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东回忆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十回忆(一)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孫繼丁  出版时间:1975-06-2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甲午战争 山东高等学堂 留学

    孙继丁先生,字丙炎,蓬莱人,于淸宣统三年考取淸华学校公费赴美留学,专攻电气工程,民国五年冬学成归国,曾在淸华大学及南开大学执敎。历任津浦、胶济、陇海铁路局工程师及机务处长,以及西北公路局副局长、行政院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副署长等职。在大陆沦陷前夕,曾出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旋改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并兼代青岛市长。孙先生现年八十八岁,年高德劭,其一生之经历,殊不平凡,所述之往事,皆为极珍贵之资料,玆应编者之请,开始撰写回忆录,本期所载为其第一篇。

  • 文章馬公·鄕愁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孫英善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马公岛 山东孤儿 回忆儿时

    民国三十八年神州板荡,我们这羣近两千的山东孤儿,蒙政府的收容和爱护下,安排在这所小学里,于惊魂甫定中,得以絃歌不辍。晚上,打开破旧的行囊,就睡在冰冷的洋灰地上。白天,则把舖盖卷起,坐在上面听课。由于水泥地寒气侵身,日久天长,大家都患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症或关节炎,更有的因而残废终身。尤其是寒冬之季,狂风挟着细雨的漫漫长夜,虽全付武装式的和衣而卧,外裹一层薄被,仍然是逃不开「鹑衣难耐五更寒」的困境。每晚伴着入梦的盼望和祈祷,就是杜甫那首慈悲为怀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 文章山東鄉老楊公鵬飛 逄公化文垂問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口述回忆 《山东文献》 创办经过 杨鹏飞 逄化文

    殷豫川先生,膝縣人,現任國防醫學院主任敎官,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敎授。

  • 文章齊大醫學院生活片段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智康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齐鲁大学 医学院 山东教育 往事回忆

    的活动范围仿佛只有实验室、敎室和家庭,敬业精神叫人钦佩,穿衣服很随便,他好像只有两套西装,冬天老是一套法兰绒西装,夏季就是一套山东绸的西装,西装一上身,只有到换季的时候才换,头发总是乱蓬蓬的,不修边幅,很有点爱因斯坦的气质,上课是用英文讲,但他的英文是带德国口音的,听起来很吃力,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能习惯他的发音,舒乐尔师母敎我们德文,认眞负责跟她先生一样。德国人的朴实、严谨和实干的精神,在他们夫妇身上充分的表露无遗。医预科与文理学院在一起上课,作息,颇有可取之处

  • 文章七七抗戰學校後遷情形之囘憶——答劉道元教授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孫璞如  出版时间:1983-03-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山东省立中等学校 后迁情形 往事回忆

    承询战时山东省立中等学校后迁情形,弟以身历其境,得略知梗槪。兹就原七个问题(刘函所提),一一奉答如左。㈠我校平原鄕师,是第一个奉令后迁的,时当在九月二十间。德州似快沦陷,十二中已解散。砲声隆隆可闻。一夜韩军开进校内,负责军官吿我:「你们应立即离开,我们是奉令掩护前方撤退的」。敎职员学生大队(约二百人,这时有些学生回家取东西,并与家人吿别,未得赶回)由军事敎官(九月起即组织学生分队,打装行囊,练习行军)及主任们带领,当日去济南。没客车,幸获准搭军用车(满载

  • 文章流亡學生憶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劉德麟 出版时间:1982-09-20
    关键字: 学校校址 学校档案 山东省立临时师范学校 往事回忆

    余生于民国七年,寿光县三区丹河鄕西稻田人,毕业于山东省立临时师范,民国卅三年响应 领袖号召十万知识靑年从军运动,参加靑年爱国抗战行列,编入二〇九师六三二团接受训练,胜利后改为宪兵敎导第四团于安徽芜湖,结业后复员,就读济南政治学院,卅六年秋入中央干部训练团新闻班第三期常州分班,结业后派至第二兵团邱淸泉部政治处服务,先后曾担任金鄕、商邱等地之军民合作站驻军站长,团政工室干事等职,来台后任总统府办公室领班警衞长,四十年转三军总医院前身第一总医院,于六十年奉令

  • 文章山东高等学堂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褚承志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山东高等学堂 建校始末 学生名册 档案资料 口述回忆

    光緖二十七年八月二日,慈禧太后在西安接受山东巡抚袁世凯的建议,诏令各省将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袁世凯首将济南西门大街路北泺源书院,改为山东大学,山东学政尹铭绶并开了一个敎科书目录。(详光緖二十八年二月号「万国公报」)山东大学堂于十月开学,旋袁世凯调升直隶总督,张人骏到任未久,调任交卸,光緖二十八年四月周馥(字玉山)继任山东巡抚。是年,将山东大学堂更名为山东高等学堂,并竭力经营。他以高等学堂为

  • 文章朱阳鎭教育工作之回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李雨亭  出版时间:1984-12-20
    关键字: 山东沦陷区 教育史料 朱阳镇 人物回忆

    地形与地物的善于利用,歼灭来犯的匪军,使匪军遗尸数千,而我们学校也全部烧毁了。数年的心血建设付之一炬,能不痛哉!本文写作之缘起,是前山东省敎育厅长刘道元先生于山东文献十卷一期发表「抗战期间山东特殊义务敎育」一文的启示。刘道元先生是我在省干训团受训时的班主任,也是敎育厅分发我工作的老长官。在我回去工作不久,省府就撤离了山东境,所以从未联系。这点工作本不足道,但回忆当时只身深入沦陷区,奋鬪三四年,终于迎接抗战胜利,差堪吿慰老长官。本文内容,是四十年前的事。手中

  • 文章一棵小草的獻禮——敬悼老校長王篤公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謝秀文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王志信 国立山东第三联合中学 校园生活 往事回忆

    记得民国三十七年秋,华北烽火蔓延,我以身高不足一米三、年龄未满一十四的孩子,被战火烧离了家园,追随老大哥们由徐州而南京,奉派国立山东第三联合中学,校长正是王笃公。校址在湖南霞流市鄕野间的李家大屋。这间大屋是名副其实的大,据说在我们进住之前,曾驻军一个师。这儿是当地李家的宗祠,附近少有人家,我们到达时已近初冬,草木凋零已尽。看起来特别显得荒僻悽凉,不过在一次李家宗人假此办喜事的时候,见识到了此地的大热闹。也首次目睹了校长 笃公的风采。记得那天大屋的大门二门

  • 文章我的一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穆馬快樂 曲拯民  出版时间:1985-09-20
    关键字: 慕马快乐 传教士 山东生活 回忆录 历史资料

    本文原名China Born,作者Mrs.Glady McMullan Murray生于烟台,父母亲马茂兰夫妇在烟台传敎、立孤儿院、设女学、兴手工业、首创出口贸易,对地方民生贡献至为显著。穆马快乐承双亲余荫,继其遗志,七七事变,日军登陆烟台后,工作受阻,迨太平洋战起,入潍县集中营,战后又不得返回烟台。本回忆为她晚年在英国所写,将身世,幼年所见,工作和游旅经历,集中营生活以及退休后的晚景和感想,事无巨细,一倂写出,用赠至亲好友。今年偶经一位在烟台出生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