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岷江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都江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2期  作者:王元輝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都江堰 成都平原 岷江 由来

    成都平原的西边,平地尽处,岷山山脉的大山羣突然隆起,高峯插天,危崖耸翠,雄伟奇秀,兼而有之。岷江从羣山中冲泻出来,「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不亚于西陵峡口。风光明媚,史蹟辉煌。岷江到达成都平原以后,为地形所迫,顺势向南急冲,当然容易氾滥成灾,同时,整个成都平原得不到岷江的水利,更为可惜。东周战国时代(不是秦朝),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想开一条河,把岷江一半的水分向东北流去,灌漑整个成都平原。但他理想中的新开河,循虎头崖而下,约二里许,在今天灌县城的西南角下

  • 文章拉縴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3期  作者:羅尚 出版时间:1972-11-01
    关键字: 四川 岷江 拉纤 简介 史料

    某次鄕友座中,有人谈起,现有一外国人,想专门硏究川江「拉纤」。我顺口搭上一句,除非请我当指导敎授。后来想起,我又拿什么去指导人家?我虽生长岷江边沿,究竟所知有限。川江拉纤,古来就有,唐人称纤为「百丈」,有「百丈时牵上水船」一类的诗句,便是拉纤的解释了。四川除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而外,还有很多大溪大河,均可行走木船,船若溯江河而上行时,顺风可以扬帆,无风只好拉纤。在没有公路时期,四川交通以水运为主,因此拉纤一事,颇値一谈。「纤」是学名,别称纤索、纤藤

  • 文章谈史记河渠书中所述岷山疑为岷江之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宋梅村 出版时间:1997-03-20
    关键字: 史记河渠书 岷山 岷江

    太史公由江淮南下庐山,观大禹疏浚九河,平抑水患,在河渠书中抒其观感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闚洛河,迎河,行淮泗,济漯河渠;西瞻蜀之岷山离碓;北自龙门至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就上述文字观之,原系考察河川,总结并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其中独于「西瞻蜀之岷山离碓(即离堆,注释详后文—笔者),颇觉未见顺适。按秦代蜀郡太守李氷在两千年前所建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迄今仍为世界著名之水利专家所称道。半世纪前笔者曾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