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13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音正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陳樂天 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乡音 文字 俚语

    附註:未完待續

  • 文章古玺文字印联选出版后记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8卷 第4期  作者:林劍丹  出版时间:2002-08-01
    关键字: 古玺文字 文字学界 文字研究

    青年时代师从介堪夫子学习金石书法。一次他偶然谈及三十年代在上海,尝试以古玺文字作联,受到书画界名公巨擘不约而同的赞赏,认为它既有金文遗韵,又无小篆俗尙,另辟一径,高古秀雅,清新可爱。只可惜古玺文字能够识读的不多,要加以变化运用,首先应当深知篆书篆法,要「遵修旧文而不穿凿」,笔笔须有来历,鼓励我们学生以后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可是限于当时的条件与学力,我们还仅周旋于小篆,对先秦文字实在不是一时所能力及。何况战国时期六国文字错杂,不是轻易可以涉足的。近十余年

  • 文章恭喜不是恭禧及其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文字 语言 恭喜

    急景凋年,臘鼓頻催,又到了歲暮時分。人們在新年出門見到親戚朋友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這句新春期間人們常掛口邊,耳熟能詳的話,卻常被人誤說成:「恭禧發財!」余豈好正名乎?實在是不得已也!再不挺身而出,眞有積非成是,劣詞驅逐正字之憂矣!七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的《民生報》第九(影劇新聞)版頭條標題是:「透過螢光幕,明星大拜年,紐約世界電視台代捎恭禧!」同日該報第十一版的頭題爲:「三星拜年,熱情洋溢,張雨生、王傑、米雪向您說恭禧。」台北的力霸房屋公司所出的七十...

  • 文章洪通與江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80-01-06
    关键字: 江僧 文字 著作

    几乎人人知道台南北门代天府前,有个绘画的洪通,却不太知道麻豆五王庙代天府后,静修院有个玩文字学的江僧,他是浙江人,眞是、人比人,气煞人。如今只好借洪通的大名,来说江僧的故事。何政广写鄕下画家洪通时说「艺术发生基于需要和创造,原始艺术朴实纯正,洪通的画土生土长就像民谣,从传统看他不是画家,但他所表现的都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连。」这番话也可用来说明江僧的玩弄文字文字的发生也基于需要及创造,原始文字朴实纯眞,只是尙未脱尽繁重的图画字,自篆而隶楷渐趋简易,不幸到

  • 文章说中国文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9期  作者:田倩君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文字 文化 象形文字 造字

    文字是文化的根本,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文化乃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帜。有了文字,人类社会才得光灿文明!然而人类迈进文明的初步,是在何时?那就要知道文字创始于何时,依唐兰氏古文字学导论说:「中国文字创始应有万年的历史」,此说似嫌夸大。先师董彦堂先生依据考古资料,山崖洞窟,各种发现来证明中国文字应创始于新石器时期,去今约七八千年之历史,那正是人类生活进入农业经济社会之初期。人们从渔猎,游牧而进到部落社会,聚居,人与人之间事故日多,接触频繁,结绳记事已不

  • 文章象形文字耀中华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8期  作者:劉至誠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文字特点 艺术价值 象形文字

    文字乃是先民进入文明的最高表现,祖先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就眼前所见的事物,创造出象形文字,以供自己所用。世界上能创造象形文字的民族也祗有三个;埃及、巴比伦与中国。直到现在仍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也仅有中国了。中国的象形文字使用到现在,也是几经更改,所写的形状已非初期全貌。但就其字形仍能追寻出它变化的脉络。象形文字的特色,顾名思意,它是必须有形可像,既然象而不离形,则书写起来必定难度很高,因为它像似一幅图画,所浪费的时间确实不赀。由于这一缘故,如埃及巴比伦

  • 文章「于」字淺説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鄧和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文字学 文字考究 发音演变 “于”字浅说

    ㈠說文:「亏,从丂,从一。象氣之舒。」甲文作亐,金文作于,中間一畫均上通。隸作于者,用古文也。隸書有亐、于、亏三字,形稍異,皆一字也。說文所云「象氣之舒」,氣者發言之聲氣;舒者發言之審愼,所謂「敏於事而愼於言」。故「愼於言」者,講話時,往往先來個發語詞于(〤)!於(〤)!嗚(〤)!阿(丫)!哦(ㄛ)!粤(〤丫)!這種「象氣之舒」的呑呑吐吐,要說不說的聲氣,乃就其所欲之言,稍作稽留,以虞失愼也。另一發語詞「維」字,在祝文、祭文中常見到的,而宣讀時的聲調遲緩...

  • 文章介紹一些失傳已久的古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鳳臣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古汉字 文字 文字的演变

    今人生活中,仍然有机会碰到的古字,选辑成篇。提供青年朋友们参考。二、文字演变的原因及其例证我国的文字,每个字的形体,都代表着一种事物情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木」字,它在古代的「篆」体,字形是「」。中间的「—」,是树身;上部的「」。是树枝;下部的「」,是树根。整个的「」字,它显示的是一棵大树的完整形状。木,改写成现在正体楷书。就变成了「木」。这是因为「楷书」的笔画正直、不弯、不曲。有所谓「永字八法」,也就是「点、横、竖、钩、撇、捺、折、曲」的笔画。「」字上部

  • 文章路漫漫其修遠矣——論「兮」與的用法「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6卷 第2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文字研究 学者论述 “兮” “矣”

    年前偶从台北市重庆南路过,顺便到书店去看点书,欲增加点墨水。在书架上看到一本「联经出版社」民国七十六年十二月出版的「大陆探亲问题面面观」,翻开扉页,见到的是一帧彩色长城照片,下面写的却是这样的说明文字:「路漫漫其修远矣。」查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原文应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两句的语尾所用助词不同,不可误用!,按楚辞离骚内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曼曼亦作漫漫,长远貌,脩与修通。兮是语助词,虚字,见广韵。孔脩

  • 文章釋豐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丰县 文字 演变 字形 考证

    我国文字起源,由来已久,据文字学家推测,中国文字之产生约有万年以上。原发轫于图绘文字,至殷代甲骨文已演成符号文字,也就是象形文;继而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作,这是文字演变发展的过程。其形体也屡经改变,先由甲骨文、钟鼎文、篆文、隶书、直到现在的楷书。而楷书有许多字的分别,只是一点一撇之差,就成为另一个字;又有形体极近似而错用的,更是不胜枚擧。丰和豊常有些人混淆不淸,浅释如下。丰字甲骨文作、钟鼎文作、篆文作。说文:「豆之丰满者也,从豆,象形,、古文

共138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