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班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川劇喝班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川剧 喝班 戏班 简介 成都

    所谓喝班(或写做「吼班」)就是手下,扮的是兵卒衙役家丁,旗锣伞报之类的角色,成都三庆会「喝班门路」记载:「官府升堂审案、衙役例需喝堂,出巡所经地方,手下领先喝道,其喝堂喝道,原系三班衙役之职,故戏班扮演兵丁衙役手下之类,名曰喝班」。又说:「最早戏班没有喝班一行,主要演员在无事之时,也要当兵卒跟着跑上跑下,后因戏班组织日益复杂,才渐渐产生喝班一行……」喝班是戏班最起码的角彩,从这个职位爬到大佬倌的寳座,是有一段悠长而艰难的路程,但树从根脚起,将相本无

  • 文章川劇組織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0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0-12-01
    关键字: 川剧组织 五种戏班 七个半会‘ 戏班人物 三庆会

    川剧在组织上可分为五种戯班,及七个半会,其他尙有检场、前后台管事等,玆就各种情形,略述如次:先谈川剧的五种戏班:即「坐城班」,「江湖班」,「落鄕班」,「草台班」,「端公班」是。这五种班,由于它的规模大小不同,人员的多寡不一,行头的新旧不等,所以其角色的优劣自然也是相差悬殊的。「坐城班」是专门在成、渝两大都市内演出的巨型班,如成都的「三庆会」(悦来戯园),「三益宫」,「华瀛大舞台」,「成都戏园」,「春熙戏院」等;重庆的「章华」,「又新」,「一川」,「得胜

  • 文章漫談廣東木頭公仔戲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89-03-31
    关键字: 木头公仔戏 鲁泉 历史渊源 木偶戏班

    的「木头公仔戏」,同样是木偶戏,若论戏偶的身型神态,戏装扮相,以及戏班的组织成员,与各省民间承传的木偶戏,大异其趣。笔者祖籍佛山鎭,祖居邻近有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观音庙,传说有求必应,灵验非常。方圆十里,善男信女参神许愿,平时已香火鼎盛。我家算是世代簪缨,先祖热心桑梓。因此每年二月十九的观音宝诞,开春后,一班庙堂上有头有面的鄕绅値理,有志一同必恭必敬地到我家中,会商祝诞事宜,照例公推先祖父为「主会」。开坛建醮、大放烟花、舞龙舞狮不必细说。祝诞重头节目,例定延聘蜚声四

  • 文章翁故忌絳 難織龍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施純然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新安趣事 戏班演奏 谜面文化

    清朝末期,有一个戏班路过新安镇,赴南京为一制台家祝寿。船行至西盐河口,新安镇士绅票友闻讯上船,要求戏班子在新安镇唱戏一台,以饱眼福。班主说,祝寿重任在肩,不敢耽搁。众票友称奉董事之命,强行上船卸戏箱,声称:不唱休想离开,点名要唱《刘三姐赶会》。班主恳请道:一是时间仓促,二是班里人少物缺,实难承允,深感抱歉,请贵乡父老乡亲见谅。」众票友岂肯罢休!道:「我镇服饰道具,一应俱全,任凭先用。」班主见势不妙,遂生一计对众人说:「我们不是不唱,是缺少一物!」众人问

  • 文章海州「司馬六」盛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王光祀 王壽明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海州京剧戏班 海州音乐会 演出趣事 “司马六”由来

    乡土掌故淸末明初,海州的京剧戏班已见雏形。学唱京剧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商家、小手工业者和一些小业主。乘着晚间或经营淡季,聚集在一起,能者为师,互相学习。二十年代后期,原东海县政府的役吏班头王卓之(后通称王卓),因在当地官府当差,大家就荐举他为玩友头目,成立「海州音乐会」,下设音乐、曲艺、京剧戏班等群艺组织。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便举行公演,无偿为海州城内鄕亲演出一两场大戏(即京剧),以充实鄕亲文化生活,并为地方增添一些年节的热闹气氛。约在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