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的演变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介紹一些失傳已久的古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鳳臣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古汉字 文字 文字演变

    今人生活中,仍然有机会碰到的古字,选辑成篇。提供青年朋友们参考。二、文字演变的原因及其例证我国的文字,每个字的形体,都代表着一种事物情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木」字,它在古代的「篆」体,字形是「」。中间的「—」,是树身;上部的「」。是树枝;下部的「」,是树根。整个的「」字,它显示的是一棵大树的完整形状。木,改写成现在正体楷书。就变成了「木」。这是因为「楷书」的笔画正直、不弯、不曲。有所谓「永字八法」,也就是「点、横、竖、钩、撇、捺、折、曲」的笔画。「」字上部

  • 文章「于」字淺説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文字学 文字考究 发音演变 “于”字浅说

    ㈠說文:「亏,从丂,从一。象氣之舒。」甲文作亐,金文作于,中間一畫均上通。隸作于者,用古文也。隸書有亐、于、亏三字,形稍異,皆一字也。說文所云「象氣之舒」,氣者發言之聲氣;舒者發言之審愼,所謂「敏於事而愼於言」。故「愼於言」者,講話時,往往先來個發語詞于(〤)!於(〤)!嗚(〤)!阿(丫)!哦(ㄛ)!粤(〤丫)!這種「象氣之舒」的呑呑吐吐,要說不說的聲氣,乃就其所欲之言,稍作稽留,以虞失愼也。另一發語詞「維」字,在祝文、祭文中常見到的,而宣讀時的聲調遲緩...

  • 文章釋豐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 文字 演变 字形 考证

    我国文字起源,由来已久,据文字学家推测,中国文字之产生约有万年以上。原发轫于图绘文字,至殷代甲骨文已演成符号文字,也就是象形文;继而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作,这是文字演变发展的过程。其形体也屡经改变,先由甲骨文、钟鼎文、篆文、隶书、直到现在的楷书。而楷书有许多字的分别,只是一点一撇之差,就成为另一个字;又有形体极近似而错用的,更是不胜枚擧。丰和豊常有些人混淆不淸,浅释如下。丰字甲骨文作、钟鼎文作、篆文作。说文:「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古文

  • 文章釋中——中華文化的溯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曾定一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文字解读 中字演变 中华文化

    我以不才,寢饋經書數十年,認定我中華文化之結晶在一「中」字,因而硏求古人制作「中」字象形之所以然,其中實含盛衰哲理。當今旣盛倡文化復興,此種探本窮原工夫,似不可少。願襮一得之見,求大君子之教正!幸甚!幸甚!

  • 文章書法的價值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13-10-31
    关键字: 价值观 演变过程 功效 中国文字 书法艺术

    前言中国文字由形音义三大要素所组成。若详细追溯祖先创造文字的睿智,必然想到所谓的「六书」:(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外国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等,都是由字母联缀而成的单字,由单字组成句子;而中国文字则是一字一音,字与字之间可以构成另一个词汇。外国文字的词汇,有的是单音节(Syllable),有的是两个以上的音节,在发音上没有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简约。中国文字既可用来表达思想,记载事情的经过,也可以经由文字的演变

  • 文章象形淺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84-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象形 演变历史 《象形释例》

    中国文字,乃吾先民为适应实际生活之需要而产生。自远古以来,由于生活领域不断扩大,思想文明之不断进步,而文字亦随之孳乳演变,仍有今日优美之形体。其在运用上,亦具有优异之特性与最高之艺术评价。诚为我民族智慧之精华,中华文化之光辉,远非其他文字所能比拟。盖有文字之前,先有图画,由物形图画简化而成之符号,印象形文。郑樵六书略云:「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凡象形者皆可书也,不可画则无书矣。」是知象形文,实为图画进为文字之滥觞。六书所称象形、指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