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忌讳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名中醫健康把脈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58期  出版时间:1999-08-20
    关键字: 中医 哮喘 饮食 忌讳

    哮喘:常吃:燕窩、哈士蟆、糯米、百合、白果、蓮藕、山藥、蘆筍。忌吃:冰、汽水、可樂、薯條、香香脆脆零嘴、刺激食品。

  • 文章語言舉隅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66-03-01
    关键字: 语言 忌讳 方言 幽默 颜色 乡俗

    蜀中语言,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通用语言,无论鄕村城市,人人能讲,能听懂。其二,言子话,藏头泄尾,指东说西之类,江湖语言,流行于交通线上之一部份人士。其三,忌讳字眼,有一般忌讳,专门忌讳。都是忌声音兼讳意思。比如行船一帮人,叫做靑龙背上哥弟伙,最忌讳翻打到沉诸字及同音字声。开船叫哀船,到岸讳拢岸,讳饱曰足,讳沉曰重等等。水陆并讳者,血不祥讳为红,或叫旺子,杀讳写,梦讳兆等。总之不祥事物字音,皆以吉祥字音代替,商人尤甚。关于言子部份,抗战时期,重庆集有专书

  • 文章川劇規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川剧 规矩 忌讳 秩序 川班传统

    这里所说的川剧规矩,也就是川班的「忌讳」。这些忌讳,并不是甚么成文的公约,只是前辈的口说,同仁谨守不违,成为维持内部秩序的无形纪律。「无故不许出牙笏」:牙笏乃明朝以前,官员上朝必用之物(俗称朝王扁),用来记注奏对各事之大略者也,故剧中官员也用之。其制法与眞者无大异,多系木制白漆,不用时放置大衣箱内保管,除去剧中使用外、「出牙笏」必定有事!也可以说它代表川班法令,如宣布「开放包银日期」,「同仁犯规」,「处分罚款」,「开会召集」等等,均写在牙笏正面,安放

  • 文章客家人崇禮好客探親訪友的習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0卷 第1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2-01-31
    关键字: 客家人 崇礼好客 城乡差异 讲究与忌讳 习俗

    的形式外,还出现一种新的形式,就是亲朋好友凑集在一起到茶楼饭馆「聚餐」,丰俭由人,哪怕只是简单的饭菜或茶点小吃,品茗论艺,边吃边聊,情绪放松,气氛和谐,既饱了口福,又添了感情,这种茶楼饭馆「聚餐」的时尚社交方式,何乐而不为呢?三、客家人探亲访友的讲究与忌讳客都梅州市有大埔等六县一市一区与闽西龙岩市等纯客家县的客家人极其讲究好彩头,即好兆头。人们办每件事,包括探亲访友,或在送礼时以礼物的谐音或外形,藉以寄托好彩头的含义,尽量避讳彩头不好,免行衰运,而能及时改变

  • 文章雲南馬幫趣事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5期  作者:馬識途 出版时间:1985-12-25
    关键字: 云南马帮 武装防劫 迷信忌讳 作息规律 奔忙三季

    但是在偏僻地方却鞭长莫及,无法肃淸土匪。沿远赶路忌讳多多马帮商人每次登程上路,都有些共同之迷信忌讳,无论说话辞句、睡觉、吃饭、使用碗筷、烧火煮饭都有严格的规定。如「饭」则叫「馒」,因饭与「犯」谐音。如「碗」则与「枉」谐音。如「柴」则叫「站杆」以避与「豺」同音。如「筷」则称为「帮手」,因筷与刽同音。如「抱东西」,则必须叫「搂东西」,因与豹谐音。总之,凡是不吉利的字音,不可出口,不规矩的事情,不可胡来;所以马帮在行进途中,不敢与女人接近。可是他们一见妞儿们就会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