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25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天上掉落的綠寶石——溫州市區新公園一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1期  作者:葉青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温州 文化 公园

    盛世修志书,繁荣讲休闲。在当前推动绿色生态的给力下,温州市区的文化公园成批而出,近期又开辟了五处公园,连前已有的十大公园,一共是十五个市级公园。这些公园最大的有三烊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南面,是由庞大的三烊水网一六一个小岛组成,规划用地面积约一一·六六平方公里;最小有桃花坞公园,位于市区沿江路东段,面积约二〇〇〇平方米。新辟的五处公园即杨府山城市公园、自鹿洲公园、墨池公园、九山公园(二期)、沿江滨水带状公园。于上月廿六日同时开园迎客。它们像嵌在温州东瓯

  • 文章軟硬兼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文化建设 软体文化 硬体文化 文化建筑

    国家在文化建设上应该「软硬兼施」,甚且软的一面比硬的一面更为重要。良以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促进人类社会的「软化」,「敷文化以柔远」,柔即软也。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奇禄,日昨在国建会社会文化分组会议上以离开政府官员身份发言,认为目前政府方面似乎过于重视文化的硬体建设,忽视软体及文化活动的经营,文化建设似乎只是「文化建筑」而已。陈主任委员如此客观而坦诚的道出当前文化建设的缺失,极为中肯,虽然身为官员,但不是打官腔,不失书生本色,殊属难能可贵。近年来

  • 文章变局下的文化批判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文化危机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注:书名 书名:剧变与调适—一九八五年台湾文化批判 主编:李亦园 出版:敦理出版社)要如何才能维护文化的成长及其生机,一言以蔽之,应先寻求文化传统与创新的联系,并据而形成血脉相通的网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与创新之间,常因认知的不同,价値判断的差异,形成隔阂与冲突,文化调适所引发的困境则更为凸显。而愈是一个具有文化生机的民族,必愈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得调适、过渡及交融的空间;反之,任何剧变形成的冲击,必将带来文化危机。活泼文化成长及创新的生机无他

  • 文章浅谈岭南三大族群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3期  作者:鄭通揚 出版时间:2010-07-31
    关键字: 广府文化 潮汕文化 客家文化

    岭南地域辽阔,山川纵横,互相阻隔,因而居民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形成多种不同的文化风格。从语言这个共性的因素来区分,岭南主要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小范围内还有雷州文化、海南文化、桂广文化;从少数民族角度来分,就有黎族风俗文化群落、苗族风俗文化群落、瑶族风俗文化群落、壮族风俗文化群落、畬族风俗文化群落、回族风俗文化群落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群落,构成岭南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一)广府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岭南文化以广府文化为代表

  • 文章黃河文明——甘肅遠古彩陶特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甘肃远古彩陶特展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辛店文化 卡约文化 寺洼文化 沙井文化

    我省远古陶特展,于六、七两月在高雄展出,八月一日至九月卅日在台北市鸿禧美术馆展出本会派员参观致贺,并送「华夏之光」屏幅,兹将九月三日「人间福报」所刊图文转载,以飨同乡。展期:至九月三十日地点:鸿禧美术馆发源自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甘肃彩陶,自七千多年前发展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期间历时五千年,是我国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艺术成就最突出的彩陶文化。一九七九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发掘出比仰韶文化更早的含有彩陶的文化遗存,距今约八千年,陶器上以红色绘带状纹饰

  • 文章文化建设工作的构想和展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陳奇祿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文化建设 建立文化中心 文化的工作范围 文化的组织形态 文化的定义 中华文化

    三十年来,由于擧国上下的努力,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了辉煌成就,使我国跻身于开发国家之列。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生活的素质,晚近政府更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先是民国六十六年九月,蒋总统经国先生在当时行政院长任内,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郑重宣布政府在十项建设完成后进行新的十二项建设时,加入文化建设,就是计划在五年之内,在台湾分区完成每一个县巿文化中心。建立县巿文化中心计划,在全国各地已次第付诸实施,不久即可全部完成。这个计画完成后,我国文化建设在设施方面,无疑的将有一个

  • 文章湖北省当代大哲学家熊十力对中国历史文化析论精辟(四)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李霜青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历史文化 文化研究 思想文化 熊十力

    自从我国第一位大史学家司马迁,由于「通经致用」,据经书的义理写成伟大的《史记》一书后,二千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即以博通经史为风尚。西方人直到近代,始有索罗金等人提出「哲学家写历史,历史家写哲学」的主张。因为哲学家写历史,足以凭哲学智慧,衡论历史的得失,这种看法,正与我国自古「博通经史」「通经致用」的主张相符合。熊十力先生虽然并不是专门的史学家,但他的博学多识,与精鉴古今的学养,不仅表现在哲学的本体论上,尤其表现在他衡论中外古今历史文化与各家学派的评论上

  • 文章陈祚龙敎授致力东西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5期  作者:廖峯香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文化交流 陈炸龙 文化研究 东西文化

    陈祚龙博士:监利人,能在法国、丹麦等国任敎讲学,传播中国文化,亦吾鄂人之荣誉,特将中国文化远播北欧」之报导,为其刋出,以向鄕人介绍。邹子珍先生,亦湖北监利人,本年六月八十大寿,特将其自述联刋出。编者按。世界各国对于历史文化的硏究重心,渐渐地由西方而转移到东方。这是一个不容否认,而値得我们提醒重视的趋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在东方文化的洪流中,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是一支主流,西方历史学者们,很自然地把硏究东方文化的主要工作,放在中国的文化

  • 文章文化建设的一些看法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作者:李亦園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文化建设 文化发展 民俗文化 名胜古迹

    要探讨近年来台湾地区文化建设的问题,首先应该说明什么是文化?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型态,可以称之为「常民文化」,这是在不知不觉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是文化的精髓,可是,眞正硏究文化的人大致都同意,文化的形成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的;文化之为物,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约定俗成才能形成传统,假如有人要刻意地去改变或栽培,也许只能行于一时,却很难能眞正成为传统而延续下去。当前擧国上下都高喊著「文化建设」,但是从理论的立场,特别是硏究文化的人类学立场上而言

  • 文章在傳統的基礎上求創新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4期  作者:王壽南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运动 现代文化

    文化复兴运动推行至今,已有十五、六年了,我个人觉得复兴中华文化运动,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回想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以来,似乎打倒传统,变成了社会大众一个共同的想法,在这种想法下,也有人觉得传统是很好的,于是就发生所谓的文化论战,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保持国粹,论战打了半个世纪,争执不休,却使得中国文化的前途给躭误了。幸好民国五十五年以后,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渐渐让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肯定的看法,实际上,传统是不能打倒的,今天

共2517条记录 1/25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