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教育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多少學堂煙雨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殷紅堅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滨江小学 人物回忆 乡音乡情 故乡教育

    饿得发晕倒在路上的情景,眞的是天壤之别啊!当然,学堂能有今天,全赖村经济的有力支撑。而要做到这一点,把支持教育作为民生的重点来抓,新华的何书记不愧是一位「牢记宗旨,厚道做人,踏实做事」的明白人!学校蓬勃兴旺,寺庙香火依旧,儒佛道三教在江南一个村子里如此和谐完美地呈现,着实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便决定寻访其源头——齐梁故里。车子由东向西,顺着沿江大道,一路经过魏村、孝都、小河、孟城,沿途的中小学几乎都和寺庙有关。陪同的姜老师一直在故鄕的学校工作,他

  • 文章感恩與祈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3期  作者:包立言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往事追述 感恩师恩 求学过程 故乡教育 祈祷统一

    萬載 包立言一、永恆的感恩在成長、求學及工作數十年的過程中,曾經受到許多長輩、同學及同事的照顧與幫助,使我感激不盡。尤其在一些關鍵時刻給予援助的人,更令我懷念感恩,終生難忘:⒈父母親辛勞的將我養大,雖然家境清寒,仍然勉力支持受完大學敎育。兩岸隔離數十年,無法回報養育培植親恩,使我抱恨終生。⒉高中導師兼化學老師涂維先生循循善誘,使我對化學發生深厚興趣,在一生工作中受用不盡。⒊一九四一年,就讀宜師高中二年級時,因家困必須休學,承母校萬載中學校長盧奮孫先生濟助...

  • 文章黌宇滄桑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夏興仁 駱名偉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黉宇沧桑 省立连云中学 往事回忆 故乡教育 母校情深

    ●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源于抗战期间(公元一九四二年三月)在安徽太和创建的苏、鲁、皖、豫四省边区中学,同年九月更名为国立第二十一中学。抗战胜利后,所有机关学校尽皆复员,学校奉教育部命令,从西迁西安蓝田县返回江苏徐州,并改名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厅长的王公璵,看到家鄕没有一所完全中学,积极争取将学校迁到墟沟。王厅长是墟沟人,便利用日寇侵华时期开办的「日本酒精厂」近百间厂房和办公楼作为教室、宿舍,因陋就简地办起了江苏省

  • 文章文史学者汤锦文热心两岸教育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6期  出版时间:2008-05-31
    关键字: 汤锦文 两岸 返乡探亲 文学史者 故乡教育

    方正。其关于同鄕之著作有「武进在台同鄕传略」,学术著作「从鄕土文化看中国前途」以及其自传「传奇小人的奋斗史」和诗文集多种。民国七十六年七月,汤师偕同师母由台返抵常州,见到暌违四十年之鄕村父老如同亲人。其后又多次返鄕探亲,并关注故鄕教育,特倾其所有在家鄕前黄中学和寨桥小学各捐建一栋教学楼,为发展故鄕教育表心意。

  • 文章故乡幼年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期  作者:劉季洪  出版时间:1977-02-01
    关键字: 故乡 徐州 回忆 教育

    俗語常說:「落葉歸根」,就是形容出門在外的人到最後總是想囘到自己的家鄕。這些年來,我們由於國家多難,有家難歸,更加深了每個人思鄕之情。現在居留在台省的年輕同鄕,籍貫雖然還是江蘇豐縣,但多半沒有到過原籍。大家每次聚會,總是希望年老的人能多說些家鄕往事,來作爲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我想這也就是同鄕會要編印這種刋物的動機。我是生於民前八年,民國五年出外讀書,以後很少囘家,所以關於家鄕的事所能寫的,也只限於幼年在家短時期的生活囘憶。不過寫到家鄕生活,難免涉及地方沿革...

  • 文章啓蒙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77-06-30
    关键字: 启蒙教育 故乡风俗 私塾教育

    幼而學、壯而行,古往今來同一例。只是我們上一代的孩童初入學時的形式有些不同而已。那時的適齡學童,大多經過一次頗爲隆重的開學式——啓蒙。現在的小朋友們,到了三四歲,便可送進設備新頴的幼稚園,從幼稚園循序漸進踏入國民小學,而後步步高陞邁進新制國中。在輕鬆活潑的環境裡,按部就班地接受敎育薰陶;較之我們數十年前的求學方式,眞是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終日裡戰戰兢兢,害怕背不出千家詩、百家姓或是子曰、之乎也者等書篇時便給塾師拿板子迎頭痛擊!啓蒙,形式上雖然各地俗例或有不...

  • 文章人生偶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4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13-04-10
    关键字: 故乡乡情 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大学教育

    有幸。[1] [2] 教育2[3] [4] 故乡乡情;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大学教育[5] 文化教育;时论社评[6] 255[7] 普通

  • 文章圆了故乡办学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熊云彪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故乡办学 周仲超 教育事业 振兴故乡

    新建 熊云彪在人类满怀豪情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江西这块土地上又传来了喜讯,爱鄕台胞周仲超先生投资在新建县城兴建我省第一所学院,十一月十七日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典礼。周仲超先生身在海外,心系家鄕,为振兴江西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倾家奉献,康慨解囊,出资壹仟捌佰多万元人民币先后捐建新建昌邑小学、新建职业高中,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校舍及捐助江西师大兴建图书馆。以维久远,造福桑梓。周先生祖籍新建县昌邑鄕,从小目睹家鄕的贫穷落后,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旧社会因战祸不息

  • 文章地方教育——故鄕办学甘苦谈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4期  作者:林念祖 出版时间:1985-11-15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故乡办学 教学感悟

    作个别指导。调查结果,愿意随我生活,作个别指导者最多,朱承天兄热心好奇,又作一番调查,因为我作事从不随便,要求严格,为何学生反不畏惧之理。其答案是:我严格要求多,是很害怕,但其他老师均异口同声,认为他们乃朽木不可彫者,惟有我一人,以为他们虽然顽皮,个个都是可塑之才,只要努力前进,将来仍可以成圣成贤,为个人能成大事,为国能立大功,所以他们都愿意随我学习。由于此一小故事,发现每一儿童,年纪虽小,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功立业,相反的不希望成为无用之物。于此可知,教育

  • 文章父女情緣——終點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3期  作者:羅蕙蕙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怀念父亲 家庭教育 思念故乡

    见到父亲土砌的老家、干涸的黄土高原、听过父亲提过千百遍儿时牧羊的中条山、我从不曾见过的亲戚(血源眞是很神奇的东西,即使从不曾见过,我也一眼看的出那是我的血亲)、见到野史上记载的莺莺塔(张生与崔莺莺的「西厢记」,记得吗?)、亲眼见到历史、地理书上记载滔滔的黄河、始皇帝的兵马俑,更见到父亲的满足。老去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父亲的确逐渐老去。他在六十二岁时,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提早退休。我想,父亲工作压力大,与他的个性有极大的关系。因为他常把「爱的教育」挂在嘴边,他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