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寒食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摭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倚翁  出版时间:1979-04-15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 恭祭亡人 游春玩景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淸明」。也就是「淸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季,但这季节里有许多重要的事故,为人们所不能忘而要做的:淸明前三日为寒食,而三月上旬之巳日称上巳,自古于是日有修禊之擧。自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复用巳日,民国十九年改以阳三月三日为修禊之辰,并废上巳之称。本来古人修禊之意,于三月三日临水灌濯,祓除谓之禊,禊者洁之意,这是一种驱除不祥的祭祀,后来成为文人雅聚之辰。王羲之兰亭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之兰亭」。据癸辛杂识「赵子固方被

  • 文章寒食节典故与清明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7卷 第2期  作者:鄭行泰  出版时间:2011-04-01
    关键字: 传统节日 寒食节 历史典故 民间习俗

    燕京岁时记」说:「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所谓『清明即寒食,是因寒食期间为冬至后一百四至六日,而一百六日恰好是『清明日』。唐人诗里有『寒食』的诗句云:『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寒食与介子推从古书上多说:「寒食节」是起因于介子推抱木自毙,说:「春秋时代」、晋献公有「申生」、「重耳」二子。因为献公宠幸骊姬,杀死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就奔走他国。那时候,有狐偃、赵衰、顚颉、介子推与四个部下,保护他去逃难。逃到曹国,粮食吃尽

  • 文章天下三大行書的文史典故及藝術價值(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行书 文史典故 艺术价值 苏轼 寒食帖》

    江正誠:台大中文系博士班畢業,教育部審定為國家文學博士。擅長詩文書畫國樂。曾任公務人員高普考閱卷委員及台北市萬國語言中心法語教師。於國內外曾舉行書畫展凡十次。現為輔大、中原等大學之文史哲藝術課程教授,著名之詩書畫家兼教育家。

  • 文章從中部地區同鄉會春祭之禮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2期  作者:張興堯 出版时间:2007-02-17
    关键字: 春祭 寒食节 清明节 修禊 历史溯源

    荒冢祇生愁;雷笃天地龙蛇蛰,雨足郊野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封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黄庭坚先生这首清明诗写情、写景、写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无奈!是一首话清明扫墓的好诗。我中部地区贵州同乡会选这首诗印制在柬帖上,可见我贵州乡亲对诗词的赏析不乏其人;果不其然,是日祭典上,就有游大能乡长将这首诗逐句加以解释,因时间不够,游乡长祇轻言浅说。为了答游乡长这份用心,故尔我再蒐集些资料,把春三月上旬在我国民间如寒食。修禊、清明相关节令,拼凑成文,请乡长

  • 文章寒食」「清明」不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少左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寒食节 清明节 历史由来 传说故事 祭祖

    据文献会指出:清明扫墓源自寒食节,寒食节的起源甚早,周礼《司烜氏》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禁火,便是寒食。司烜氏是一种官职,仲春之月,农民就烧枯木杂草,充作肥料,古代房屋简陋,恐怕野火延烧房屋,每年二月,司烜氏就敲木铃(铎),警吿居民,以申禁火之令,禁火期间为一个月,便叫禁烟节,又名寒食节。省文献会说,关于清明的祭扫情形,早在宋代就见诸文献记载,为多以达官贵人为对象,难免趋于销排靡费,至于民间扫墓祭祖,据福建通志指出:清明挥杜鹃花,祭祖先,有粿

  • 文章淸明時節懷故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66期  作者:一鷗  出版时间:1975-04-20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节 介子摧 踏青 扫墓

    本月五日是淸明节,在淸明节那天,故鄕家家户户门上都揷着杨柳桃花,鄕下人家还吃糯米团子。淸明前一日称寒食节,这个出典,或许大家多知道的,在战国时候,有一位忠臣名叫介子摧,他为晋文公打下了天下,并且还曾经割下股上的肉,为晋文公在战场上充饥,他的功劳实在不小。但是晋文公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把他忘记了。介子摧于是奉着老母隐居绵山,砍柴渡日。后来晋文公忽然想起了他,连忙派人去请他下山,畀以高官厚禄,介子摧却不愿再出山做官,晋文公的左右献计将绵山焚烧,介子摧自然会

  • 文章近咏三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張文長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诗歌 人物抒怀 端午节 寒食节

    ㈠青年节有感一年一度青年节,西望云山万里遥,国恨家仇勤聚训,天涯海角感飘摇。黄花有幸标金管[1],碧血长封卷怒潮,慷慨高歌怀烈士,不堪涕泪洒今朝。㈡寒食节书怀寒食家家挿柳忙,匆匆岁月感茫茫,故园遥隔归心冷,宝岛偏安客思长。鄕里儿来羞五斗,功名梦醒醉千觞,明朝又是清明节,寒食清明雨断肠。㈢端午节怀故鄕端午年年吊屈原,离骚万古耀诗魂,山高海濶人千里,艾绿蒲香酒一樽。岁月不居催老大,鄕关有泪洒黄昏,时艰自觉豪情减,笔墨生涯百事繁。[1] 金管:史出

  • 文章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0期  作者:大白  出版时间:1992-04-20
    关键字: 寒食节 祭祖 习俗 介子推 清明节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唐朝以前,祭祖在寒食节举行,现在民间亦有在寒食节举行的,或清明前三天与后三天举行的。寒食节主要在禁止举火热食,要吃冷的东西,是一种反常的仪理行为,相传是周代的旧制,人们对火的一种信仰习俗,也是对火使用的一种节制行动,到清明日再生火,象征生命更新。但是后人却把它与春秋时代介子推的故事合在一起,使得寒食节更富有纪念性。介子推为晋文公打下了天下,他的功劳不少,吃了不少苦,甚至在战场上为晋文公割股疗病,但论功行赏,晋文公却忘记了他,介子推

  • 文章寒食节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寒食节 介子推 著作记载 历史演变

    晋人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春秋时人,从晋文公出亡,凡十九年。文公还国为君,偿赐出亡诸臣。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乃与母隐于绵山,其后文公求之,不出,文公乃焚山以逼之,推竟与母抱木死。琴操云:「介之推抱木而死,晋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擧火。」于是产生寒食节,因之寒食节禁火,世多以为乃晋文公哀念介子推而作。后汉书周擧传云:「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由是,至其亡月时日,神灵不乐擧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日寒食,莫取烟爨」(音窜,炊

  • 文章天下三大行書的文史典故及價值(上)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江正誠 出版时间:2010-10-31
    关键字: 行书 《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 《黄州寒食帖》 典故

    都受颜真卿书法的影响颇深,楷书未能自创一格,只有在行书方面逐渐演变成自家风貌,望重书林。其中以博学多才而豪迈不羁的四川眉山人苏轼所流传下来的墨宝最受后人赏识、获得的评价也最高。从东晋的王羲之、盛唐的颜真卿到北宋的苏轼,在他们传世的墨宝中,被后人美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的有「兰亭集序」、「祭侄文槁」和「黄州寒食帖」。这三大名帖均有非常崇高的文史与艺术价值,充分可以看出,随时代背景的不同,个人际遇和涵养的各异,在文学艺术创作上都有书法各自的特色和成就。与其说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