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交通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水鄉古城松江的橋

    来源期刊:《浦東》 第90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7-12-30
    关键字: 华亭 往事回忆 水乡古城 故乡发展 水利交通

    车行方便,仅二年时间将城区所有石级桥梁改建成平面桥便于车行。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机对松江城进行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城区几乎成为一片瓦砾场,日军强占后又大肆烧杀,大火昼夜不熄,房屋尽毁,居民尸体随处可见,河道阻塞,许多桥梁毁于兵火。一九四九年五月松江解放,人民政府积极着手疏浚河道开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生产,振兴松江。一九五二年凿挖人民河二·九多公里,在火车站北建人民桥。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初新凿穿贯旧城的通波塘,建水闸桥,通波

  • 文章故鄕的囘憶——永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李名聰 出版时间:1980-10-15
    关键字: 故乡 永兴县 历史沿革 乡镇区域 教育 交通物产

    鄕中心国民学校,私立濂溪高级小学改为悦由鄕中心国民学校外,其余各鄕均先后设立中心国民学校。在本区沦陷之前,中等敎育,计有湖南省立第三中学,县立中学、私立兴湘中学三所。国民敎育,计有鄕(鎭)中心国民学校十五所。保国民学校约二百余所。五、交通方面 本县原仅以县城中心所在地之便江,为全县水道主流,可通舟楫。源溯郴县,北入耒河,而达湘江,至民国十八年,衡郴公路,粤汉铁路,相继通车,并均在县属高亭司设站。本县为配合交通事业之发展,经修筑永鲁公路,由县城西岸,直达高亭

  • 文章憶江南(頌家鄉連雲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楊荷生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人物回忆 花果山 交通建设

    夕阳红。望里见峥嵘。八、家乡好!海港壮观瞻。吞吐万吨迎巨舰,五洲荟萃共云天。浩瀚水无边。九、家乡好!浴场海连空。浪卷泳儿波起伏,沙滩彩伞间黄红。消夏乐融融。十、家乡好!万里驾长虹。欧亚交通新纽带,繁荣经济两洲同。一线建奇功。十一、家乡好!古井锁双龙。奉献甘泉源不竭,小亭南对马耳峰。旧貌展新容。

  • 文章我所知道的濟寧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陳鏡室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济宁 故乡回忆 人杰地灵 交通水利 商业贸易

    闸口。淸末民初,靠着大运河之利是济宁商业大盛时期;尤其提起小闸口是无人不知晓,在当时是冀、豫、皖、苏等省的货商交易中心,是又热閙又繁华之处,家父经营绳蓆舖的批发,便经常藉着水运之便利前往徐州,蚌埠等处送货收帐。但后来因陆路交通发达,水运渐渐被淘汰,济宁的商业也因之萧条没落了。另外値得一提的是「土山」,虽名约土山但并非是山系一高地而已,该地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据说民初时代凡是外地游客到了济宁,一定要到土山来逛逛,土山与小闸口可说是济宁的两大商业閙区。鄕贤陈子雷

  • 文章梅州三月——記第四次返鄕探親見聞片段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張淦宏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探亲见闻 行政区域沿革 交通状况 社会治安 故乡现状

    我於去(一九九四)年八至十一月間,攜眷作第四次返鄕探親之行,在梅城逗留有近三個月時間。因之,與原鄕親友較多時間坐談,外出時儘量搭乘市區公共汽車或長途公車,藉期多與社會面的接觸,深入瞭解民間實況。茲將在梅三月之所見所聞,記述以下片段,提供鄕親們茶餘飯後助談之參考。

  • 文章读「说我故乡」 谈连云港市今后的市政建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说我故乡 市政建设 故乡概况 两岸乡亲 教育 交通水电 经济发展 农业产品

    辛子方乡长大作:「说我故乡」,千呼万唤,终于本(八十八)年七月与乡亲见面了,可喜可贺。不仅内容丰富,编印精美,且以「实景图片」为主,更能引起两岸乡亲的关注与阅览的兴趣。而不惜巨资印刷,免费赠送乡亲及文化单位,尤属难能可贵。其热爱故乡,牺牲奉献的情操,实令人感佩无已。从每张图片及简要说明中,可以窥见故乡的各项建设,在旧有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更新、成长和进步。并将逐渐摆脱保守、贫困、落后,朝着廿一世纪,现代化,国际化繁荣的远景迈进。这是我海属乡亲,值得兴奋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