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浙江大学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大古文校歌能否繼續傳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9卷 第1期  作者:徐福祥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浙江大学 校歌 古文

    早报讯「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一定不会想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他创作的浙江大学校歌会以电话彩铃、FLASH等形式表现出来。更不会想到,在七十多年后,在浙江大学论坛上,一场教授「去歌」与学生「留歌」之激辩已经在十大热贴之顶。毫无疑问,这首文言文撰写的浙江大学校歌,目前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关注度。校歌歌词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 文章浙大蟲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虫学 往事回顾

    鄕小弟江生,于六十—六十一年間,在浙江月刊廿九、卅八、四十諸期,家鄕懷舊錄中發表「浙江捉虫局」「浙江的虫人」共三篇。茲再續寫「浙大的虫人」。「虫人」一辭,是小弟所首先創用,新鮮有趣,當非杜造,而是援前例自撰。因在百行百業中,用人稱者很多,如「文人、詩人、學文、農人、工人、獵人、牧人、生意人、商人、工人、媒人、說書人、駕駛人、軍人、蛙人……」等等。既然捕魚的人叫漁人,捉虫的人,或硏究虫學的人,亦可稱為「虫人」,一笑。我于民十六年考入浙大農學院,第一學期就有...

  • 文章浙江大學畢業六十周年感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10期  作者:吳瑯白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浙江大学 往事回忆 校长

    自一九四三至二〇〇三年,恰是一个甲子,在这六十周年之际,作为名校的校友之一,谈最高兴而値得提出之大事,当然我(笔者)考入浙江大学浙东分校(以后改为龙泉分校),而是第一届学生,做新鲜人(Freshman)接受大学教育。在当年抗战时期农村子弟能进去大学读书是一件光荣,亦困难之大事。如今大学生满街走,不足稀奇。大学生活之第一年,値得回忆,笔者有一篇短文,已录入「情系芳野」龙泉博物馆主编。四年之大学教育,不是很简单而度过,给每位校友受益良多而发展事业,且深且钜

  • 文章浙大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晞 出版时间:1982-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历史 学校 教育 演变

    不朽者,为陈布雷、邵元冲两先生;文坛健者,当推邵飘萍、沈尔昌、莫善诚、陈闳慧诸先生。其他如何炳松先生以史学名,李垕身先生以工程名,周大昕先生以数学名,程远帆先生以财政名,郑宗海先生以敎育名,赵廷炳先生以化学名,马孟容、公愚昆仲以书画名。类此者不胜枚擧。」([2])担任浙江高等学校最后一任校长的陈大齐先生,亦为求是高等之校友。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五日第三中山大学成立,当时实行大学区制,中央任命蒋梦麟为校长,校址设于浙江高等学校旧址。十七年四月一日,改名为浙江大学

  • 文章校歌拾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樓達人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校歌 浙江大学 清波中学 学校教育

    的孔子言行中就可见一斑,因此不论大学、中学、小学,过去有眞知灼见的一校之长都非常重视校歌的撰写和咏唱。拿我们浙江为例。一九三七年杭州沦陷,浙江大学西迁江西泰和时,校长竺可桢特地请在浙大开国学讲座的理学大师马一浮写了浙江大学校歌。歌词共三章为: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眞。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眞。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兴之,开物

  • 文章浙大龍泉分校遷校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7期  作者:包伯度 出版时间:1978-07-06
    关键字: 浙江大学 龙泉分校 迁校纪实

    抗战时期,我由福建省政府,转任龙泉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敎授,到校即见主任郑晓沧先生,甚感亲近,忆以前我在杭州浙大时,兼任上海劳动大学敎务,因往返旅途费时,乃利用乘沪杭火车之际,在车箱内编写敎育资料,车内无桌,客人又拥挤,固觉不便,有几次远见车箱之一端,亦有人在忙碌写字,伊即为敎育界知名之郑先生,曾与其寒暄,今在龙泉分校,适遇郑主任倍觉亲近,尤以郑夫人娴淑善良,待人厚道,且擅长烹调,时常宴客,受人敬仰。分校租用民间大厦,筑在半山之上,颇为宽敞,隔一山谷之对面

  • 文章浙江省戰時的高等教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浙江省 抗战时期 高等教育 浙江大学 郑晓沧

    淳安,中途在十五都午餐。淳安县政府傍城墙,有后园,园中有亭翼然,建于小丘之上。晚浴既罢,我们在亭中小坐,谈及战地靑年就学问题。我们同认为战时仍不能没有正规敎育。短期训练,不足为国家培植下一代人才。绍棣兄决定在浙西设立临时初中数所,并谓:「省敎育经费有限,可否由兄发起,办一私立高中,以救济陷区学子。」我谓:「现在浙江大学,已迁离浙境。则高中毕业生升学问题,又将如何解决?」绍棣兄谓:「由我二人在省政府委员会提案,设立战时大学,俟抗战胜利,浙大迁囘,即行撤销

  • 文章我與浙大史地系 敎授生活的一段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0期  作者:張其昀 出版时间:1983-10-10
    关键字: 教师生涯 浙江大学 浙江教育

    民国二十五年夏季,国立浙江大学史地学系成立,作者被聘为系主任,于是从第二故鄕的南京到了杭州,一直到民国三十八年,杭州沦陷的前夕,渡海来台,我在浙大服务凡十四年之久。浙大史地系,实际包含了四个单位,即文学院的史地系,师范学院的史地系,史地硏究所和史地敎育硏究室,都是奉部令陆续成立的,而由我兼任各单位的主任,可以说是一个很兴旺的家庭。囘想当年的情景,已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了,散居于海内外的史地系毕业生,都写了一些纪念性的文字,合起来看,可说是一首悲喜交集

  • 文章茂李繁桃肩四化 邏思偉業足千秋科 學教育家:王國松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1期  作者:馬允倫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王国松 工业救国 教育救国 《电工数学》 浙江大学

    他参加反帝爱国活动。民国九年(一九二〇)考近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电机科。民国十四年担任该校学生自治会主席,发动同学参加「五三十」运动。同年毕业,留校任教。后来浙江工专先后改称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他一直在校讲授数学和力学课。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王国松参加公费留学考试,又以优异成绩入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在校时,教授们惊叹他的才华,说:「中国人聪明睿智,真了不起!」当时华人在国外常受歧视,他能得到美国教授的如此赞誉,是很不容易的。王国松少年时受到

  • 文章新浙大全國規模第一·胡兆錚榮獲世界文化名人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新浙江大学 胡兆铮 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 苏渊雷 苏渊雷文集

    新浙大规模全国第一△新浙江大学是由原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三校合并组建而成,拥有四万多名师生,设有文、史、哲、经、管、教、理、工、农、法、医等十一门类的学科,一五八个专业。合并后的大学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胡兆铮荣获文化名人荣誉温州作家胡兆铮荣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金像奖评选委员会,中国国际名人院评审委员会等机构颁发的「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荣誉证书给胡兆铮。胡氏著有「第十七个白琴键」等小说集,他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