸末明初,海州的京剧戏班已见雏形。学唱京剧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商家、小手工业者和一些小业主。乘着晚间或经营淡季,聚集在一起,能者为师,互相学习。二十年代后期,原东海县政府的役吏班头王卓之(后通称王卓),因在当地官府当差,大家就荐举他为玩友头目,成立「海州音乐会」,下设音乐、曲艺、京剧戏班等群艺组织。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便举行公演,无偿为海州城内鄕亲演出一两场大戏(即京剧),以充实鄕亲文化生活,并为地方增添一些年节的热闹气氛。约在

  • 文章海州的区域沿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海州行政区划沿革 地理特征 海州古城 海州茶市 文人来往

    海州远在几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锦屛山南坡将军崖原始社祭遗址和岩画,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东部沿海还没发现第二处。岩画中谷神、人面像,还有禾苗,反映了古代海州先民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岩画上端刻有太阳、星星和古老的子午线,一条正南、正北定方向的直线,则充分说明这里历史悠久,文明开发很早。根据最早的历史地理书『禹贡』记载,今海州在夏商时期属九州之一的徐州。周朝时,将原来徐州之域分为青、兖二州,海州属兖州。疆域沿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状况。海州在古代与黄河下游联系

  • 文章海州文献录景印后记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79-09-01
    关键字: 《镜花缘》 李汝珍 海州文献录》

    现在文行出版社已将「海州文献录」重行付印问世,匆遽之间,且略述原委。在我求学时期,偶闻鄕前辈吴修五及章沦淸两先生,谈到海州过去的「文风」和一些文人的掌故,便神为之往。虽然是相近六十年前的事,但记忆犹新。例如吴老前辈谈到:一、凌廷堪(字次仲)这位经学大师,其祖及父均居于海州,其家便在伊卢山下(现在灌云县境)。因科擧时代,海州士人恐其占去本地有限名额,加以排斥;不得己乃用祖籍歙县。故世人均知其为皖省大儒,而不知其实为海州人士。二、沭阳刘古香女士,在淸代末季颇

  • 文章淸季海州进士传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海州进士 进士名录 名单 人物传略

    下笔千言,音乐造诣甚深,供职京师时,以擅弹琵琶被推擧为音乐会长,若有军乐谱二册,闻之于西太后,颇受眷顾,初任卢龙、迁安知县,历任正定、保定、大名、顺德府知府,所至有声,鄕望亦重,民国初任肃政使。因不屑袁世凯所为,曾谓:「豺狼当道,焉用狐狸」乃忿而归田。朱路,字任庵,海州人,光緖十五年乙丑科三甲一百零五名进士,官内阁中书。沈云沛,字雨辰,海州人。光緖二十年甲午科二甲八十六名进士。曾任津浦路督办,邮传部侍郞,摄工商部尙书事。附:擧人题名录张煜 赣楡 顺治二年乙酉科

  • 文章宋江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伊凡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宋江 海州落案 人物考究

    个不逞之徒,望风景从,自甘投效;其徒党迄未增加,也令人难于想像。2.这三十六条好汉,进攻海州,要刼钜舟十余装载打刼物资,那每一钜舟祇预备二至三人驾驶和管理了。又未登舟远飏却反而弃舟作战;如此安排,又岂是有「过人之才」的宋江表现?张叔夜早有「知兵」之名(见宋史本传),宋江又何能不知?3.宋江等降后又麽麽处置?是就地正法?是解京问罪?抑系责其进讨方腊?恕我愚陋,尙未见有正式记载。有了这些疑点存在,所以只好以「续水浒」和「荡寇志」等类的说部所述作解答了。有人说:所谓宋江

  • 文章魏胜起义抗金收复海州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靖康之变 魏胜 宋末起义 海州历史

    反攻的消息,向北传到海州时,金邦守军郡守高文多(富),一时慌了手脚,匆忙的派了一支守军迎战。在海州南八十里大伊山与魏胜的义军相遇,一触即溃,魏胜连夜乘胜进军到海州城下。这时海州城内的人心,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些金邦的爪牙,认为平日的作威作福,如今报应到了,惶惶不可终日;可是一般民众,却奔走相吿,认为南望二十年的王师,终于又回来解救倒悬的人民,大家不约而同的额手相庆。十七日拂晓,城头上人望见四围山林间,旌旗隐约,烽火处处,正不知宋军拥到了多少人马。忽见魏胜

  • 文章海州人也唱「走西口」小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席涵靜 出版时间:2006-07-01
    关键字: 走西口 歌词介绍 海州 小调

    一般人总认为小调「走西口」是晋、陕、内蒙一带的民谣,今翻阅辛子方先生所著之「海州童谣民歌小调集锦」,其中竟也有「走西口」小调,与山西流行之「走西口」歌词大致相同,只是偶有一二相异者,按海州是指今之江苏北部之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向水县等。其流行之「走西口」歌词如下:走西口哥哥走西口呐哎嗨唷,小妹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呐哎嗨唷。哥哥走西口,小妹妹送你走,怀抱你那梳头匣,两眼泪双流。送哥送到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

  • 文章辛弃疾的海州情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李正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辛弃疾 文献资料 学者观点 海州情结

    快马加鞭,很快将义端抓到。义端对辛弃疾说:「我识君真相,乃青兕(古书指雌性犀牛)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辛弃疾哪有闲工夫与他囉嗦,手起刀落,端义的狗头落地,随即剥下他的衣服,裹着其头颅返回驻地向耿京汇报。耿京见此,哈哈一笑,从此,更加赏识这位小兄弟的胆识和勇气,更加信任他了!此时,辛弃疾才二十二岁,证明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才。不久,即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年)底,耿京派其将贾瑞、辛弃疾前往宋高宗的行在所—建康(即南京),上奏归顺之事。由于海州早在金阿里于天会

  • 文章《镜花缘》与古海州的关系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王洪金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李汝珍 出身生平 《镜花缘》 海州渊源

    据张友鹤校注、一九五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一年第六次印刷的《镜花缘》版本《前言》介绍,《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大约生于一七六三年,死于一八三〇年,在世六十七年。一七八二年随哥哥李汝璜(时任板浦盐课司大使)到海州,并拜海州学人凌廷堪为师,因妻子早逝,后续娶板浦许桂林和许乔林的姐姐为继室。他在海州期间,除一八〇一年到一八一四年两度出任河南县丞外,其余三十五年均在海州板浦渡过,一直到死。他在海州出版了《李氏音鉴》、《受子谱》、《字母

共129条记录 1/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