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对人共返回59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曾文正公冰鑑七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6卷 第1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冰鉴》 相人 用人 曾国藩

    按公衡鉴群伦,每于日记中见之,独冰鉴七篇,全集未收,偶闻朋辈谈及。征访数年,久未之见,近承汪君纪南自重庆寄示,粗读一遍,持论与术者有别。凡在上位者,得其说而存之,庶于接见宾僚之际。细心观察,则奇材异能之士,可网罗而得之矣。凡有志修养之士,得其说而存之,可以寻师觅友,兼可矫正一己气质之偏,以为己欲立,而立。己欲达,而达之资,夫命相之说,原未可尽信,然其理实与阴阳造化相通,且命有本源,未易窥其奥,故夫子罕言,而相则由心生,复由心灭,因相问心,因心转相

  • 文章鲁班故事在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1期  作者:甄茂樞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鲁班 工人 传说

    这些年来,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许多建筑工接触,相处时间长了,我就发现鲁班的传说故事在他们中间非常流行,随便碰到哪个工都能来上一两段鲁班故事。我曾想,过去的瓦匠、木匠、泥水匠都奉鲁班为祖师,或许是这个原因使得鲁班的名声家喻户晓吧!可后来许多事实证明,我这个设想是片面的。有一次我听见一个木工老师傅对几个小徒工讲了这样一番话:「……鲁班学艺的时候,是那么诚心诚意,不像他大哥哥那样没出息。他翻山越岭,跋涉万里,经过千难万险去寻师学艺。师傅给了他一堆破烂家什

  • 文章从「两郧」原始直立谈「郧」之由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左西亭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郧县 郧西人 郧县人

    大约在十年以前,大陆上的考古学者,在湖北省郧县及郧西县,先后两年发现了六颗类臼齿化石,同时还发现具有加工痕迹的石核及二十余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并有桑氏鬣狗,嵌齿象等古老种属。在郧县发现的类臼齿化石有四颗,系在该县梅铺一个称为龙骨洞的堆积中找出来的。在郧西县发现的为两颗,则于该县白龙洞出土。这些类化石,学者称为「郧县」及「郧西」。由以上这六颗齿的形态看来,大致类似「北京」。但其齿冠齿根,较粗壮硕大,则有较原始的特征。加上伴随出土的哺乳动物

  • 文章从孟子一书中所看到的用原则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4期  作者:成惕軒  出版时间:1977-07-10
    关键字: 《孟子》 用人原则 取人方法

    編者按語:本文爲考試院成考試委員惕軒敎授,於六十六年元月九日,應中華民國孔孟學會之邀請在第一四一次學術硏究會之講詞。成委員學識淵博,見解精闢,故當時到會踴躍,座無虛席,玆特轉載於此,以饗鄕賢時彥。

  • 文章陳文恭公的經世學問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牟甲銖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陈宏谋 人物品质 为人处世

    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淸广西临桂,雍正进士,入翰林,由侍郞出为浙江道御史,历抚陕、甘、鄂、赣、闽、豫等省,总督两广,调督湖广,所至有声,嗣拜命为东阁大学士,致仕归,于还鄕途中病逝,享年七十有六,谥文恭。陈宏谋先生乃淸代名臣,道德文章,向为世所重,虽迄今已三百余年,歌颂不衰,广西当代学者谢康和王恢两敎授,曾撰文敍述,阐扬备至,对先生的事功,本文不拟多谈,而所要说的是他的著作,因言言殊,莫衷一是,如辞海所载陈氏所著有五种遗规、培远堂稿。袁枚撰东阁大学士

  • 文章淺談容忍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黃海洋  出版时间:1987-03-20
    关键字: 中国人 人性 容忍 典故

    潭市—黄海洋中国生是奋斗,西洋生是战斗。不管生是奋斗或是战斗,这一生的全程,不能被苦、难、险、恶所打倒,故能容能忍的修养功夫是缺一不可的。先谈能容,有容乃大,莫若天地,以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书经上说:「有容德乃大。」孔子一生讲「忠恕之道」,躬厚薄,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但是,今天社会一般现象,似乎一切为利、利、利,惟利是图,这种现象的呈现,当与工业迅速成长有关,尤其是今天台湾的经济发展,一大堆的爆发户与敎育文化的比例不相称,形成

  • 文章现代社会的际关系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朱岑樓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人际关系 中国 人情 勤俭

    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淮南子本经:「之情,思虑聪明喜怒也。」系指类的基本情緖,发生于不同的生活情境。一个「通情达理」的,喜之所喜,哀之所哀。大学释「诚意」为「毋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的神经系统相同,同此心,心同此理,乃有「同情心」(sympathy)和「同理心」(empathy)之出现。[2]「情往来」,则指的是餽赠以结好。诗经衞风木瓜三章:一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二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三是「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 文章謝鴻舉先生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布衣翁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谢鸿举 文人 举人 传记

    针砭时弊。虽明知个之力有限,不能力挽狂澜,但能坚持从本身做起,做文所能做之事,尽国民所应尽之责,终生不懈,为当如是也。附注:1.廪生:明清时府、州、县置学,就读学生在额定名额内者,明代月给廪米六斗称廪生(清改为月给银四两)。外增名额称增生无廪米,后再增者称附生。2.贡生: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优异者入京师国子监肄业称贡生。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3.监生:明清入国子监就读者统称监生。由各地选诸生中之学行优良者称贡监。举会试不第入

  • 文章真正富有的陶士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人生感悟 人物回忆

    翻读星云所著「迷悟之间」,有一篇「眞正的财富」,其中提到:「有一个平凡的农夫,经常告诉家,说他是全国最有钱的富翁。」有问他,「你有那些财富呢?」农夫说:「第一,我的身很健康。再者,我有一位贤妻,还有一群孝顺的儿女,更重要的是,我每天愉快地工作,农产品都有很好的收成,你说我怎么不是世上最富有的呢?」读到这裏,我不禁拍案大笑,星云所讲的那位农夫,不正是我的老师,同乡好友陶士珍吗?先哲李耳先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信然。

  • 文章學無止境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3期  作者:伍崇湘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学习 个人成长 个人涵养 与时俱进

    本篇作者爲本縣同鄕會候補理事伍世窕之公子,勤奮好學。爲鼓勵本縣靑年子弟投稿,特予刋登。

共5913条记录 1/59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