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历史共返回30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化史话秦朝的崛起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李甲孚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文化历史 秦朝 崛起历史 秦始皇 秦始皇陵

    年的印度古诗「摩诃婆罗」,已有支那之名,是印度慕我国文化而称的(见苏曼■全集)。

  • 文章南昌城鄕聞見瑣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8期  作者:羅時實 出版时间:1969-05-02
    关键字: 南昌 往事回忆 状元府 文化历史

    鼎甲與考試(上)南昌有狀元府,爲大庾狀元戴衢亨故居,左邊爲謝家巷,圍牆半截赭色石塊,先師熊圜橋先生語余,此虎斑牆也,會垣僅此一處有之。右邊爲木商徐老槐家,庭園假山頗見邱壑。背面爲中國銀行與順直會舘,在南昌爲一流公舘地帶。狀元府入民國後向爲大官公舘,一度爲南城吳鈁(伯琴)產業。中間轉歸表秋舫。民十五李協公來省曾以此爲行臺,一連五進,並排五關,每進有大天井,八字頭門,水磨灰磚,左首花園學屋,謝家巷另有側門。在筷子巷包竹峯新宅未建以前,南昌大公舘以此處規模第一...

  • 文章江右學風與學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蔡仁厚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江西学风 学术思想 禅宗 理学 文化历史

    不太对应。何以如此?原因之一,是主编郑晓江教授说我可以随意挥洒,无所拘忌。原因之二,则是这部硏究文集的内容,都是江右历代思想家的生平事蹟、思想理论、学术贡献、文化影响,而书中各篇,皆属专家学者的精心之作。珠玉在前,自然无须再贡刍荛。不过,临了还是想说几句话。海运既通之后,江西的使节之路荒凉了。加上京广线的铁路通车,江西这边更益发寥落了。不过,人文厚蓄的江西还是有潜力的,单就宜黄大师欧阳竟无而言,他便是当代第一等的人杰。他自己弘扬法相唯识之学,而他门下的梁漱溟

  • 文章許愼與酒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3期  作者:陳滿倉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酒文化历史 《说文解字》 文章解读

    酒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酒的历史是与中国古老的文字、文化以及其它文物,如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等同步发展和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硏究酒和酒文化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专门的学问。对此项硏究最系统、最深刻、最详细者,最早见于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和伟大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省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人。曾为郡功曹,举孝廉,入为太尉南合祭酒,后辟洨长不就归乡,卒于家。他一生致力学问,开文字说解

  • 文章客家人的百科全書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3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研究文丛 文化历史 书目简介

    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的《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汇萃了广州、深圳、梅州三市二十多名专家的心血,首开省内跨地区学术合作先河,联合编纂的一套客家文化普及丛书,于二月廿八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隆重首发。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副主任钟启权、副省长谢强华及原省老领导王维、肖耀堂、黄浩、刘兆伦等出席了首发式。文丛八本重点突出,结构完整,荟萃客家文化历史,每本书都有突出的地方。《客家新探》实出一个「新」字

  • 文章「認識故鄕」與你同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4期  作者:陸幼爲  出版时间:1999-04-20
    关键字: 认识故乡活动 青年乡长 文化历史 风土人情

    青年励进社社长 陆幼为一、缘起:本社为增进在台湾成长的青年乡长,能藉旅游访问对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工商繁荣、风景优美的故乡——无锡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今年八月特举办一次「认识故乡」旅游活动。您将有机会了解故鄕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也将会游览锡惠公园、登临壮丽的九龙山(惠山),欣赏璀璨的太湖风光,一睹最近落成的灵山大佛庄严宝相。家乡的名产,更是不能错过品尝。这都将是珍贵的亲身体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办一次返乡活动不容易,人力、物力均须配合,不知以后是否再有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对中国历史文化析论精辟(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历史文化 文化研究 思想文化 熊十力

    自从我国第一位大史学家司马迁,由于「通经致用」,据经书的义理写成伟大的《史记》一书后,二千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即以博通经史为风尚。西方人直到近代,始有索罗金等人提出「哲学家写历史,历史家写哲学」的主张。因为哲学家写历史,足以凭哲学智慧,衡论历史的得失,这种看法,正与我国自古「博通经史」「通经致用」的主张相符合。熊十力先生虽然并不是专门的史学家,但他的博学多识,与精鉴古今的学养,不仅表现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尤其表现在他衡论中外古今历史文化与各家学派的评论上

  • 文章略论《广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陳楚源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广府文化》 历史背景 文化研究 文化传承

    一、「广府文化」起源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岭南地域,背山面海,北有五岭与内地隔绝。我们首先研究这个基于山、川的特定地理环境,就是「以水系为中心,以山脉为天然分野」。从而形成各个分支亚文化地域这个特点。在岭南文明史开发的早期,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较为落后。广府文化的定位,史学界见于中原史籍所载资料较少,加之长期以来,学界多沿着清代考据学派末流产生出来的疑古思潮。纵观岭南文明史,秦皇朝虽曾一统了天下,并且在岭南地区初步建立了南海

  • 文章岭南民俗文化的特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陳乃剛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岭南文化 民俗文化 文化特质 发展历史

    的「广东通志」里说:「自汉末建立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国之人,避乱者多入岭表,子孙往往家焉。其流风遗韵,衣冠气习,薰陶渐染,故习渐变而俗庶几中州」。大约在两宋期间,岭南除黎、瑶、畬、僮等少数民族外,大部分土著居民已基本汉化,以汉族为主体的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基本定型,南越原始文化构架,终于解体而纳入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自后的一千多年,历史和传统的力量,使岭南文化在汉民族文化的模式中稳定的发展和巩固,自然也成为岭南文化的主导。尽管如此,古南越族的民俗文化,并完全

  • 文章「中國」的別稱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9期  作者:芸汀 出版时间:1983-11-01
    关键字: 中国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历史考究

    我国雄居东亚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历代祖先在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中用以明指或暗喩「中国」的称谓,不知有多少?玆仅就常用习见者归为三类,综合说明,以探前人铸词命意之眞谛,以证中国文化之源远流长。①基于地理因素的别称:我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自秦以后,历代王朝均建国于今之华北平原,且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面环绕。因此古人自认其建国之地适居天下之中,不但自名其国曰「中国」,且更赋予「中土」、「中原」、「中夏」、「中朝」与「中华」等别称。其次,古代分天下为九州

共305条记录 1/3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