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联共返回2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春联上下怎么分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楊新成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春联 春节 桃符

    拿到春联怎么念都顺,要贴了就觉得难以决定哪一句放左哪一句放在右,其实古人早有规矩,上联尾字应为仄声,贴在面对门的右边,下联尾字应为平声,贴在面对门的左边

  • 文章炮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戸更新 谈写春联的滥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0期  作者:一萍  出版时间:1988-02-20
    关键字: 春联 民俗 文学 吉祥

    据黄帝书载:上古时候,有荼神垒郁兄弟二人,都能够捉鬼。在度朔山的章桃树下,检阅百鬼,凡是凶恶害人的,他们都用苇草做的绳子缚了给老虎吃,后来的人常在除夕装饰了桃人,垂了苇艾,画了老虎,张贴在门上,用以驱鬼避邪,这就是桃符的来源。据荆楚岁时记载:当时门户上的饰物,既不是春联,也不是画。符本来是由金、玉、铜、竹、木,做成的,上面雕刻着如虎类的花纹或文字,剖分为二,各执其一,遇事时则合符验证,古时军政大事首以此为凭证,因为这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所以民间就用这种符来

  • 文章「苏杭楼」主人续赠送春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8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苏杭楼 赠送春联 电话索取

    创办历十四年的苏杭小舘,现已改名「苏杭楼」,主人同鄕会理事谢脩正,今年继续赠送春联。需要的同鄕可以电话索取。

  • 文章迎春谈春联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8期  出版时间:1970-02-15
    关键字: 春联 朱元璋 石达开

    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相信桃木可以避邪,过年时用桃木板挂在门上,后来逐渐变成用红纸代替,并写上吉利和希望的词句。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南京,开国建元,才演变成为现在的春联具体化、普遍化起来。话说朱元璋是皇觉寺里的一个小和尙,在元朝末年,朝政日非,官迫民变,久被压制的民族精神,勃然以兴,天下骚然。他因缘时会,崛起兵间,驱逐顺帝,削平羣雄,登上天子寳座,所谓大丈夫得志当如是乎!志得意满之余,在开元前夕,一时心血来潮,谕令南京城店户,一律于洪武元年元旦

  • 文章巧聯妙對 應連雲港人保春節聯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4卷 第1、2期  作者:李朝林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巧联妙对 春联 学者观点

    ▲龍襄人壽;兔保險夷。(嵌字格)▲兔穎豪紓人壽險;龍圖樂保萬家春。(嵌字格)▲龍舞港城春爛漫;兔歌墟浦物華新。▲龍騰盛世,海港春來早;兔躍明時,山城壽險夷。▲兔躍港城,朐陽漫撒黄金豆;龍涎溆浦,連島紛懸碧玉珠。▲龍夷萬戶千家險;兔壽五湖四海人。▲龍騰花果山,漫山花果搖春色;兔躍水簾洞,一洞水簾漾好風。▲玉兔春來更著花,花開盛世;蒼龍日暮還行雨,雨漱神州。▲兔演輝煌新視界;龍移秀色大文章。▲墟浦人文輝玉兔;港城經貿奮淵龍。▲輕研龍墨謳開放;漫引兔毫畫小康。...

  • 文章吉光片羽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2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杨子宜 诗词 辅臣公 咏毛虫 春联

    五、杨子宜妙联富顺卢逸叟有子铁铮,中式进士,后任山东高等审判厅长。其去烟台,同里廪生杨子宜有诗赠之云:「此去烟台路几千,刼余骨肉待团圆。明朝送尔孤帆远,回首江城定黯然。」诗不见佳。惟其所作铁铮丧偶一联,颇妙。上联云:「三年病,舅姑愁。熊罴入梦,仍空。顾掌上珍珠,怜甚!」下联云:「万里行,夫子贵。杜宇催归,稍缓。留眼前针线,悲夫!」六、辅臣公咏毛虫先祖辅臣公,榜名文选,屡试不第,仅以监生终。平日舌耕为业,民初设舘富顺城北之西湖畔毛氏宗祠,有春联云:「春酒熟

  • 文章过新年话春联

    来源期刊:《連聲》 第7期  作者:謝應財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新年 春联 春景 桃李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家家户户门扉贴上春联,显得过新年的气氛,为人们带来春的讯息。现代社会已由农业转入工业,而进入资讯的社会,但一到春节,大家仍不忘民族文化的春联,这是由于它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产物,也是国人生活习惯之一环,虽然仅是新年的点缀品之一,但是因为它是用红色纸书写的,而且附有瑞祥的语词,故为大家所喜爱,希望借此带来好运气,这种风俗,据说起源于宋代,到明代才流行于民间。古人每逢新年,为了压邪去魔,保一年之平安,常以二块桃木板悬于门楣谓之桃符,并书

  • 文章春節話除夕

    来源期刊:《同安》 第62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除夕 春联 《风土记》 春节

    粮,年年食不尽」之意。人们还要放鞭炮,贴春联以迎接春节,过新年。贴春联以祭门神辞旧岁,象征新春瑞祥。春联由「桃符」演化而来,古中原以桃木板绘门神像悬于大门两边驱邪,称「桃符」。汉代绘勇士成庆、荆轲、南北朝绘神荼、郁垒、唐代绘秦琼、尉迟恭、晚唐时加绘钟馗。五代后蜀主孟旭自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颂词,取代桃符门神是春联之始。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祈求瑞祥,民间还有段传说。据古远中原神话传说「年」是一种猛兽,每于除夕出而食人,但这种猛兽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火花

  • 文章故鄕憶舊——農曆臘月所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9期  作者:秋風  出版时间:1983-01-20
    关键字: 春联 崇安寺 中堂画轴 堂对 周成益

    在台湾一到农历腊月,不论城鄕各地,摆满了卖春联的摊子,生意十分兴隆,不到一个月时间,可以赚到一笔过年盘川。写春联虽是小道,可是古来文人学士往往藉春联述其门第,抒其怀抱,并以斗奇逞才。如湘阴左宗棠少时,在湘潭读书时,曾手书一春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语气何等濶大,可以窥见其胸襟。故鄕在农历腊月,并无春联摊子可见,春联大多自写,或请塾师书写,写得多很可观,所以明太祖奠都金陵以后,天下太平,每逢除夕,要微服出行,观看春联,后世

  • 文章闲话春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馬春鵬  出版时间:1984-12-01
    关键字: 春联 民俗文化 学者观点 往事回忆

    每到旧历新年家家户户,皆要贴出一付崭新的对联来,以示庆祝,此为中华的民俗文化特色之一,非特我们海属如此,即全国亦莫不皆然。所谓「桃符万户更新」,即此之义。据说关于春联之缘起,始于五代时蜀主孟昶,因其有「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联流传下来是故。词语虽极平淡,然其实为春联之创始者。回忆余于九岁之际,即从事学写春联,大哥在旁曾笑语道:「不可将字写错,免为他人笑话。并谈一则诙谐故事说:有某塾师为他人代写春联,而将牛栏上「槽头兴旺」联内之「槽」字,误写为「漕」字

共27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