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庙宇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崞縣大林兩神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皇甫琪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崞山寺 民间传说 重建庙宇

    清代詩人馮立寫過一首《扶蘇廟》,詩的開頭四句爲:神頭分東西,相隔十餘里。扶蘇與蒙恬,此地同賜死。馮立在詩中提到的東西神頭,同在原平市的大林鄕。西神頭有個扶蘇廟,供著人稱「柏枝大王」的扶蘇。東神頭則爲南神頭(現名迎親村)。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附近沒有一個叫東神頭的村子,而距南神頭不遠,有傳說中蒙恬躍馬投崖自盡的馬投崖,有紀念蒙恬的「大王廟會」。原平的大王廟會有四處之多,規模最大要數農曆四月十八的崞山寺廟會。崞山寺距我們村僅六七里地,小時候常去那兒趕會。到...

  • 文章一則文字古蹟的傳說南鯤鯓代天府正門楹聯湖北荊門姚濱墨寶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74期  作者:林明德 出版时间:2010-01-10
    关键字: 南鲲鯓代天府楹联 民间传说 庙宇景观

    匾聯,是傳統建築的門面,也是人文的象徵,於寺廟更是重要的美學元素。南鯤鯓代天府爲台閩地區二級古蹟,其神話、傳說,宗教、文化、建築、藝術與廟貌,相當豐饒多元,在台灣傳統建築史上,是菁英的組合,營造智慧的呈示,一向被視爲日治時期寺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匾聯往往融匯書法、刻工、材質、文學、藝術於一身,既展現綜合美,也記錄了珍貴的歷史事件,在王爺廟群的匾聯文化中,堪稱獨特。據傳南鯤鯓代天府創建於清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奉祀五府王爺,即:李、池、吳、朱、范五尊神明,...

  • 文章廟和小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李峰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庙宇 小学 故乡风貌 求学经历

    從故鄕探親歸來的夢眞兄說故鄉瑞安的城裏已經沒有廟,在我的記憶裡,廟就是學校,學校就是廟,但是夢眞兄說現在只有學校沒有廟,那些廟拆掉了,戲台也拆除了,我的思潮不禁跨越時空,又回到半世紀前的故鄉。那時候我大約是七歲,我要「啓蒙」上小學,我的學校就是道濟廟,也稱為西北小學,從前的「啓蒙」好像很鄭重,媽媽幫我打扮,穿著藍綢新長袍,還外罩黑馬褂,頭戴小學士帽,胸前佩懸著大紅花的綉珠,模樣應該很滑稽也很可愛,不會輸給「靈山神劍」中的「丫丫」,只可惜那時候家裡沒有照相...

  • 文章中原古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11期  作者:豫人 出版时间:1987-11-30
    关键字: 中原古庙 庙宇介绍 学者观点 名胜古迹

    中原古庙之多,不可胜数,从通都大邑到穷鄕僻坏,遍布各种庙宇,从一个角度显示了中原古代文化之盛。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庙宇是中岳庙。它也是全国大型庙宇之一,详见本书「嵩山」部分。这里择要介绍一些其他较为重要的庙宇。淮渎庙淮河是我国古代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桐柏县。淮渎庙就建在桐柏县城东关。庙建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一六三年),原址在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一〇一四年)迁于今址。对于淮渎神,历代皆有封号。明洪武初年,改称东渎大淮之神。淸康熙二十九

  • 文章從惠安靑山王談到臺北萬華的青山宮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3期  作者:王喬譽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青山王 灵安尊王 显灵抗敌 修葺庙宇 募捐修庙

    这座宫庙,是座辉煌坚固的庙宇了。

  • 文章民之所「懼」常在誰心?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93期  作者:陸晉德  出版时间:2002-07-20
    关键字: 普瑞巴南寺 神祇 庙宇 破坏神 福祉

    陆晋德(中国时报·台湾心天地)印尼古都日惹,有一座印尼最大而且最美丽的印度庙,那就是著名的普瑞巴南寺。这座庙供奉的神祇中,最重要的有三位。祂们是创造神「大梵天」,保护神「毘湿奴」,破坏神「湿婆」。三位天神分别供奉在并排的三座神庙中,左右两座较矮,中间的一座较高,塔尖高达四十七公尺。令人好奇的是,这中间较高的正殿,该由祂们三位中的那一位来进驻呢?是创造我们生命的大梵天?或是保护我们平安的毘湿奴呢?还是负责降祸给我们的湿婆呢?出人意料之外的,这正中最高的庙宇

  • 文章天水伏羲廟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72、73期  作者:邊關雪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天水伏羲庙 庙宇建筑 民间庆典

    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主殿、碑亭,依次排列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上,布局对称,疏密相宜。当你沿天水古城主大街西行至伏羲路中段时,只见北侧一高大的牌坊掩映在绿树之中,牌坊正中,悬一巨匾,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是清朝乾隆湟中观察使杨应举之手迹。笔锋道劲,结构顺畅,给人以协调大方的美感。庄严雄伟的三间牌凌空矗立在高三米、宽9.9米、长17.7米的石筑台基上。紧挨着牌坊的是通长17米、面宽5间的悬山式大门。登上台基;过牌坊,即达正门。正门宽17米,进深

  • 文章郭瑞云著「府城道教庙宇文物集」简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郭瑞云 人物简介 《府城道教庙宇文物集》 书籍简介

    郭瑞云先生山西省陵川县人现服务于中华民国道敎会台南支会,经常出国参加道敎会议,对宣扬敎义,推广宗敎活动收获甚钜。民国七十七年元月一日将其数年蒐集之台南市道敎庙宇三百年来所珍藏历代官宦显达题书之匾额,社会仕绅题咏之楹联;供桌、供盘、香炉、腊(烛)台、神明牌位、出巡圣驾、神轿、鸣钟、雕狮、龙柱、花瓶、创建、整修、重建、历史沿革,以及历代道庙负责人,对道敎庙宇珍藏文物之记载碑记等历史文物、专集宝典,编订成册名曰「府城道敎庙宇文物集」出版提供了社会对道敎之认识

  • 文章民國廿五(一九三六)年垣曲縣古城内外概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段玉琳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垣曲县古城概况 古城庙宇 解放前后对比 商业经济

    黃河北岸,亳清河與沇水河匯流處的綠洲上,有一座美麗的城,就是垣曲縣城。城不大而依山傍水,十分秀氣,是垣曲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一九三六(民國廿五)年縣城外貌垣曲縣城初建於北魏孝明帝孝昌年間(五二五—五二八),歷經展築,至一九三六年,城牆周環四里許,高二丈余,闊七尺,三門三樓,十敵樓,東南角有魁星樓。三門,北「富春」,南「文明」、西「永豐」,南城有水門一。城內外居住著公農商學士兵四五百戶,兩千餘口人。城北門至南門,一百五十二丈,東門至西門,二百二十九丈...

  • 文章阜寧的廟寺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孟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阜宁 庙宇分布 佛教盛衰 碑文的史料价值 抗日战争

    廟寺因佛教興起而產生。阜寧境內的廟寺,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以至明清時期佛教興盛的產物,在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歷久不衰。一九四一年九月以前,阜寧全縣十三個區(含今濱海全境,射陽、響水、建湖、淮安部分地區),約有廟寺二一〇餘座(含道觀十五座)。這些廟寺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興建起來的。早在晉康帝二年,馬邏即建有天王寺,可謂古矣。唐宋時期,廟寺日漸增多。青溝的玄君殿,北沙的兜率院,南羊寨的觀音寺,後沙崗的毗盧院等均建於唐代。縣城上碼頭的眞武廟建於宋代,舊址猶存,...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