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扫墓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遊經畧台眞武閣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梁力平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扫墓 游记 真武阁

    今年四月淸明节,因先父母坟墓迁移合葬建造完成,墓地比较宽濶美观坚固,散居各方的弟妹及侄儿们都从各地赶返老家扫墓,我亦自台专程返鄕。扫墓后,侄儿琼发坚邀我到容县一游。在平南,坐早班汽车,中午即到达容县。琼发在电信单位服务,与妻女住在以分期付款购买的市民住宅里。午饭后稍事休息,琼发夫妻陪我到附近名胜「经畧台眞武阁」游览。步行约莫十分钟扺达绣江河边,抬头看见一座黑色古老奇特的木造楼阁矗立在绣江边上,楼阁正面高悬着一块鲜红色大匾额,上书「眞武阁」三个金色大字。眞

  • 文章白健公一〇九冥誕鄕親謁墓致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6期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白崇禧 扫墓 纪念

    (本會訊)今年三月九日(農曆正月廿六日)爲本會前名譽理事長、華中軍長官 白公健生(崇禧)一級上將一百晉九冥誕紀念日。其生前故舊、部屬、戚友、學生暨同鄉會理監事等鄉親,感念健公功在黨國,德澤桑梓,豐功偉績。特於是日上午齊集台北市六張犁回教公墓,敬向 白長官暨夫人墓前謁墓禮拜。由理事長粟明德主禮,獻上鮮花,陪禮者有唐玉光、蒙天祥、趙福全及總幹事易濟忠等。行禮時白公子先敬等在墓前答禮。謁墓儀式,簡單隆重,懷思氣氛濃郁。

  • 文章返鄕扫墓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9期  作者:陳譜  出版时间:1990-07-20
    关键字: 扫墓 厅堂 公墓 传统

    祖先的墳墓早被掘毀,祇得在想像中大約的所在,焚香點燭,含悲忍淚向空中叩拜一番了。

  • 文章故鄉憶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6期  作者:田舍翁  出版时间:1990-04-20
    关键字: 清明 纸鸢 扫墓

    淸明日都至郊外踏靑,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如天气晴朗,路上但见携着祭品去扫墓和红男绿女,老老少少的游人。城区的人大都至惠山踏靑。北门外斗山,在淸明日,远近鄕民男女咸集,环山数里居民皆设宴待客,所以斗山又叫淸明山。西胶山游人亦盛。玉祁大墩有神会,非常热闹,城鄕远近居民争往观看。故鄕放纸鸢在淸明日截止,所以有「淸明断鹞」之谚。因过了淸明,麦苗生长抽杆,放纸鸢在田中践踏要损坏麦杆。

  • 文章淸明扫墓源远流长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劉呂潤璧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追念祖先

    清明扫墓起源于秦代前,到了唐宋初才普遍盛行。在台湾民众扫墓的日子却有两种,一种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另外一种是国历四月五日清明节,何以有此差异,也与历史有关,多数本省人最初是从漳州和泉州迁来的,原来所谓泉州人,漳州人,客家人,其实都是同源的河洛人,只因移民有先后,侨居地不同才分家。诚如行政院俞国华院长在立法院所说:我们大家都是由外省迁来的,不论早期来台,或民国三十八年以后来台,迁来的时间不同而已;大家都是中华民国的人民,都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都应为反共而努力

  • 文章清明節敘懷

    来源期刊:《同安》 第67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节 习俗 杜甫

    清明,从字义上看,有多种解释,一是表示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的治平盛世。诗大雅大明有:「肆伐大商,今朝清明」。毛诗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二是表示人的神志光明,思虑清晰开朗。礼记王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三是表示天气晴朗,清净无浊。四是表示节气,叫做清明节。清明节,又称民族扫墓节。它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时日计算,系以太阳到达黄经十五度时开始。是自冬至算起第一百零五日,在每年阳历之四月五日或六日,节序排列

  • 文章祭祖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作者:謝志文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扫墓 墓碑 鞭炮 祠堂坪

    去岁八月二十八日返鄕,家鄕父老各房代表已聚集吾家,晚餐后,分别将各代祖先祭祠扫墓的时间、方式、费用作原则性说明,请各房代表及执事分途去安排处理。三十日早点后,子侄陪同走向五二郎公祠,聚集在祠堂坪准备参与扫墓者旋即鱼贯至五方坪上车,余被安排与吹手、铜钟、扛盒同在第一车,经执事者察看各车人数已坐满,每车插两三面彩旗即鸣炮发车,向坡洋始祖十一郎公墓进行,车过烂河坡桥往后瞭望,七部车等距离行驶,车上彩旗随风飘扬,鲜艳四射,相当壮观,路经文陂,班竹、江坊、北门

  • 文章清明掃墓祭祖的源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6期  作者:江楓  出版时间:1990-04-20
    关键字: 清明 扫墓 祭祖 黄帝 《礼记》

    祭祀祖先是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在祭祀祖先的场所方面,我国古代的王室、贵族,以宗庙为主,据礼记记载:「宗子在他国,庶子无庙,孔子许望墓为坛以时祭祀。」所以,在春秋以前,可能没有到坟墓祭祀的习俗,到孔子以后,才有扫墓的祭礼。但这在当时,可能祇限于贵族。据宋志记载:「古者无墓祭,迄秦汉后始见其仪,迨唐开元,有天子上陵仪述,岁有淸明之祭,许望岁暮之祀。」可见扫墓于秦汉始成习俗。有关扫墓日期的规定历代都不一致,大体上在寒食节或淸明节前后,寒食是淸明的前一日,淸明

  • 文章扫墓愼终追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白琤 出版时间:1986-04-30
    关键字: 清明节 扫墓 《礼记》 春分 祭祖

    淸明节扫墓,虽为由来甚古的民俗,但是淸明节成为民族扫墓节,还是民国成立以后的事。当年北伐胜利,全国统一,奠都南京以后,政府为了纪念民族始祖—黄帝的功绩,并表示国人对先祖的崇敬与愼终追远,特定每年四月五日(淸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在陜西省中部桥山山麓,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五日中央派代表谒陵,擧行首次的民族扫墓典礼,从此以后,中央每年都在淸明节这一天,派员前往黄帝的陵寝扫祭,政府迁台后亦于每年的淸明节擧行遥祭黄陵典礼。民族扫墓节从民国二十四年开始

  • 文章鎮雄清明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熊光勛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清明扫墓 祭祖过程 往事回忆

    我国重视孝道,民间祭祖上坆扫墓相沿成风,但淸明上坆祭祖扫墓,一般是男人们的事,而家庭主妇专司烹调祭品,惟淸明祭祖上坆扫墓不用刀头。除了必备很丰盛的佳肴。并携带镰刀锄头等工具到墓地,先除去四周的野草。修整坆墓一新,设祭品,烧冥纸,鸣炮,向墓行三跪九叩后,散善(泼水饭)打一碗淸水,放下少许饭菜,再烧几张冥纸放进去,泼在墓地四周让小鸟啄食,然后不分老幼席地而坐,共同分享一次丰盛的野餐。刚埋的新墓,冥纸在坆上散散落落,坆飘仍在飘荡,没过七七,藉扫墓之便请道士为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