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西梆子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晉南晉中晉北及口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山西梆子 代表剧目 地方特色

    本文截自杨琏先生所著梆子腔综述)关于「秦腔」之东入山西,诚如淸、严长明氏在其著作「秦云撷英小谱」中所说的:「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稍变之」耳!以往,由于山西「中路梆子」的演员多为蒲州人;从而担任敎师的也如此。故伶官多习「蒲」白;且有:「蒲州娃娃是道地货,本地戯子不吃香」的说法。依据此项事实推断,则在广义的「山西梆子」腔裏,「秦腔」(可能即指「同州梆子」)乃于渡黄河后,先对

  • 文章十三旦報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李傑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艺人报恩 传说故事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北京银号皆为山西帮商人所经营,山西人喜听秦腔,所以梆子腔北京舞台上十分活跃。那时的梆子腔,既不是魏长生所唱的秦腔,也不是纯山西梆子,而是山西梆子向河北梆子的一种过渡,并且开始与京剧联璧。侯俊山是当时京梆皆能的著名演员。原籍山西洪洞县,生长在张家口。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而在太原一个山西梆子戏班里学秦腔花旦,扮相俊秀文武兼能,十三岁就唱出了名,因而取艺名“十三旦”。同治九年(公元一八七〇年),“十三旦”从太原来到北京,唱河北梆子,并与京剧皮黄

  • 文章台湾教授赴晋看山西梆子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山西梆子 戏曲发展特色 蒲州梆子 相关影响

    翅子功、羚子功、胡子功的了得,一头乱羚、直羚耍得全场目瞪口呆,眞可说到了操控自如、纵心所欲的境界,单是这点,就让台湾的演员望尘莫及。山西梆子影响河北梆子自山西蒲州、陕西同州的山陕梆子来到了河北。为了适应当地居民的口味,增加市场竞魄力,梆子腔戏曲不可避免地进行了内部体质的改造过程,在吸收当地「高腔」表演艺术,与当地语音、民情风俗结合后,梆子戏曲还兼及了其他京、昆戏种的表演艺术、演出剧目、角色分行,终至蜕化成今天的河北梆子。整体上说来,河北梆子一如其它的梆子戏

  • 文章山西梆子的起源及其演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梆子腔起源 名人言论 吴太初 山西梆子 名角 演变过程

    说: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改之。」从这段记载看来,唐宋元明以来秦腔已流行,早期以向东发展较为普遍,其音调读字,因地而稍有改变(郭绍寗:中国戏剧史一二〇页秦腔)。五代史伶官传中说:「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腔云。」此种记载,与今之山西梆子或有关系。依照以上两段记载排测,唐朝便有秦腔了。否则,伶官传不能如此记述。不过后来,难免在腔调上因地理环境之不同而发生许多变化。依照发展到各省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