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張仲景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张仲景与伤寒论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8-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张仲景与伤寒论 读后感

    我写「张仲景与伤寒论」的动机,已有三十多年了,犹记民国六十年,受同乡会之托,编写「南阳文物略志」,由于这册书的带动,勾起我对乡先贤医圣张仲景的怀思,深感伤寒论这本著作,对于中国医学贡献之大,即是用生花妙笔,也无法说透,其坦荡无私的胸襟,救人救世的情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作者张仲景何许人也?其生平事蹟如何?知道的人有几?又有谁揭开这个谜?一千多年的时光过去了,直到现在,仍然是一片浑沌。记得年少在家时,故乡南阳就流传着很多有关张仲景学医,行医的轶事

  • 文章张仲景学术的个案(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仲景針灸法的特點⑴在仲景的著作中,與針灸法有直接關係的條文達六十九條之多,其中「傷寒論」爲四十三條,「金匱要略」爲二十六條,其條文內容分類見於下表:註:誤治中有二條同時談到溫針與火逆,故算四條,因此總數爲七十一條。其中使用穴位的部份,傷寒論中有十八處,金匱要略除與傷寒論重複者外,尙有九處。若按其原文所指及後世醫家所補釋的穴位名稱,既有期門、巨闕、歷兌、足三里、風池、風府、大椎、身柱、肺俞、風門、肝俞、大溪、鬲關、關元,氣海、百會、建里、中極、幽門、交信、...

  • 文章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续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也,因复并刻之,所以承先大夫之志也,又故纸中检得伤寒类证三卷,所以概括仲景之书,去其烦而归之简,聚其散而汇之一,其于病证脉方若标月指之明,且尽仲景之法,于是粲然无遗矣,乃并附于后。予因是哀夫世之人向故不得尽命而死也,夫仲景殚心思于轩岐、辨证候于丝发,著为百十二方以全民命斯何其仁,且爱而跻一世于仁寿之域也,乃今之业医者,舍本逐末,超者曰东垣局者曰丹溪已矣,而最称高识者,则玉机微义是宗若素问若灵枢若玄珠密语,则答茫乎而不知旨归而语之以张仲景、刘河间几不能知其人

  • 文章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续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㈠伤寒金匮一体两面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是一体两面的,正确的解读应为一书。即东汉建安年中张仲景著伤寒杂病十六卷,相传古医书免于秦始皇焚书之厄,当时所谓的医书,并无系统可言,不过是古传之禁方,或口授面命之备忘录,或自家经验之记录而已。然张仲景的著述,及于医疗始成为系统之书。其内容为蒐集古传处方,加以自己所创立的处方,以及伤寒即急性热性疾患的治疗法,或即伤寒以外的杂病治疗法统称之谓伤寒杂病论。祇因汉代尙无印刷术,本着之成书完全靠手抄写而成。其中所费时间、精神,可知

  • 文章為籌醫聖館,南陽去取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3期  作者:董延齡 出版时间:2012-07-01
    关键字: 中医药 国医节 南阳 医生祠 张仲景

    九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台湾中医药界将近千人,齐集台北市仁爱路青少年活动中心庆祝第七十七届国医节,会中邀请张步桃医师和笔者演讲,讲毕,休息时,我和步桃兄相邻而坐,闲谈时,自然谈到《伤寒大论坛》等话题上。我说:「你是张仲景之后裔,又是台湾伤寒论之大家,何不在台湾筹设一永久纪念张仲景会馆?一则纪念张仲景对人类健康之贡献,一则纪念张氏宗族之丰功伟业。」组团赴南阳考察不意,我这个无心插柳的建议,竟然引起步桃兄的极大兴趣。次日(十七日)一早,他即打电话给我:「延龄兄

  • 文章醫學史上的雙峰華陀與張機的面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李家雄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华佗 张机 面相 医学 史料 张仲景

    東漢末名醫華陀與張機,在臨床及理論醫學上,各有成就,從他們的面相中,或許可以推測出這兩座峰頂不同的絕美景色吧!

  • 文章张仲景学术的个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针灸法 《金匮要略》 《伤寒论》

    ㈠相輔相成的針灸法仲量的針灸法,在他醫療或著作的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它不失爲仲景醫療體系重要學術思想的一環。從醫學的思想觀念上說,仲景針灸法不但直接繼承了「內經」的思想方法,而且開創了後世醫學家的廣闊道路。他的針灸法和他的著作一樣的愼審,言簡意賅,取穴精微,以經絡或穴位爲主要治療疾病手段。當然還包括「灸」以及其他藥物的配合。針灸方藥相輔相成⑴精湛的針灸手法:據統計在「傷寒論」中,與針灸有關的條文約佔條文總數的百分之六·五。與方藥直接有關係的條文約佔...

  • 文章為籌醫聖館南陽去取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作者:董延齡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中医医学 医学交流 张仲景 医圣馆 文物建设

    九七年三月十六日,台湾中医药界将近千人,齐集台北市仁爱路青少年活动中心,庆祝第七十七届医节,会中邀请张步桃医师和笔者演讲,讲毕休息,我和步桃兄邻坐,闲谈时,自然谈到《伤寒大论坛》。我说:「你是张仲景之后裔,又是台湾伤寒论之大家,何不在台湾筹设一纪念张仲景会馆?一则彰显张仲景对人类健康之贡献,一则纪念张氏宗族之丰功伟业。」不意这个无心插柳的建议,竟然引起步桃兄的极大兴趣。次日(17)一早,他即电话给我:「延龄兄,你昨天的意见很好,我愿极力促成!」他还说

  • 文章傷寒論的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中医文化 思想价值

    一、史略伤寒论初起,亦被称为张仲景伤寒,或称张仲景方,或王叔和张仲景方。所谓伤寒卒病论,初见于唐书艺文志。此书的卷数是,张仲景辨伤寒与伤寒卒病论为十卷,其他为十五卷,在古代将十卷分为十五卷,亦系常事。而宋本的序文,则说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很可能被称为张仲景方十五卷,或无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者,似将后世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并在一起为十六卷。当唐朝的王焘编纂外台秘要时,从十一卷金匮要略编到十八卷,全部为金匮条文,其编排秩序完全不同于现今的版本。宋朝翰林学士王

  • 文章张仲景文教基金会暨文物纪念馆缘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河南南阳人,曾举孝廉,又官拜长沙太守。他生逢汉代末年,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疫疾流行,其宗族大半感染伤寒病而亡,在那个重官轻医的时代,他毅然放弃官职,从事救人济世的工作。在行医之余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书。打破以往有法无方的窘境,迄今一千八百余年来,凡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者,莫不将其著作奉为必读之经典。于是历代医家都尊称他为「医方之祖」,「中医之圣」,眞可称得上是一位震古烁今的中华伟人。今适逢 仲景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