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来源共返回6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茅命名探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思茅 命名 来源 诸葛亮

    思茅一名,根據老一輩人士的相傳,說是諸葛孔明南征至此,忽然思念其茅廬生活,因而命名留念的。縣城東南郊外,有一地方,名爲諸葛營,就是當年諸葛孔明紮營的所在云云。實則孔明未曾到過思茅。其名始見明史,原作思毛,淸作思茅,顯係譯自土人語音,所以有思毛、思茅之不同。果爲孔明所命名而流傳下來,則明史不致又作思毛。所謂孔明因興茅廬之思而命名留念之說,乃明以後好事者附會之言也。思茅舊爲車里宣慰使司轄境,明天啓間,車緬之戰,車里宣慰使刀韞猛與其子召河璇,卽在思茅被緬寇所執...

  • 文章丘、邱兩姓的河南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彭桂芳  出版时间:1974-01-25
    关键字: 姓氏 来源 宗亲会 邱氏 丘氏

    邱姓的郡望是「河南」,堂號也是「河南」,因此,普天之下的邱姓中國人,幾乎全都以「河南邱氏」自稱。在我國的芸芸衆多姓氏之中,邱姓固然大大有名,另外還有一個丘姓,也盡人皆知。邱、丘二姓,讀起來完全一樣,僅在寫法上有一個「邑」旁的差別,而更爲巧妙的是,丘姓的郡望和堂號,也全都是「河南」,普天之下的丘姓中國人,同樣全都以「河南丘氏」自稱。實際上,邱、丘二姓在各方面的雷同,不是巧合,而是具有深厚的淵源——他們根本就是系出同源的一家人,先有丘姓,再有邱姓。丘姓,是一...

  • 文章二黄腔的来源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8期  作者:劉國杰  出版时间:2011-01-10
    关键字: 二黄腔 来源争议 学术研究

    大陸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的劉國杰,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即從事戲曲闖作與研究,就其課間講義,彙整編輯為《西皮二簧概論》,對二黃也有深入研究看法:

  • 文章「來蘇」補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来苏 地名来源 资料补遗

    江西文獻,中華民國一〇〇年五月出版的二二三期五十五頁,刊載崔若林先生「九江的紀念地名」,內有:「蘇東坡赴高安看望弟弟蘇轍,路經山口某村,助一學堂解難。村人為感激懷念他,便取村名為來蘇。」但未說明「助一學堂解難」是解什麼難。就我個人所知,學堂所遇的難是:某村設有學堂一所,請來外地先生執教,本地學者吃味,乃出一聯曰:一簍無鱗魚,鱔長、鰍短、鰻有耳。要執教先生答對,並限三日對出下聯,答不出即以離職為條件,執教先生接聯後苦思二日無法答出,看看到期,憂慮臥床。適蘇...

  • 文章吾埔婦女通稱孺人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作者:留園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大埔妇女统称 孺人 来源 趣闻轶事

    古時婦人,因夫榮子貴而受皇帝封贈者,謂之命婦,命婦可分七級: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普通婦人,則通稱爲某氏,所以別貴賤也。(民國以後,因已廢除封建制度、統稱夫人)惟獨吾埔婦女,則除其夫或子躋身顯官,另有較高之封贈外,其餘悉稱孺人。筆者少時,曾以此事爲奇,詢之鄕中父老,始識其中原涉及一段不平凡故事,特爲表揚於下:考吾邑係僻處廣東東北角之一個小縣,由於境內山多田少,地瘠民貧,故男人多出外謀生,家中事...

  • 文章歐陽棣香校長嘉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欧阳绍祁 清廷官衔 资料来源

    我意快时花亦笑天机妙处鸟能言注:一、清廷殿试进士及第并保荐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封赐台甫「欧阳绍祁」,一般庶民不得称唤。二、清廷官衔:工部主事、萍乡知事民国时代分宜中学校长。系旅台欧阳遂乡贤(农业银行罗东行经理)之尊翁。三、资料来源:分宜县志分中三届学生刘青藜蒐集敬录。

  • 文章家鄕俗話選註㈩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金溪翁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宁波俗话 来源注释 家乡话

    拆屋鋸榔頭:槌或鎚家鄕話叫榔頭。榔頭有木做的鐵做的,木做的榔頭用尺把高六七寸直徑的圓柱形木材,側旁加上一條握手柄,造屋時用來敲入榫頭入孔,或打木樁。做草鞋的材料草必須用榔頭敲打柔軟方可編織草鞋,剝下來黃麻綠麻苧麻也必須用榔頭敲打柔軟,才可洗去表皮剩下麻的纎維方可派用場。以上祇是擧幾個例子說明榔頭用途一部分。當想到用榔頭時,手邊沒有這種工具,又無現成的材料,那怎嗎辦?想到房屋中木料都能做榔頭用,(家鄕房屋多是木架瓦頂磚墻,柱梁都是六七寸以上的大木材)祇要鋸...

  • 文章三北的俚語㈦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7期  作者:黄影帆 出版时间:1979-12-01
    关键字: 慈溪俚语 名词 代名词 来源解释

    名詞及代名詞(續上期)95、長生果:卽落花生。96、天羅:卽絲瓜。97、睏晝覺:午睡。98、離銹(寫音):鄕人稱人身上搓出來的膚泥。99、麻將:鄕人稱麻雀爲麻將,方城戯謂之搓麻將。100、白鴿:鄕人稱鴿子不論何種顏色均叫「白鴿」。101、奶名:人的乳名鄕人稱「奶名」。102、水門汀:鄕人對水泥之土稱,cement之譯音。103、退管 退是寫音,漂的意思,卽釣魚竿上的浮瓢。104、流河 實際上之游河,游泳鄕人說成「流河」。105、河手板 鄕人稱手掌般大的鯽魚爲「河手板」。106、外鵝 鄕人管...

  • 文章糊凍者粥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民间习俗 糊涂 追溯来源 孔子故事

    在苏北,尤其在海州地区及鲁南的方言中,把粥称之曰稀饭,或曰「糊涂」的流传甚远、甚广。记得童年时母亲常在晚餐时叫我们喝稖糊涂或小麦糊涂。问其「糊涂」一词的来源,那就鲜为人知。这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时期,从孔子在鲁国曲阜创办杏坛书院时的一个小故事说起。一天,学生颜回、曾参、子贡、子路等在一起玩耍,畅谈各家最好吃的食物。子路说:「母亲做的肉冻最好吃。」冉求说:「母亲做的鸡冻最好吃。」子贡说:「母亲做的鱼冻最好吃。」颜回听之不语,后被众人追问才漫不轻

  • 文章福州疍民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仰青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疍民 来源考证 生活状况 文化习性

    福建沿乌龙江及闽江之下游一带(尤以福州区域为大),亦散布有类似广州之疍户,(即艇家);但在福州,对其种族之名称,不曰疍民,而呼之曰「科题」或「曲蹄」,此二者均只知其音,而不知其义。歴来有注意此名称之由来及其意义者,累世追究而不得其当,因之对于其种族之来源,无从明悉,说者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对此问题,亦留心久矣,近特检考各有关之书籍,发觉颇为满意之记载,并加以己意之推阐,或能说明此一种族之源流,与其得名之原因。乃不揣谫陋,决然么之于世,以供大家作进一步探讨

共60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