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习俗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急口令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牛一峯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急口令 思想文化 民间习俗

    本刋第十券第六期三十六頁,黃文斌先生之大作「拗口令」,寫得很有興趣,筆者亦想一段「急口令」,予以獻醜云:天上看,滿天星。地下看,一個坑。門前看,一稞松。松上看,臥個鷹。屋裡看,點着燈。牆上看,釘着釘。釘上看,掛個弓。桌子上看,一個鐘。鐘旁邊看,一本子經。院裡看,起了風。刮散了滿天星。刮平了地下坑。刮倒了門前松。刮飛了松上鷹。刮滅了屋裡燈。刮掉了牆上釘。刮落了釘上弓。刮歪了桌子上鐘。刮翻了鐘旁邊的經。這叫看,經翻、鐘歪、弓落、釘掉、燈滅、鷹飛、松倒、坑平、...

  • 文章糊凍者粥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民间习俗 糊涂 追溯来源 孔子故事

    在蘇北,尤其在海州地區及魯南的方言中,把粥稱之曰稀飯,或曰「糊塗」的流傳甚遠、甚廣。記得童年時母親常在晚餐時叫我們喝稖糊塗或小麥糊塗。問其「糊塗」一詞的來源,那就鮮爲人知。這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時期,從孔子在魯國曲阜創辦杏壇書院時的一個小故事說起。一天,學生顏回、曾參、子貢、子路等在一起玩耍,暢談各家最好吃的食物。子路說:「母親做的肉凍最好吃。」冉求說:「母親做的雞凍最好吃。」子貢說:「母親做的魚凍最好吃。」顏回聽之不語,後被衆人追問才漫不輕心地...

  • 文章蛇年說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方天培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图腾崇拜 蛇文化 民间习俗

    今年是農曆辛巳年,按十二生肖的說法,今年屬蛇年。中國人曾經對蛇很崇拜。古代神話傳說中,從開天闢地的盤古,到人類始祖媧女、伏羲,再到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不是「龍首蛇身」,便是「人首蛇身」。作爲中華民族象徵的龍,也是一種以蛇爲主體的圖騰形象。然而,人們並不喜歡蛇,由於毒蛇能傷人,毒蛇和無毒蛇又很難分辨,故談「蛇」色變。因而民間俗語和成語典故中,凡涉及到蛇的,大都是貶義詞。如:「蛇蠍心腸」、「毒如蛇蠍」、「蛇心佛口」、「打草驚蛇」、「虎頭蛇尾」、「牛鬼蛇神」、...

  • 文章夏至吃餛飩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8期  作者:吳雲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夏至 馄炖 麦粥 民间习俗

    「夏至」是夏季中第四個「節氣」。本月二十四日(陰曆五月十三)是夏至。故鄕習俗,在夏至那天,鄕下人家,朝上都吃「麥粥」,就是在中間放些新上場的小麥的糯米糖粥,有些人家並且還用這麥粥供祭祖先。中午則不論城鄕家家戶戶,都吃餛飩。每家切麵店的生意無不十分忙碌,門口都擠滿着買餛飩皮子的人,直到陷匪那年,大家還保持着這個習俗。故鄕古老傳說,在夏至那天吃了「餛飩」,可以不「蛀夏」,就是在夏天不因受暑熱而生疾病,此說似涉荒唐而迷信,但究不知如何出典,我想一定有來歷的。

  • 文章寒食節典故與清明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2期  作者:鄭行泰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传统节日 寒食节 历史典故 民间习俗

    「燕京歲時記」說:「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煙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所謂『清明即寒食,是因寒食期間為冬至後一百四至六日,而一百六日恰好是『清明日』。唐人詩裡有『寒食』的詩句云:『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寒食與介子推從古書上多說:「寒食節」是起因於介子推抱木自斃,說:「春秋時代」、晉獻公有「申生」、「重耳」二子。因為獻公寵幸驪姬,殺死長子申生,次子重耳就奔走他國。那時候,有狐偃、趙衰、顚頡、介子推與四個部下,保護他去逃難。逃到曹國,糧食吃盡,重...

  • 文章雲南民歌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資料組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云南民歌 歌词选集 民间习俗

    花燈調:新玉美人 楊文香、王怡萍、莫金玲等12.人合唱女:玉美人,坐閨房,費思量,哎呀依得喲,元宵佳節怎麼穿,叫郎來商量,哎呀依得喲,叫郎來商量。男:耳聽得,美嬌娘,在呼喚,哎呀依得喲,忙到房内看端詳,衣裳放滿床,哎呀依得喲,衣裳放滿床。女:大紅衣,綠花裙,比一比,哎呀依得喲,問郎那套最漂亮,綉鞋穿那雙,哎呀依得喲,綉鞋穿那雙?男:絨布鞋,青濫衫,隨便穿,哎呀依得喲,上元佳節看花燈,有誰看妳穿,哎呀依得喲,有誰看妳穿。女:燈好看,人嬌美,月兒亮,哎呀依得喲...

  • 文章夜合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張奉先  出版时间:2001-09-01
    关键字: 沭阳风貌 民间习俗 神话传说

    沭陽縣城東南六十里,有個塘溝鎭。東門外崔家灘,村後有個大土墩。方圓有二百公尺、高三十公尺。左近另有一個小土墩,比前者小得多。傳說,這兩個土墩,每到夜裡就合到一起來,故稱夜合墩。夜合墩裡,古時原來住著兩個禿丫頭,每到夜裡,她們就要到一起玩耍。她們很善良,四周百姓每遇紅白事,只要在頭天晚上到夜合墩前燒炷香禱吿一番,說明要多少碗呀,碟呀之類的東西,第二天早晨到那裡,準能如數拿到。用過再如數送回。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後來,有一個貪心的人,竟把借來的東西據爲己有...

  • 文章大鱔魚的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鮑宜龍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鳝鱼 民间习俗 邻里交往 区域文化

    鱔魚是人們喜愛吃的一種魚類,由於它有雌雄同體,又酷似蛇的特點,所以關於它的傳說較多,我現在講三個大鱔魚的事情給您聽聽。四年前的夏天,我鄕馬庄村一個水塘四周農戶家養的小鴨經常少,於是各家就互相猜疑、漫罵,有時還引起打仗,住在塘邊的鄕廣播站小陳一天夜裡回家走過塘邊,借著月光,發現塘裡有條黑乎乎的東西,就回家拿來手電一照,原來是一條大鱔魚。第二晚,他準備好魚叉守候在塘邊,等到夜十點多鐘,那魚又上來找吃,被小陳一叉叉個正著,那魚一驚,將他連人帶叉拖下水,人魚搏鬥...

  • 文章「神仙床」的來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張兆雄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灌云风貌 道教文化 民间习俗

    灌雲縣同興鎮東北角的張寶山上有一處古跡叫「神仙床」,其形三面高,均在一尺五寸左右,中間平,八尺長四尺寬,提起「神仙床」的來歷,還得從雲臺山說起。話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雲臺山前頂有座大廟,廟裡邊有個老道叫「清風」道長,終日帶領眾徒吃齋念佛。一天,清風道長外出雲遊,意外的在深山中得了無價之寶—千年得道人參,老道喜咭咭的捧回廟裡,吩咐燒火道童張果老將人參洗淨煮熟,以便老道享用,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不老長生。晚飯後張果老開始煮人參,煮著煮著,鍋裡冒出的熱氣越來越香...

  • 文章春節風俗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0-03-01
    关键字: 春节文化 民间习俗 沭阳风貌

    年,《康熙字典》註:「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爾雅·釋天》曰:「年,歲也。周稱歲曰年,取年穀一熟之義也。」《辭海》註:「舊以立春爲春節,民國改用陽曆,以舊曆元旦爲春節。」《後漢書》楊震傳曰:「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心焦。」漢代之春節,即立春也。淸代以後稱年曰春節。年,迄今有四千多年之歷史。據傳說,年乃是一種凶惡之猛獸,其形似獅非獅,似虎非虎,似豹非豹,似狼非狼,故稱「四不像」,殘害人類,但牠最怕響聲、烈火和紅綠色。所以民間在年之來臨,千家萬戶貼春聯...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