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曲艺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地方戲常州灘簧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3期  作者:童致祥  出版时间:1973-02-15
    关键字: 常州 曲艺 滩簧

    在我們大陸上,江長以南的各縣市,風土人情,地方習俗,以及各地的言語,都有不同的地方。俗云:「江南十里蠻」,誠非謬也。就是以民間娛樂來講,亦隨各地的環境而構成。我們家鄕的民間娛樂,除京戱之外,尙有本地的一種戱劇,名曰:「灘簧」。這種地方戱,在我們每個鄕村角落裡演唱,甚爲普遍,吸引力很大,可說是鄕村婦孺們最喜愛的一種娛樂。常州灘簧的名稱,不知起於何時,現在缺乏資料,無從査考。根據辭源的記載:「一種彈詞俚曲,杭俗遺風;灘簧以五人分生旦淨脚色,用絃子琵琶,胡琴鑼...

  • 文章人生有限而無限,歷史無情還有情。悼念曲學宗師王季思先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4期  作者:胡雪岡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王季思 教学 曲艺 典籍

    ——王季思一九九四年春聨

  • 文章細說「錦綉」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团员群像 锦绣发展 锦绣远景 锦绣曲艺团

    来,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玩者尽兴,唱者痛快。锣鼓敲响,引来一批曲艺新秀,他们年纪轻、本钱足,学习能力强,进步神速,引发我们正式组团的构想。台北市申请牌照不易,就由朱伟彬利用他过去票友演出的资历,提出房产证明,在台北县申领「锦绣曲艺团」的牌照。今(九三)年五月廿六日,拿到以朱伟彬领衔的正式牌照,他理所当然的就是团长,周德建是副团长,笔者被推为荣誉团长,五姨执掌财政。二、锦绣基地六月下旬,我们租得台北市西宁南路三六号狮子林大厦七楼第一室为锦绣基地,解决原先

  • 文章喜聞粵劇譜新章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4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6-10-10
    关键字: 粤剧 曲艺活动 粤剧创新

    今(二〇〇六)年夏天,为庆祝关圣帝君宝诞,在香港举行了一场「港台省深珠澳粤曲演唱大会」,由香港东方之珠曲艺团主办,香港广西同乡联合总会参加协办。大会从晩上七点钟开始,除了有港澳的名唱家演唱,还有来自广州、珠海、深圳的著名唱家助阵。当晩可容七百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形成爆满状态。因为听这些巨星齐集一堂献唱,机会十分难得。在各首精彩唱曲中,安排了一首「刘三姐(在传说中,刘三姐不但是广西家喻户晓的歌仙,在全国也肯定她是歌仙)之喜结良缘」,由深圳来的李强先生和曾

  • 文章曲艺漫谈 淮海锣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史紅路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淮海锣鼓 历史变革 唱腔唱词 曲艺漫谈

    淮海鑼鼓是我淮海地區的主要曲種,亦稱「工鼓鑼」,它與淮北大鼓有一定的淵源。淸乾、嘉年間即已形成,最初爲兩人合唱,其中一人敲鑼,一人打鼓。辛亥革命以後,逐漸改爲單人說唱,由演唱者自己又是打鼓,又是敲蘿,眞是手不停,嘴不住。鑼鼓均爲特製,鼓小如球,兩邊有環,架在叉杆上,有的放在長凳一端,信手可敲。鑼大如盤,名曰「獅鑼」,又稱「七寸鑼」,鑼帶有沙音。鑼鼓點子很多,隨唱詞內容而有變化。有開場鑼、收場鑼、唱腔鑼‥‥‥開場鑼中分「鳳凰三點頭」、「三跺脚」、「長番鑼」...

  • 文章我寫大鼓詞——從「藝苑頌」到「海峽情」的一段往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婁玉舟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演出随笔 曲艺节目 曲艺 天涯共此时 花木兰 唐伯虎点秋香 含灯大鼓

    本文作者婁玉舟先生爲已故張信義鄉長之長公子(從母姓),現任中央電視台記者、導播、製作人,青年有爲,前途無量。爲愛護「鄢陵雜誌」,常撰稿支持,並特別情商大陸含花大鼓藝術家溫淑萍小姐,爲「鄢陵雜誌」撰稿,分享鄉梓,謹此致謝。——編者——

  • 文章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春節團拜聯歡大會湖北戲劇簡訊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2期  出版时间:1996-12-10
    关键字: 春节团拜连环大会 海峡同乡互动 曲艺

    湖北表演艺术〈鄕音贺岁〉演出为增进浓厚鄕土情趣,欣赏湖北道地戏剧,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本会特于春节团拜期间,邀请我(湖北)省京剧团,表演艺术家张明智等三位来会演出,以「鄕音贺岁」而藉表慰问之忱。渠等来台演出食、宿、交通均由台北市湖北同鄕会负责,而其来回机票,亦另筹经费支应,敬希届时踊跃观赏,共襄盛举。·演员阵容:张明智 湖北武汉说唱团艺术总监 湖北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演员 著名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邹立 湖北省艺术硏究所副所长 湖北曲艺家协会理事 国家

  • 文章溫州唐氏票房來訪記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5期  作者:陳芳芳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唐氏京剧票房 瓯江国剧社 曲艺切磋

    是北京名老旦赵宝绣小姐的得意门生,黄建忠先生(老生)学习不久,但也能字正腔圆,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国剧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深得国人喜爱,当心中有怨时,唱唱国剧可消除心中的怨气,另又可帮助全身的筋骨舒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此次邀请到唐氏票房来访,作两岸文化交流,曲艺切磋,相互研习,可算给我们上了一课,又该团于返乡前夕,二次拜访本会相聚甚欢,临别不胜依依,相约故乡见。

  • 文章通渭小曲——劉海打柴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8、79期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通渭小曲 民间曲艺 《刘海打柴》 地方剧种

    本编辑定特针对西北地区,流行之通渭小曲作一介绍通渭小曲是一种有着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曲艺。它与「花儿」、山歌、青海民歌、陇东道情、北路乱弹等在陇中一带流传甚广,深受劳动人民的青睐。马营地处古「丝绸之路」。据考:马营古镇在唐、宋时期已有市场交易之雏形——茶马互市。北宋哲年间筑堡设寨,已具规模。元大德之期设「苑马寺」之建制。明、清时设「安定苑」,相当于县级建制。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明、清起,古镇马营已成为甘肃四大名镇

  • 文章爲粵樂薪傳打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4-10-30
    关键字: 广东同乡会 粤乐 发扬光大 锦绣曲艺团

    今年七月十八日星期日中午,由一群广东曲艺发烧友组成的「锦绣曲艺团」,在台北市西门町金狮大酒楼宣布成立。我和本会几位常务理事、理监事应邀参加了盛会。广东粤曲清新柔丽,源自粤剧清唱。它用广州方言演唱,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广州方言区域,并流传到东南亚、北美等粤籍华侨及华人聚居的地区。粤曲粤剧对广东人来说,既是娱乐,也是最大的精神慰藉,其重要性无庸置疑的。台北市广东同乡会对粤乐及粤剧社团的支持是义不容辞的。不仅是因为出于一种乡情道义,更大的意义是它有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